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 解析:糖類中只有多糖屬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項錯誤。油脂與堿作用生成高級脂肪酸鹽和甘油的反應稱為皂化反應,普通低級酯則稱為水解反應,故B項錯誤。淀粉水解液加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后,加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可檢測淀粉是否水解,需要用I2試劑檢驗是否水解完全,故C項錯誤。向雞蛋清的溶液中加入某鹽溶液,可觀察到蛋白質發生凝聚,再加入蒸餾水,振蕩后蛋白質又發生溶解,此過程為鹽析,而硫酸銅是重金屬鹽,加入蛋白質可以使蛋白質發生變性,加水后不能溶解,故D項正確。
2.D 解析:a、c均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b不能與溴水發生加成反應,故A項錯誤。根據結構簡式可知,a、b、c的分子式分別為 C8H8、C8H8、C9H10,故B項錯誤。苯分子中12個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6個原子共平面,但連接乙烯基和苯基的為碳碳單鍵,可以旋轉,a的所有原子不一定處于同一平面,故C項錯誤。b的二氯代物有3種,分別取代同一面同一邊的2個氫原子、同一面對角上的氫原子和體對角上的2個氫原子,故D項正確。
3.C 解析:分子式為C7H14O2的有機物在酸性條件下可水解為酸和醇,該有機物為飽和一元酯,且生成的醇沒有相同的官能團的同分異構體,則醇只能為甲醇或乙醇;若醇為甲醇,則羧酸為C5H11COOH,即是考查C5H11—的碳鏈異構,共8種;若醇為乙醇,則羧酸為C4H9COOH,即是考查C4H9—的碳鏈異構,共4種;共有8+4=12種,故C項正確。
4.B 解析:乙烯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苯不會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A項錯誤。可將C2H5OH分子組成視為C2H4·H2O,因此等物質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燒耗氧量相同,故B項正確。乙醛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磚紅色氧化亞銅沉淀,乙酸可以與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發生酸堿中和反應生成藍色溶液,兩者實驗現象不同,故C項錯誤。石油裂解是為了得到更多的乙烯等氣態短鏈烴,裂化是為了得到更多的輕質油,故D項錯誤。
5.D 解析:食醋浸泡水垢,發生強酸制取弱酸的反應,則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強,故A項正確。乙醇具有還原性,被酸性重鉻酸鉀溶液氧化,橙色溶液變為綠色,故B項正確。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雙鍵,不與高錳酸鉀溶液反應,且苯的密度比水小,下層為高錳酸鉀溶液,故C項正確。甲烷與氯氣光照后產生的HCl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故D項錯誤。
6.(1)甲苯(1分)
(2)濃硫酸、濃硝酸(1分) 取代反應(或硝化反應)(1分) 還原反應(1分)
(4)羧基、硝基(2分)
(5)6(2分)

解析:A為芳香烴,A與Cl2光照下發生側鏈上的取代反應生成B,B的分子式為C7H7Cl,則A為甲苯B 為;對比B和C的分子式,B生成C為取代反應(或硝化反應),反應試劑是濃硝酸、濃硫酸;對比C、D的分子式,C→D為C中—Cl被—CN取代;D轉化為E發生題給已知①的反應,D中—CN水解成—COOH;E轉化為F發生題給已知②的反應,E中—NO2被還原成—NH2,屬于還原反應;F與 NaNO2、H2SO4作用生成G,G中兩個取代基處于對位,逆推出C、D、E、F中的兩個取代基都處于對位,C為E為F 為H2N根據以上推斷結果作答。
7.(1)2-甲基-1-丙烯(2分)
(2)2(1分) 1∶6或6∶1(1分)
(5)12(2分)

(2)加成反應(1分) 取代反應(1分)
解析:(1)A的分子式為C8H8,不飽和度為5,除了苯環外,應含有碳碳雙鍵,發生加成反應后再發生消去反應,得到碳碳三鍵,所以A為的化學名稱是苯乙炔。(2)略。(3)②是鹵代烴的消去反應,反應條件是NaOH乙醇溶液,加熱;從已知信息得知,含有碳碳雙鍵與碳碳三鍵的物質,各斷開一個碳碳單鍵發生加成反應合成環狀物質,E 的結構簡式為根據F的結構簡式,可知有機物X的結構簡式為(4)反應⑤是酯化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苯環側鏈為—OOCH和—C≡CH時,H有鄰、間、對3種結構,苯環側鏈為—CHO、—OH和—C≡CH時,H有10種結構,H共有13種。其中核磁共振氫譜峰面積比為1∶2∶2∶1的一種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為(6)由1-丁炔和乙炔為原料制取化合物的合成路線為
(4)C8H6O3(1分) 9(2分)
解析:(1)由A→B的條件及A、G的結構簡式和B的分子式可知,B的結構簡式為再由B→C的反應條件和C的分子式可知(2)由G的結構可知,D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10.(1)對溴甲苯(1分) (2)取代反應(1分) 羥基、氯原子(2分)(3)銀氨溶液、加熱(或新制氫氧化銅、加熱)(2分)

解析:因為“有機物B苯環上只有兩種不同環境的氫原子”,則B的結構簡式為C比B少一個溴原子,而多一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結合“NaOH溶液”條件可推測B分子中—Br發生水解生成—OH,則 C 的 結 構 簡 式 為到D符合已知④的反應,則D的結構簡式為光照下鹵原子的取代發生在苯環側鏈烴基的氫原子上,則 E 的結構簡式為在 NaOH 溶液、加熱條件下氯原子水解生成醇羥基,則E水解生成的2個—OH連在同一碳原子上,根據已知②可知,這2個—OH將轉化為另外酚羥基也與NaOH中和生成鈉鹽,則F的結構簡式為到G過程符合已知③,則G的結構簡式為顯然G到HNaO過程中第1步是將—CHO氧化為羧基,第2步是將酚的鈉鹽轉化為酚羥基,由此分析解答。

11.(1)加成反應(1分) NaOH醇溶液,加熱(1分)
(2)單質鈉(2分)


解析:反應①的反應物 CH3CH═CH2中碳碳雙鍵斷裂后,一個碳上加氫原子,一個碳上加苯基,屬于加成反應。反應②:的分子式為C9H12,A分子式為C9H11Br,屬于取代反應,已知A中含有兩個甲基,可推斷A結構簡式為反應③為鹵代烴的消去反應,由鹵代烴經過兩步反應生成醛,這兩步應為鹵代烴水解生成醇,醇催化氧化得到醛。
(1)略。(2)根據上述分析,B的官能團為醇羥基;羥基可以與Na反應產生氣泡,現象明顯,故可以用Na單質檢驗羥基的存在。(3)反應②為取代反應,Br2在光照條件下取代飽和碳原子上的氫原子,生成鹵代烴和HBr,方程式為

(4)AMS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發生加聚反應,聚合物結構簡式為(5)苯環上的一溴代物只有2種,則苯環上只有2種位置上的氫原子,分子中含有—OH,根據不飽和情況可推斷,除苯環外,分子中應該有一個碳碳雙鍵或一個環。則同分異構體可能的結構簡式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