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樂山市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渠道解決人民群眾的“急難怨盼”問題,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力鞏固了黨的執政根基。
我們堅持問需于民,拓寬群眾發聲渠道,將各級干部糾結的輿情“痛點”轉化為群眾點贊的“亮點”。一是“心連心”熱線“一號搞定”。高標準建設“心連心”服務中心,把全市黨政、群團、公共服務機構等55條熱線整合為1條“心連心”服務熱線——“12345”,并開通縣、鄉、村“心連心”服務熱線,統一受理、分類交辦、限時辦結群眾訴求,解決群眾“投訴多門,辦事不便”等問題。目前 ,熱線已受理群眾來電50萬余件,滿意率 95%以上。二是輿情辦理“主動出擊 ”。把網絡輿情辦理作為“一把手”工程,率先在全省市(州)黨委辦公室中設立輿情辦理科,重要輿情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過問,推動輿情辦理從“被動回應”向“主動出擊”轉變,由“一時一事”向“長期長效”轉變。2018年,全市信訪量從2015年的1.6萬余件下降到了3000余件,近3年平均降幅超過40%。三是書記信箱傾聽民意。我們樹立“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理念,相繼開通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信箱,由各級黨委書記親自把關回復網民訴求。三級書記信箱設立以來,已受理網名留言(來信)2856件,其中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親自處理908件,作出批示196件,帶動一大批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樂山被人民網評為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單位。

作者( 右二) 在馬邊縣開展“ 走基層、送溫暖” 活動
我們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創新實施勵志扶貧,有效激發了群眾脫貧奔康的內 生動力。一是建設“一村一幼”,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我們針對小涼山彝區幼兒園建設滯后,相當部分彝族學齡兒童不懂漢語、“輸在起跑線上”的情況,在彝區全面實施“一村一幼”建設和彝漢雙語教育,培養彝族幼兒良好學習、生活習慣。全市3個彝區縣實現“一村一幼”和雙語教學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7%。二是剝離“不良資產”,釋放家庭勞動力。我們針對“一人失能,全家致貧”但又不適用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政策的情況,采取“居家供養+集中救助”的方式幫扶失能人員,解放被束縛的勞動力去就業創業。目前,已幫扶特大疾病患者、重度殘疾人、事實孤兒等失能人員3805人,解放勞動力2611人并實現正常就業,人均月增收近1500元。三是實施“勞動獎勵”,破除等靠要思想。我們針對一些低保戶存在“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差不多”的心態,試點推行“勞動收入獎勵計劃”,變低保“補差”為“以獎代補”,貧困群眾掙得越多,政府獎勵就越多,破除“曬著太陽要救濟”的等靠要思想。試點對象月均增加勞動性收入775元,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7172元,有效提升貧困群眾勞動致富的積極性 。四是治理“兩高陋習”,倡導文明新風尚。長期以來,小涼山彝區婚喪嫁娶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現象嚴重,部分彝族青年娶親少則10萬元多則數十萬元,常出現因婚返貧、因婚致貧現象。我們針對這一情況,以整治婚嫁高聘金、高禮金問題為切入點,利用德古、彝學會等民間力量和村規民約,推動小涼山彝區婚嫁聘禮金下降到5萬元左右,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現象得以遏制。

心連心工作人員人員受理百姓訴求
我們堅持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做起,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一是“環保曝光臺”凈化生態環境。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的人民戰爭”的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7月,我們利用電視臺、報刊等媒體在全國率先開設“環保曝光臺”,堅持刀刃向內,主動亮丑揭短。目前,已播出494期,曝光生態環境問題400 余個,按時整改率100%,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同志肯定性批示,被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二是“對標補短 ”提升民生品質。我們在2017年11月深入開展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針對人民群眾對交通、文化、衛生等10個方面美好生活的需求,啟動“對標補短 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總投資超過510億元的對標補短項目107個,確保到2020年全市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滿意度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三是“雙創”工作打造城市品牌。為讓樂山更加宜居宜業宜游,我們從2018年起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創新實施“街(路)長制”,全面推進基礎設施提標工程,認真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保2020年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并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已完成“雙創”投入9.47億元,城市面貌明顯改觀。四是“拆圍透綠”拉近干群關系。市委帶頭拆除圍墻,對機關花園綠地、 健身步道、停車場等進行升級改造 并向群眾開放,每天早晚有近千名群眾到此休閑鍛煉。全市57個市級部門、11個縣(市、區)黨政機關圍墻全部拆除,新增公共綠地近10萬平方米、停車位3萬余個,真正實現讓綠于民、讓路于民、讓利于民,以拆除“有形的墻”破除了干群之間“無形的墻”。
我們堅持從干部隊伍抓起,大力培育崇廉尚實的新風正氣,不斷增進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一是“陽光問廉”唱響“嘉廉話”。創辦“嘉廉話”《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公開曝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通過現場提問、市民質詢、觀眾評議等手段,問責問效,直到答復滿意為止。2016年以來,已舉辦“嘉廉話 ”《陽光問廉》全媒體直播節目7 期,聚焦扶貧、環保、辦事等民生熱點,曝光問題34個,問責198人,讓廉潔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護根行動”懲治“微腐敗”。圍繞解決基層干部“微腐敗”和“亞健康”問題,創新開展以“拔爛根、理亂根、治病根、育新根”為主要內容的“護根”行動,出臺“禁酒令”“十個不準”“七個嚴禁”等作風要求,整治基層黨組織 61個,查處“村霸”“蠅貪”273個,全市3500余人主動交代問題,均按黨紀、黨規進行了處理,教育、警醒、保護、挽救了一大批干部。三是“廉潔駕照”筑牢“防腐墻”。針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創新出臺黨風廉潔風險跡象精細化記分管理辦法,梳理7大類、148項廉潔風險記分行為,為每名黨員干部頒發“廉潔駕照”:如在一年的記分周期內扣完 12分,則作出停職檢查、調整崗位、 限期調離、責令辭職、免職等組織處理。目前,全市已有2459名黨員干部的“廉潔駕照”被扣分,充分發揮了警示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