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蘭乂 熊健益 劉媛媛 于靜涵 叢日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并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四川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四川省“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指出自身產業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四化同步”和全面小康中農業農村是短板,農業結構不合理;工業結構調整任務繁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轉型升級的挑戰,部分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面臨不升級則迅速萎縮的現實壓力,新興產業發展競爭激烈,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因此,新時代下四川省要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由總體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要全面建成“美麗繁榮和諧四川”,必須對現行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升級。
新時代下四川省經濟發展應具備哪些特征,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水平到底如何測度,現行四川省產業結構在優化升級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解決的措施這些具體問題是需要進一步明確的,否則,再好的規劃藍圖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和畫餅充饑。本文研究目的就是要找到一套科學測度新時代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水平的統計方法,并用之測度近5年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實際水平,從中發現問題,為有關領導和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依據。
國外對產業結構變動和升級的判斷傾向于“比較法”。主要分為三種:一是“標準結構法”。該方法首先確定出產業結構的標準,將一國的產業結構水平與之比較,以此確定該國產業結構的高度化程度,如錢納里(1989)。二是經濟發展階段判斷法,該方法以理論為前提,以實踐數據為基礎,將一國經濟發展過程劃分為若干階段,然后根據比較國的經濟特征判斷該國經濟發展處于哪一階段,以此衡量該國相應的產業結構水平,如Rostow(1960)。三是“相似系數法”,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1979)提出,將本國的產業結構與參照國產業結構進行比較,以此確定本國產業結構水平和高度化程度。
國內學者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測度方法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指標評價,如宋國字(2005)、劉育男(2009)、劉淑茹(2011)、邢苗(2017)等通過構建指標體系來測度產業結構升級的綜合水平;李寶瑜 (2005)、譚晶榮(2012)、唐輝亮(2018)等運用產業結構年度變化失衡指數、結構年均變動值、More結構值、產業結構超前系數等單一因素測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二是模型法,主要運用計量經濟模型、投入產出模型以及數學模型等,如潘文卿(2002)等來評價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總之,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國內外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證都比較成熟,但是還存在不足之處。綜合測度的相關研究較少,缺乏綜合全面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研究,考慮宏觀經濟環境的研究較少;以四川省作為研究區域的文獻較少,且缺乏以新時代為背景的研究。四川省是西部地區重要大省,在全國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新時代下四川省的經濟發展也具有新特征,對其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研究,以往的指標和測度方法在新時代下都需要改進與創新,這對四川省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根據四川省新時代應具備的經濟特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有關理論為基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從合理化、高效化、高級化、新動能化四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利用指數綜合法測度新時代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與發展水平,并進行實證分析,發現近幾年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共中央紀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網站在“十九大精神百問”中明確指出,新時代是從十八大開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的歷史新階段。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行動指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新時代下,四川經濟發展所具有的新特征有以下幾個方面:經濟增速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從投資驅動轉變為投資消費 “雙驅動”;經濟結構由以工業為主轉變為以服務業為主(從2016年開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第二產業);產業結構從以重化工業及制造業為主轉變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經濟發展動力從傳統要素轉變為以創新為主;經濟空間結構從 “首位(成都市)獨大”轉變為“一干多支”。
一般認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在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的過程中實現合理化和高度化。
本文結合新時代四川省經濟發展特征和傳統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理論,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科學內涵概括為產業結構合理化、高度化(即高效化和高級化)、新動能化。產業結構合理化主要指三次產業的協調發展,產業結構與需求結構、就業結構相適應,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對接,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治理;產業結構高效化是指產業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的過程;產業結構高級化是指產業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轉變過程;產業結構新動能化是指以創新理念培育產業新動能,改造產業舊動能,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

表1 新時代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標體系
本文根據對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科學內涵的界定及其表現,遵循科學性、必要性、數據可獲取性、可比性的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分別從合理化、高效化、高級化和新動能化四個維度,構建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測度指標體系(見表1)。
部分指標計算方法描述如下:
(1)產業結構偏離度:指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與相應的就業比重的差異程度,其指標值越接近為零時,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就越協調,計算方式為:

E表示產業結構偏離度,yi和 li分別表示第 i 個產業的增加值比重和就業比重,i=1,2,3,表示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三大產業。
(2)生活性服務業供需比=居民文教娛樂、醫療保健的消費支出/生活性服務業增加值
(3)能源供需比=各類能源生產總量/各類能源消耗總量
(4)固定資產的投資效果系數= 地區生產總值逐期增長量/上一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
(5)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 %
(6)能源產出率= 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總量
(7)水資源產出率=農業與工業增加值/ 農業與工業用水總量
(8)新產品研發效果系數=新產品產值/新產品開發經費

表2 新時代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指標賦權匯總表
(9)產業附加值率三次產業增加值/三次產業總產出*100%
(10)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系數=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11)工業加工程度=加工工業增加值/原材料工業增加值
(12)霍夫曼比例系數=規模以上輕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重工業增加值
(13)“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三新”(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體)經濟增加值/地區生產總值*100%
(14)R&D經費投入強度=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地區生產總值
(15)外貿依存度外貿依存度=進出口總額/地區生產總值
綜合指數能反映復雜總體的綜合變動情況,本文的綜合評價方法采用指數綜合法。通過計算合成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總指數、合理化指數、高效化指數、高級化指數和新動能化指數,說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總體水平的升降。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K為綜合指數,W為權重,X為指標值,X0為基期指標值。
1.數據來源與說明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13-2018年《中國統計年鑒》、2013-2018年《四川省統計年鑒》、2012-2017年《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2-2017年四川省科技統計資料。該指標體系共設置34個統計指標,由于現已公開的統計資料不夠齊全,生活性服務業供需比、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工業廢氣處理率、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產業附加值率、工業加工程度、現代農業產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三新”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總部企業、獨角獸、新經濟企業數量9個指標的統計數據暫時無法獲取,因此這些指標不納入后文的測度研究中。為消除價格變動影響,萬元GDP廢水排放量、萬元GDP廢氣排放量、萬元GDP固體廢物排放量、全員勞動生產率、能源產出率、水資源產出率、人均GDP均按2012年可比價格計算。
2.指標正向化
為綜合判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水平的方向,需將指標同向化,由于本文選取的指標大多數為正向,因此應對逆向指標和適度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其轉換公式如下:
①逆向指標正向化

其中,i為年份,j為指第j項指標。逆向指標分別是萬元GDP廢水排放量
萬元GDP廢氣排放量、萬元GDP固體廢物排放量和霍夫曼比例系數。
②適度指標正向化

其中,i為年份,j為第j項指標。Kj為指標j的閥值。適度指標產業結構偏離度、服務業供需比、能源供需比的閥值分別為 0、1、1。
3.數據無量綱化
為消除原始數據單位和數量級的影響,需對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本文采用線性轉換方式,選取改進極差正規化進行指標無量綱化。其公式表達如下:

其中,i為年份,j為第j項指標。
4.指標賦權
為排除主觀賦權的隨意性,本文選取客觀賦權方法中的變異系數法進行指標賦權。此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考察數據樣本內部差異性,賦予內部差異較大的指標以更大的權重,凸顯被評價單位的差距。其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Vj是第j項指標的變異系數,σj是第j項指標的標準差;是第j項指標的平均數。進行歸一化處理后的各項指標權重為:

根據2012-2017年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數據表現(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原始數據略),賦權結果如表2所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201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逐漸進入新時代,由此本文以2012年為基期,利用上文構建的指標體系,綜合測度了2013-2017年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水平,表3為測度結果。
從總指數來看,近年來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2017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總指數為129.79%,比2012年提升了29.79個百分點。從提升速度來看,其中高級化指數最快,較2012年提升了45.83個百分點;高效化指數最慢,較2012年僅提升了20.05個百分點,合理化指數和新動能化指數分別較2012年提升了32.93、26.73個百分點。從增長貢獻率來看,其中合理化指數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最大,為32.38%,高效化指數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最小,為15.76%,高級化指數和新動能化指數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2.64%、29.22%。
從合理化指數內部指標來看,產業結構偏離度,萬元GDP的廢水排放量、廢氣排放量、固體廢物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長的特征;綠化覆蓋率呈先降后升的特征,對合理化指數的貢獻率較小,僅為10.77%;能源供需比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對合理化指數的貢獻率為負,為-6.88%、-13.75%,說明能源供需結構和工業固體廢物處理能力嚴重阻礙了四川省產業結構合理化發展。
從高效化指數內部指標來看,全員勞動生產率、能源產出率呈現逐年增長的特征,對高效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4.46%、49.55%;水資源產出率呈波動增長的特征,對高效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31.32%;新產品研發效果系數呈先升后降的特征,對高效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較小,僅為2.84%;固定資產的投資效果系數、總資產貢獻率近年來水平不高,對高效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負,分別為-10.04%、-28.14%。
從高級化指數內部指標來看,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系數、人均GDP均呈逐年增長的特征,對高級化指數的增長貢獻率分別為39.32%、33.22%、37.66%,霍夫曼比例系數呈下降趨勢,對高級化指數的增長產產生負影響,貢獻率為-10.21%。
從新動能化指數內部指標來看,R&D經費投入強度、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每萬人企業市場主體數、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均保持逐年增長的特征,對新動能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2.43%、32.61%、30.51%、29.71%;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從2014-2017年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對新動能化指數增長的貢獻率僅為9.61%;規模以上高新技術工業企業產值增速、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外貿依存度均呈現下降的趨勢,對新動能指數的增長貢獻率為負,分別為-9.50%、-13.81%、-11.55%,嚴重影響了新動能化的發展水平。
根據四川省新時代經濟發展應具備的基本特征,從合理化、高效化、高級化、新動能化四個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利用時間序列數據,分別計算產業結構合理化指數、高效化指數、高級化指數、新動能化指數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總指數,完全能反映四川省新時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總體過程和發展水平,實證研究也發現了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客觀地反映新時代四川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狀況,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水平的提高,繼續改進和完善測度方法,調查研究缺乏的數據,以及相應對策的研究,是本文作者繼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