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昊峰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穩步提升,相較于以往,諸多行業領域隨著國家加大扶持建設力度以及社會資金的注入,而得到了長足發展,市場經濟蓬勃有活力。而在其諸多行業領域中,我國航空運輸業近年來的發展勢頭最為喜人,所取得各項成果也較為顯著,整體行業領域得到了長足發展。而在現階段,在航空運輸業中,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其主要表現形式為風險管控制度尚不完善,各類飛行故障頻發,從而造成了社會與國家的較大損失。因此,筆者對現今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管控工作現狀進行闡述,深入分析其差錯成因機理,并提出相應風險管控完善措施,以期提高我國航空業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管理質量與工作效率,降低飛行風險系數,提高人們空中出行的安全保障系數。
關鍵詞: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成因機理;風險管控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國家整體經濟實力穩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消費能力相較于以往也有著顯著提高。近年來,人們對于遠途出行的交通方式也在逐漸轉變,大部分人的出行方式從傳統的火車出行、汽車出行,轉變為飛機出行。而在整體航空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與其配套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漸提高,相應問題也變得更為嚴重。在民航班次空中飛行過程中,各類人為、自然以及飛機設備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乘坐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應在現今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加強風險管控力度,降低飛行風險系數。
一、加強民航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管理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航空領域由于各類因素共同影響下,民航方面得到了長足發展,以2013至2017年為基準,全國總體民航機場旅客吞吐量得到了穩定、高速增長,在中國民航局發布的《2017民航行業發展統計公報》中顯示,民航行業全年共達成55156萬人次旅客運輸量,相較16年來說,總體旅客運輸量增長幅度為13%。
而在上述民航行業蓬勃發展同時,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現階段,上述管制工作以及風險管控工作中還存在著一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民航業的長足發展,也不利于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再加之飛行交通方式相較于火車、汽車等交通方式來說事故致死率大幅提高,因此,加強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與風險工作的管控力度、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是當前民航業的首要工作內容。
二、現階段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與風險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人為因素
在飛行準備階段、空中飛行階段中,各類人為因素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的影響最大,且出現概率較高,筆者對各類常見認為因素進行歸納,并總結出以下四點主要因素:
第一,飛行違規操作。在準備起飛以及飛行過程中,相關飛行人員的安全意識有所缺失,如機組乘務人員以及飛行人員實際工作模式與相關規定所違背,從而致使空中飛行風險系數提高。
第二,飛機設備檢測維修人員在檢修過程中存在疏忽。在飛機準備起飛階段中,主要工作內容為相關人員對飛機進行詳細檢測維修,降低各類事故出現概率,而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檢修人員的工作責任感不足,工作存在著一定檢測盲區與不足之處,從而致使飛機在空中飛行階段出現故障。
第三,空中交通管制力度有所缺失。在飛機飛行階段中,與地面指揮中心的溝通不足,從而致使指揮中心對于飛行航班的管制力度不足,從而致使航班無法實時接收中樞指揮,從而引發空難。
第四,機組人員綜合素養較低。在現階段,由于我國民航業的蓬勃發展,而相應各高校機組人員的培養力度卻有所缺失,從而致使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機組人員的應聘標準有所降低,部分機組人員的專業掌握程度與綜合素養較低,并未滿足飛機飛行過程中的各類操縱需求與心理素質要求,從而致使事故頻發。
(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自然因素
在飛機飛行過程中,飛行事故的次要影響因素則為自然因素,例如雷雨天氣、颶風、臺風等。此類自然災害會造成飛機與地面管理中心的通訊中斷、飛機部件失靈、機組無法觀察周邊環境等問題的出現。例如,八年前的伊春空難,由于造夜晚飛機起飛階段時,能見度僅為2800米,遠低于飛行最低能見距離3600米的標準,從而造成飛機墜毀。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設備因素
在飛行過程中,受設備因素影響從而發生空難的事故概率也較高,例如飛機引擎故障、油箱失靈、液壓失靈、金屬疲勞等故障從而引發空難。在我國民航業中,由于整體行業起步較晚,早期行業整體資金不足,從而致使現今服役機型中,服役時間較早的飛機在硬件設備上投入資金較少、安全性能相較于新機型來說較差,存在著一定安全風險。
三、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差錯應對措施
(一)規范機組人員與檢修人員操作
針對上述機組人員與檢修人員操作不當問題現狀,筆者提出以下措施:第一,加強相關監管力度,對于違規操作人員嚴重懲罰,并使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第二,加強機組人員與檢修人員的培訓、考核力度,并不定期抽查工作內容;第三,構建機組人員與地面指揮中心的管理體系,明確規定機組人員向地面中心匯報各項飛行參數的頻率以及內容,降低風險系數。
(二)完善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管控制度
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完善各項規定,根據實際存在問題以及現況針對性修改管制制度,并加強制度監管力度,以確保新制度規定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此外,針對上述各類故障以及問題,在源頭加強控制力度同時,也應對各類事故造好一定應對措施,系統化、科學化制定應急措施方案,以做到空難事故發生時,最大程度降低經濟、人員損失。
(三)加強相關管理者的專業素養
現階段,在民航業空中交通管制系統中,普遍存在諸多行政領導,此類領導的行政地位較高,但專業度嚴重不足,因此,筆者建議以下幾點:第一,將各類行政類領導盡力調離專業度要求較高的管理崗位:第二,對現有整體管理層進行考核,對于考核成績不理想的領導調離,對于考核成績一般的領導集中進行系統化、針對性專業理論培訓;第三,對整體管理層定期舉辦宣講會以及在實際工作中各類頻發問題的應急能力培訓。
(四)加強自然預測能力
除上述各人為因素外,自然因素對于飛行影響也較為嚴重,因此,應加大相關預測裝置設備投入力度,加強預測精準程度,以避免各類事故頻發,降低飛行風險系數。
四、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我國民航業中還存有各類問題,這些問題不但制約了民航業的整體發展,還危害了乘客以及工作人員的生命健康,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筆者提出上述幾點建議,以期降低飛行風險系數,更好保障乘客的生命安全,促進航空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自誕.民航空中管制差錯成因機理與風險管理探討[J].南京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2]張啟明.空中交通管制運行中的威脅及差錯管理[J].科技風,2016(02):24-26.
[3]王子佳.淺談雷暴天氣下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揮[J].中國新通信,2017.
[4]劉佳燕.如何有效預防空中交通管制風險發生[J].中國新通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