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子行業,在對基礎素子產品性能不斷追求更高的同時,對外觀形態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也是對制品全方位品質的提升要求。因此對于片式電阻生產的成品制作完成后,包裝前的外觀保證也是尤為重要。
關鍵詞:片式電阻;編帶包裝機;外觀保證
1.概述:
片式電阻為了便于運送保護和用戶使用,會對其進行封裝打包。對打包帶要求不能有大的變形,孔未打透,殘留毛邊,這些問題都會在包裝時有影響,甚至在用戶使用時造成流失增加。孔本身的尺寸也要求嚴格,跟標準尺寸比變動范圍一般要求不能超過±0.05mm。還有些特殊材料的打包帶,這種一般是用于Size比較大的制品。
說完包裝帶,再說一下編帶包裝機。早期的包裝機都沒有畫像檢查裝置,只是單純的進行封裝,當然封裝前要進行兩次的阻抗值檢查,通過制品在index盤里步進移動,步進間隔停頓時會有兩個探針頂住電阻兩端的電極,通過通電的方式將電流電壓反饋到計策儀器上,以判定值的大小。然后會有一個到兩個光纖傳感器,用來判別制品的方向,對于有不合規格以及反向的制品,會在封裝之前排除出去。
2.編帶包裝機上制品外觀保證的方法:
2.1包裝機上增加畫像識別系統:
由于客戶對外形要求的增加,出現了在設備上加裝CCD攝像頭的方式,對制品本身的外觀形態進行判定。這也就替代了原來的只檢查正反面的光線傳感器,攝像頭一般在index部安裝兩個,上部一個,下部一個,上部的主要是檢查制品正面,正面的檢查項目多而且復雜;背面檢查項目少,主要是下面電極的大小和形態。而在電阻被裝入包裝帶后,封裝之前還會安裝一個CCD Camera,用來檢查裝在紙帶內制品的狀態,主要是判定是否有空穴,以及包裝帶內電阻是否有破損或是異物。再次對制品外觀檢查,防止之前有外形不良漏檢以及制品從index插入到紙帶后產生斷裂等嚴重缺陷發生。
2.2遠程判定的出現:
增加檢查固然可以保證制品的品質,但是事物都有相對性,這種做法也就使設備作業過程中停止次數增加,如果沒有人員及時處理,就造成作業時間損失。面對使用量越來越多的市場,這種作業效率下降,是每個生產企業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為了改善這種原因導致的效率問題,研究開發出了遠程集中判定系統。主要用途就是將作業過程中畫像判定出現有異常的圖片,不光在本機上顯示,還通過軟件程序的提取,經過網絡,將此照片傳到一個服務器終端,這個畫面可以根據工程線體的位置以及重要性編排顯示順序,終端服務器會安排操作技術人員,對遠端傳輸過來的照片進行判定,判定合格的,終端技術人員只要進行操作“開始”遠程控制,設備就會自動開始作業。對于實際的確實為不合格產品的圖片,監控人員會點擊判定不良按鈕,設備上顯示紅燈并提醒現場作業人員對制品進行處理,大多數的異常狀態都是誤判定,對制品和封裝沒有影響的問題,遠程進行直接設備開啟操作。極個別制品有斷裂或其他致命性缺陷,這個制品就必須要更換掉。
另外,為了解決人員在換制品時的問題,我們自主研發并安裝適用了第四畫像檢查,這個檢查是在制品經過更換位置后到被封裝之前的適當位置。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抓住人為失誤導致的不良品流出,但是這個Camera只能檢查制品正面的狀態,其他方面不能實現。此位置出現問題,不能通過遠程控制的方式處理,系統會單獨記錄不良照片,在每臺設備上顯示,因為這種現象十分稀少,不會對生產效率產生影響。只是起到監督作用,可以實現控制設備的停止,所以對監控的缺陷形態的設定參數,不是特別嚴格,一些沒必要的功能可以關閉,以此來減少因為設定過嚴格而導致的停機次數。
2.3判定履歷的追溯:
既然實現了遠程控制,將操作過程中發現的缺陷照片傳輸到服務器終端,這個照片就可以被保存。當出庫的制品發生不良時,根據制品號可以追溯到哪臺設備作業,什么時間完成的,操作者是誰。而且還可以調取當時作業時系統自己存儲的照片,檢查是否有類似的相同問題,進而可以推斷是制品本身的問題還是設備工作時的異常。一般的,每個公司基本都有自己的生產管理系統,我們可以通過開發軟件使設備和公司管理生產的系統連接,從而將不良的照片存儲到系統里,發現異常時,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套系統,追溯到當時生產的LOT所發生的全部不良形態,查看是否有共性,而且還可以根據系統的作業時間追溯前后LOT的狀態,并且還可以查看生產過程中是否發生過異常問題,前提是前面每道工序都有能跟生產系統連接的監控設備,并拍照存儲。同時,這也方便多人在不同的PC上查看,如果只有服務器的話,只能在此服務器或是連接局域網遠程查看,但是如果是連接的生產管理系統,不同生產基地就都能在系統里查看,實現信息共享,便于共同分析和提前預防。
2.4自動判定的出現:
以上所說的還都處于半自動半人工的狀態,現在比較流行的是AI技術,也就是人工智能,實現無人的操作。基于AI的技理念術,研究出了一款可以自己判定的程序,當然,對于良品與不良品的形態,通過大量發生存儲的照片進行分析,將良品與不良品的區分數值化,并進行標準制定,編入程序。設備上發生的異常照片傳到服務器后,服務器自己運行程序,將發送過來的照片和制定的標準進行比對來判定,根據判定結果,程序發出指令,指示設備繼續作業還是等待操作人員處理。這樣大大減少了人員判定的時間,減少了由于不良多發生時產生的等待時間,而且也減少了由于人員疲勞造成的未檢出流出問題,對于提高設備的稼動效率和生產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當然這種智能判定不能百分之百保證準確,有一些個別的制品圖片與設定的標準近似,出現了系統判定不了模糊狀態,這時可以在旁邊再連接一臺服務器,將不可判定的反饋到這邊,由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此再進行判定,只有個別發生,大大減少了判定人員的作業量。
3.總結語:
總之,隨著使用用戶對產品質量要求的越來越高,生產廠家為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不光是外觀也包括性能。這種檢查強度的增加和系統反饋的應用,被越來越多的生產廠所推廣,有需求就有促進和市場,就能帶動產業技術力提高。相信以后隨著技術的發展,改良制品的工藝,提高AI的性能,終會實現全面的無人化生產。
作者簡介:姚喜剛,1979年9月,男,漢,天津市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機械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