隋思宇

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推進,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對于翻譯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與此同時,翻譯公司向社會提供的服務種類和方式日益增多,如人工翻譯、機器翻譯、翻譯軟件以及本地化管理等。其中,遠程翻譯作為一種新興的翻譯形式受到廣泛關注。相較于傳統翻譯方式,以電話或互聯網為媒介的遠程翻譯具有方便、快捷、可以實現多人協作、可以同時為多方提供服務等長處與競爭優勢,更符合市場需求。
對中國遠程翻譯公司的發展現狀進行簡析, 提出合理化意見,有助于中國遠程翻譯公司的發展與完善,不僅能夠 開闊就業市場,為更多人提供合適的崗位,還有益于中國借鑒吸收外 國先進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以實現自身的提高與突破。更有利于中國文化等對外傳播,讓全世界聽到中國的聲音, 更積極地承擔國際責任, 推動全球和平與發展, 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 國際新秩序。
1.從業者逐年增加,翻譯公司數量多,產業鏈開發較好
我國目前注冊翻譯公司有超過3000家,翻譯人才可達到100多萬人。根據美國語言行業調查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語言服務行業總產值達到347.8億美元,一直以來以年平均增長 6.23%的速度擴張。隨著我國翻譯能力與翻譯人才不斷涌現、翻譯教育與翻譯科研的不斷改進與研發、翻譯質量與翻譯規模的不斷提高與完善,我國翻譯市場盈利前景仍會不斷擴大。
2.翻譯科研事業崛起, 科技資源支持充足
隨著我國支持各個高校學生、學者參與科技研究,我國翻譯產業的科技后備智力支持也呈現充足趨勢。信息技術正在影響和改變翻譯行業的生態面貌,改變著翻譯職業能力,如翻譯對象、翻譯角色、翻譯能力、翻譯策略、翻譯方 式、翻譯流程、翻譯標準、翻譯環境、翻譯教育及翻譯研究……研究信息技術對翻譯產學研究整個行業的影響,有助于加深對翻譯技術價值的認識,提高翻譯服務能力,推動翻譯行業的發 展。
1.翻譯公司專業性不強,缺乏科學選拔、管理體系
我國翻譯公司數量多,但呈現多而不專、繁而不精的特點。我國翻譯公司體系大小繁雜, 由于翻譯公司建設成本低、招聘社會譯員薪資成本低,我國體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的地區小翻譯公司層出不窮。這些公司對于自身翻譯從業者的能力水平沒有完善的篩選與甄別制度, 對于高端翻譯人才沒有留住人才的措施舉動, 而且翻譯作品、文件錯漏百出,為了追求數量甚至采取對翻譯事業不負責任的態度,此等地方翻譯公司及小型翻譯公司為整個翻譯產業抹黑,使人們降低對翻譯公司的信任。
2.翻譯服務產業化程度低,市場發展不健全
我國翻譯產業與其他產業對接力度不夠, 與高精尖產業合作配合度不高,例如將翻譯應 用于法學、經濟學、科學、醫學等高端產業的工作較少,大多數應用于商務,這導致我國翻譯產業與國際化文化交流接軌產生矛盾與遲滯。且我國翻譯產業缺乏精準的數據資料分析,鑒于與高校的合作開發、獲得科研機構的智力支持 興起時間較短。目前,研究中最常用的分析法是SCP 分析方法,但由于缺乏相關的數據,以及產業定位不明確,對于翻譯內容產業內部要素的經濟學分析較為缺乏。我國翻譯產業仍缺乏有力的科技支持與全方面的大數據保駕護航。
3.中譯外人才缺乏,對我國文化外推力度不足
由于我國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與國際接軌力度越來越強,我國外譯中人才不斷涌現, 但是與此同時,中譯外人才仍處于缺少狀態, 一來是中譯外人才需求量較少,其二是中譯外人才的難度較高、薪資水平一般,對外語翻譯人才吸引力度不強。如我國古代的詩詞歌賦, 這些極具人類精神文明光輝的寶藏,應該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欣賞其所體現的人類智慧之美。但是我國對外交流平臺缺少中譯外的翻譯人才,很容易詞不達意, 或者翻譯得過于生硬, 體現不出中國文化的美感。
翻譯是各國溝通的橋梁,沒有翻譯人才與翻譯產業,各國交往將邊得異常困難、寸步難行。而以小語種和極小語種為母語的國家中, 歐美發達國家與亞洲發展中國家占多數,其中大多數都表達了愿意與中方發展合作、共同前進的意愿,如果我國致力于培養此方面人才, 則在國際交往中我國會多許多伙伴,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又會有很大發展空間。
幾年來,由于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興起, 許多美資企業撤回,我國商品在某些歐美國家與地區遭到抵制或政策的制裁,對此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中美關系 保持總體穩定的同時, 一些矛盾糾紛也經常突出地表現出來,一段時間以來,表現較為突出的是中美經貿摩擦,但是中美雙方磋商一直沒有停。在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兩國元首達成了重要共識, 現在雙方的磋商還在繼 續進行。”我國在這種與美國的經濟關系中,更應該多加開拓其他小語種及極小語種國家的交 流交往,更有利于緩解、解決與美國在經濟交往 中的矛盾問題。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 周年,受到國際經濟波動影響,俄語翻譯前景在我國前景變得廣闊起來,受到政策支持與兩國交往需要,再加上我國俄語教育時間較長,俄語翻譯數量多,對中俄交往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中俄交往深入的同時,對中譯俄、俄譯中翻譯得需求也在與日遞增, 現如今互聯網與大數據普及的年代,中俄兩國更可以在各種正規網站互相翻譯對方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不僅使其面向本國、更是面向世界地展示自身民族的文 化。如此看來,中俄翻譯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只要注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盡量減少翻譯人才其他技能的缺失,整個行業的發展水平可以更進一步得到提高。
我國與日本關系受到很多國際政治因素影響,日本經濟潛力巨大, 市場較為廣闊,但是受到中日關系影響,我國日語翻譯公司的前景較為不明朗,較為忽明忽暗。總體來看,我國日語翻譯產業處于一個中低端的發展水平,無論是 翻譯產業的產業結構還 是從業者的業務水平都 需要提高,且受到中日 關系極大影響,與兩國 政治聯系極為緊密。相 較于對英語國家和地區 翻譯產業的蓬勃發展與 市場合作中的巨大需求,日語翻譯產業整體呈現 不穩定性與飽和性,急 需調整產業結構、優化 升級產業形勢來適應新 形勢下的中日交往需求。
基于以上所談的我國目前發展現狀中的利弊問題,我國不僅要大力提高與國際接軌力度,還要注重整個翻譯行業與國際接軌的發展。要大力投入資金到外語翻譯人才培養上來,要對整個行業加強監管力度,減少自由從業者從業數量,對該行業從業者加大審核篩選分類工作,盡快調整與完善翻譯行業的產業結構。
完善翻譯產業的經濟結構,使其多元化、高端化、合作化發展,減少該產業中低端合作,增大該產業的高端合作,多引進中譯外人才,精簡從業人員數量,可在翻譯產業多進行科技與人工的合成,提高我國翻譯產品質量。
政府應采取正確的宏觀調控政策,簡政放權的同時還要提高政策支持力度,例如增強支持企業與高校合作的力度、加大對外語高校教研設備與教研資源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中外交流平臺的扶持與資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