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三十多歲,正是創業者劈波斬浪的大好時光,他卻遇上了一次間歇,時間長達九個月。
間歇的當時,非常痛苦,今天來看,又是如此重要。
跟所有草根企業家類似,少年的他隨父挑貨郎擔,倒賣瓜子、香煙、牙刷、服裝……甚至承包養魚塘,干了二十多個行當也沒干出名堂。
他是個實誠人,有記者問他,最后為何選擇了做吸管?他說,不由我選擇,只是跌跌撞撞、四處碰壁后的一個歸宿。
十多年后,少年變成了青年,他回到義烏,憑親戚關系租了個攤位,賣當時剛流行起來的日用品——塑料杯、一次性筷子、紙杯、吸管……

有了積累,他盤下一家吸管工廠。幾年后廠房拆遷,政府補貼,租到了很大的廠房,他擴大生產,除了吸管,還做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刀叉……
三十多歲,正是創業者一往無前的時候,突如其來,老父查出肺癌晚期。其時廠里所有的后勤,包括財務、會計,都是老父管理。
父親交賬后送醫治療,六十天后去世。他在父親去世后的第十四天,心臟病突發,被連夜送到義烏醫院,又被連夜送到上海瑞金醫院,保住了命。在瑞金醫院住院九個月,恰逢“非典”,有兩個多月時間,他沒看到任何親人。
這期間他做了什么?一、學習。買了第一臺手提電腦,下載軟件,一邊看書,一邊學習,多的是時間。二、思考。他想清楚了,其實不需要做太多東西,因為做的東西太多,精力根本跟不上。還是回歸一根吸管,但要將企業做到同類最優,方方面面。
間歇之后值得說的第一件事,從日本引進雨水采集、廢水處理、屋頂綠化一套系統,整個企業不排放污水,不外運垃圾。曾找過設計院,人家理都不理。只能自己設計,自己指導施工。
第二件事,研發了“可降解吸管”項目,因為價格高,一直賣得不好。但隨著歐盟市場禁塑料吸管,吸管革命席卷全球,環保吸管迎來了春天。
一根吸管,刨去各項成本,利潤微薄。但如今他的工廠年產吸管七千多噸,產值近兩億元。
他常對人說,沒有那個被逼無奈的間歇,也許就沒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