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芳
摘要:小微企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小微企業規模較小、經營不規范、信息不透明等原因導致小微企業一直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普惠金融的提出為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提供了契機,普惠金融強調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有助于小微企業等弱勢經濟主體獲得金融支持。基于此,本文在對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對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原因以及基于普惠金融體系改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建議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普惠金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卻被我國傳統的金融體系排除在外。導致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融資難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金融是經濟發展的核心,是資源有效配置的手段和方法,金融資源配置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普惠金融的提出符合歷史的發展趨勢,凸顯了金融行業的人文情懷,對于小微企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 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現狀
國家工商總局2017年《全國小微企業發展報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在全國企業總數量中占比94.15%,在我國GDP總量以及稅收中分別占比為60%以及50%,在我國發明專利以及新產品研發中占比分別為65%和80%,由此可見我國中小企業在創造就業、增加稅收以及推動技術發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截止到2018年9月,我國小微企業在銀行金融機構中的貸款余額占總貸款余額的19.63%,相比其創造的社會價值,其所擁有的金融資源明顯不足。在我國小微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經營管理水平低、信息披露不透明等問題導致中小企業長期以來難以從大中型商業銀行獲得貸款支持,融資難以及融資貴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現階段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包括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P2P網絡借貸平臺等互聯網金融以及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金融。其中傳統金融在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價格方面相對較低,但是其對小微企業的準入門檻最高;民間金融以及互聯網金融雖然對小微企業的準入門檻較低,但是其金融服務價格較高。因此這三種金融機構整體來說對小微企業的普惠力度均不高。
2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原因分析
2.1 小微企業自身存在缺陷
一是小微企業經營管理不規范,具有較低的風險抵御能力,主要體現在小微企業整體規模較小,主要采用個人管理或者家族管理方式,企業組織結構不健全,管理模式不規范[1]。在財務管理方面多數小微企業都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同時可靠有效的財務報表以及良好的生產經營記錄,導致財務信息的透明度以及可靠性較差;在生產管理方面,小微企業的產品專業化程度以及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產品市場份額較小,很容易受到原材料以及產品市場價格的波動影響。二是小微企業存在明顯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不規范的經營管理造成小微企業的信息內部化嚴重,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難以準確全面的了解到小微企業的真實信息,因此商業銀行為了防范信息不對稱風險,通常不會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除此之外,由于小微企業的固定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占比例較低,在貸款過程中缺少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金融機構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也不會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
2.2 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環境較差
一是我國現階段融資結構失衡嚴重。目前我國資本市場上間接融資在總融資中所占比例達到80%以上,反映了我國的融資結構失衡嚴重,這種間接融資過分依賴的融資結構對于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發揮具有不利的影響,難以實現實體經濟發展中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需求[2]。二是政策法規扶持力度不夠,雖然近些年我國在小微企業發展方面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但是絕大多數都是停留在設計層面,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導致這些政策法規在小微企業發展中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國家工商總局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接受相關政策扶持的小微企業數量不足總量的20%,對相關扶持政策了解的小微企業占總量的不足50%。三是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金融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征信系統、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等相關的等級查詢系統。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金融體系得以健康穩定運營的基礎條件,雖然我國近些年在金融基礎施設建設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比如2012年出臺了《征信業管理條例》等,但是總體來說我國的金融配套性制度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征信系統的覆蓋面也有待于進一步拓展。四是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資本市場難以有效發揮作用,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發現還不完善,尚未建立起針對中小企業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進而難以有效發揮其在小微企業融資中的作用。以我國股票市場為例,中小板上市企業的規模整體維持在高位,在很大程度上背離了中小板定位的初衷;新三板雖然掛牌公司數量持續增長,但是其交易不活躍,難以有效服務小微企業融資。
2.3 金融機構服務中小企業力度不夠
銀行類金融機構長期存在著金融創新不足的問題,具體體現在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單一,具有嚴重的同質化現象,不能有效滿足多種經濟體金融多樣化的需求。近些年,在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脫媒的大背景下,銀行來金融機構開始逐漸將小微企業作為戰略轉型的重點,但是由于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難以有效處理好風險與效率的關系,因此還不能真正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除銀行外,信托公司、典當企業、信用擔保機構、融資租賃機構以及產業投資機構等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具有機制靈活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銀行類金融機構的不足。但是這些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由于地區分布不平衡、資金來源受限以及社會認知程度較低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為小微企業發展的貢獻。民間融資機構一直是小微企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渠道,但是由于民間金融機構監管困難,借貸利率較高,容易引導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其金融服務不具有可持續性。
3 基于普惠金融體系改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建議
3.1 創建適合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服務環境
一是加快小微企業金融支持政策變革,通過政策法律的作用促使更多的金融資源能夠向小微企業傾斜,從而有效保障小微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權利。尤其是對于特定的小微企業,比如社會信譽良好的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或者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企業等,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從稅收、金融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建立小微企業政策扶持體系。二是加強對微型金融差別化的審慎監管,其主要目的在于確保被授權的金融機構具有重組的資金償付能力,如果其不具體資金償付能力應該及時對其金融業務終止,有效保障金融機構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是進一步完善小微企業征信體系,在現有社會征信體系框架下,以央行征信體系為基礎,接入小微金融、民間金融、非銀金融以及互聯網金融等非正規金融體系機構,從而不斷完善小微企業征信體系[3]。
3.2 對惠及小微企業的資本市場進行完善
一是促進貸款利率合理化,通過放開利率管制,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來實現貸款利率的市場定價,進而不斷對信貸市場的資源配置進行優化,保障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二是在小微企業融資中充分發揮股權市場的作用,充分考慮小微企業“高頻率、小額度”的融資特點,進一步簡化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審批程序、降低準入門檻,更好的為小微企業上市融資提供服務。三是充分發揮債券市場在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作用,債券市場作為一種新型的融資工具為小微企業融資拓展了新的渠道,可以通過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券的發行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資金來源,此外還可以通過對金融機構提供融資進而間接服務小微企業。
3.3 發展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機構
一是促進我國傳統金融機構轉型,一方面針對小微企業商業銀行應該進一步傾斜信貸資源,簡化信貸流程、開展批量化的零售業務;同時應該根據不同行業小微企業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金融服務和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商業銀行應該積極拓展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路徑。二是拓展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空間,對于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在注重風險防范的同時應該促進其健康穩定發展,從而為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提供更大的空間。三是促進專業小微金融機構的發展,專業小微金融機構主要包括小額信貸公司、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合作銀行以及社區銀行等,相比大型商業銀行,他們在小微金融服務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能夠更熟悉小微企業的發展情況、能夠更準確預測潛在的風險等,但是這些專業小微金融機構能夠利用的資源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能力。因此應該促進專業小微金融機構的規模化發展,加強大中型商業銀行與小微金融機構之前的深度合作,擴大其服務對象和范圍,鼓勵其通過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提高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吳騰.普惠金融視角下互聯網金融與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7(1):035-40.
[2]彭紅麗.基于普惠金融視角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分析[J].國際商務財會,2016(3):41-43.
[3]伍伶俐,羅荷花.普惠金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約束的運行機理研究[J].商業經濟,2017(1):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