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丁嘉明 宋濤
摘 要:科技成果資本化在當前的以創新為驅動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可以解決我國科研成果供給和需求脫節、外部保證不夠的問題,所以本文對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的模式與舉措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科技成果;資本化;成果轉化;創新
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到新常態,由原來的高速增長轉變為內涵式增長,經濟結構型式正在不斷優化,從原來的經濟要素來驅動轉變了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離不了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持續創新。最近一些年來,國家對于科學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加,所獲得的科技成果數量顯著增長,可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是太高,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水平[1]。所以,國家對此現象十分重視,全面推進科學技術體制改革,促進科學技術成果向著資本化、產業化轉變,實現科學技術和經濟之間的有效銜接。
1、科技成果資本化模式選擇
1.1 作價投資模式
科學技術成果是一種智慧產品,在沒有進入交易市場之前就會以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隨著科學技術成果商業價格的上漲,知識資本轉變為商業產品的需求變得為強烈,科學技術成果的交易必須要實現商品化、資本化和國際化模式。所謂的作價投資是指科研院所在科學技術交易過程中對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等進行評估來確定價格,采用投資的辦法來形成資本,折算到股份當中。國家出臺的《公司法》中規定公司的股東可以利用實際的物品、知識產權等可以采用貨幣形式進行價格評估,對于非貨幣財產可以作價出資,科研院所可以依據技術資本在公司總的資本當中的比例來獲得收入,直到公司關閉為止[2]。科學技術成果的資本轉化可以處理好一次性技術轉讓帶來的問題,企業可以得到科研機構的持續支持。科學技術成果在形成產品初期,成果所能帶來的價值一般都比較低,如果較早的把科技成果作價交易會對科研機構的收益帶來負面影響,所以,在實際的交易時,應該掌控好出資的時間點,保護科研成果擁有者的權益。
1.2金融協作模式
如果科研院所對科學技術的成果的應用預期和市場抱有信心時,可以與喜歡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機構合成,協商好投資比例組建中試車間,完成新產品的設計、間階段的實驗、質量優化改進等方面的工作。科研院所和投資機構共同承負起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風險和帶來的收益,承受風險和損失的比例應該事先確定好[3]。有時,科研機構為了保證對科技成果的獨有性,也可以利用知識產權證券化的辦法,通過相關管理機構發行資產證券來完成融資,該種金融合作方式產權糾紛較少,可以利用契約規定好雙方的利益和責任。
1.3內部轉化模式
如果外部市場的需求不是很強烈時,科研機構內部的由于利益的驅動下會把成果進行內部轉化,達到科學技術成果增值目的。一般情況下,科研機構會把自主知識產權作為基礎,應用較為成熟的技術工藝、可以實現產業化的科研項目,通過成立科技創新企業完成科技成果的資本化。比如國內的聯想和方正等科技型企業都應用了該種模式。進行內部轉化可以減少利益主體數量,避免利益分配產生的糾紛,成果的轉化效率較高[4]。但是,缺點是由于科學技術研發人員對工程技術和市場經濟的規律了解不夠,不會進行有效的經營管理,抵抗風險因素的能力不高。
1.4 成果交易模式
如果科學技術成果已經有了技術型產品的原始形態,由于科研院所對于成果的定價和市場交易原則不是太熟悉,或者本身的規模化生產能力不足,可以由專業的評價機構來進地評估,之后可以在技術交易場所進行交易,可以讓風險投資機構通過購買手段來擁有該科研成果的使用權和所有權,通過有技術需求的企業來完成科技成果向產業化的轉變[5]。該種交易模式是對無法確定應用前景科研成果進行的預前交易,由投資機構和應用企業承擔技術成果轉化的風險。所以,風險投資機構和應用該技術的企業必須要有對技術成果商業價值的準確預判能力。
2、科技成果資本化對策
2.1 構筑全程化科技管理機制
國內的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方式從原來計劃經濟時期的無償轉讓,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有價商品,從當前的資本投入來看,實現了科研成果價值觀的進化路徑。與之相配套的科研成果轉化管理體制也逐漸完善,對于科研成果資本化,各級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統一安排各種類型的科研計劃,實現成果轉化的頂層設計以及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保障體系和市場監督管理體系,讓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實現科研項目的立項到形成產業化的全過程管理服務體系,政府管理部門可以協調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出具體的要求,協調科研機構把科學技術成果轉變為可以利用技術商品,可以對科研產品進行推廣應用,對科研項目進行招商,促進在科學技術的展覽和交易。還應該對科研成果的交易合同進行登記,實現交易過程的規范化,保證交易雙方的權益,給予退稅等優惠政策。
2.2 優化成果轉化政策基金組合
科學技術成果在進行資本化轉變過程中存在著很不確定因素,很難通過普通的銀行機構獲取大量的貸款資金。所以,政府管理部門應該為其提供政策性的資金,可以對科研成果的資本化進行無償的幫助。該項資金主要來自于財政方面的撥款、基金獲取的收益等,可以組建科研成果轉化專項資金、天使投資引導資金等,把資金的規模進行擴大,對各類支持資金進行優化組合,使政府管理部門發揮出資金的調節作用。政府管理部門可以和銀行機構建立起風險管理機制,實現多種形式的合作,利用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可以彌補由于科技成果貸款而導致的損失。組建起知識產權價值評價機制,簡化知識產權質押的管理流程,鼓勵引導民間金融資本參與進來,讓多家創業投資公司對科研項目進行支持,利用聯保聯貸的辦法減小投資風險。
2.3 規范科技成果評估定價機制
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價,也就是對其具備的技術含量、投資回報率、創新程度、市場預期、社會效益等進行綜合的評定,可以為應用該技術的企業提供投資參考。為了保證對科研成果進行公平、公正的評價,政府科技管理部門應該對科研項目的立項、具體實施、科研成果鑒定實現全過程的監督,進行規范化和程序化的管理,改進優化評價方式,組建評審專家數據庫,進行動態抽取專家進行評價。對科研成果進行公平合理的定價是其轉化為資本的關鍵所在,可以把研發成本、研究成果轉化費用、預期的利潤和存在的市場風險、購買科研成果的成本、技術產品的需求情況和預期的經濟效益進行融合。
2.4 拓展區域性科技資本市場
科研成果的交易市場主要有風險投資市場、證券市場中的創業權和中小板、債券市場等,可以有效推進科研成果實現資本化。可以因地制宜的拓展區域性的科研成果交易市場,使資本市場從由原來的利益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擴大科研成果的信貸融資通道,組建多元化的投資體系。推行知識產權以及股權質押貸款,幫助科技創新型的企業在證券的創業板上市融資,抓住新三板試點推廣到全面的發展機遇,讓創新企業參加新三板擴容。規范企業的債券市場,讓科技創新企業利用債券市場進行融資。對于發展前景較好的科技創新企業應該開放銀行貸款的綠色通道,對創業初期給予貼息以及保險費用方面的補貼。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科技成果資本化可以充分調動起技術研發和創業的熱性,減少有技術需求的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交易支出,降低科研成果轉化的風險,提高科研工作者的收入,實現創新活動和利益進行對接,所以,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有助于實現科技和經濟的一體化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曹慶穗,王昇.新常態下的農業發展與農業科技成果資本化[J].江蘇社會科學,2017(02):266-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