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耀靜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各行各業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地質勘查技術得到了充分優化發展。在巖土的工作過程中,地下水的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在這樣的工作當中,地下水也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地下水的問題不得到解決,那么對于巖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來說是非常影響工程質量的,在工程建設中通過地質勘查工作可加深對地質情況的了解,進一步提高建筑物地基承載能力。本文將對巖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質問題加以探討。
關鍵詞:工程地質勘查;水文地質;地下水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我國建筑行業應對的挑戰逐漸增多,為提高自身競爭力,建筑企業不僅應優化施工技術,同時還應加強對施工質量管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查作為一個重要的實施環節,是保障建筑質量根本。基于此,建筑企業應做好地質勘察工作,對水文地質問題展開進一步分析。筆者分別從:水文地質含義及水文地質類型分析、在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勘察實施的具體要求、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勘察工作評價幾個方面來探討,詳情如下。
一.水文地質含義及水文地質類型分析
水文地質,屬于地質學分支學科,指的是自然界中地下水的各種變化和運動的現象。它主要是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和形成規律,地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地下水資源及其合理利用,地下水對工程建設和礦山開采的不利影響及其防治等。本文要探討主要就是地下水與工程建設的問題。結合不同的因素而將水文地質劃分為不同的類型區(有循環再生性、可調節性、流動性、整體性以及系統性),其中循環再生性是指水文條件具有再生特點;可調節性是指在通過相關對策可對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改善,以此適應工程項目施工;流動性是指水文地質條件不是一成不變,具有變化性;整體性與系統性存在共同點,是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具體情況如下所述。
以廣西某地區展開研究,該地區地貌為丘陵,總趨勢為北高南低,植被發育較好,其中有灌木叢與桉樹,區內主要河流為郁江、三條支流分別分布在東、中、西部。通過工作人員對該地進行的地質勘察可知,沒有發現其存在斷層的情況,而且周圍地質環境并沒有發生強烈破壞的情況。然而場地的基巖通過分析,屬于可溶巖,而且巖層中有溶槽、溶溝以及溶洞發育等,因此,該場地的勘查等級是二級,而且地基的復雜程度也是二級。根據對場地水文地質類型的研究,以及其自身存在的特點,巖層中地下水流域面積及流動特征對水文分布特點進行研究,通過地下水的補給、流動、存儲、排泄、具體的徑流以及自我補給的不同,使得潛水和地表水呈現出相應水平
據此,施工企業在地質勘察工作中,應根據相關原則來進行:首先應根據水文地質差異性對地下水流動情況予以分析,為工程勘察給予科學指導;在巖層與地下水共同作用下,地表形態會呈現出差異,因此勘察人員在具體勘察作業中應對其地質成因加以關注,從而掌握更全面的數據信息;另外巖土工程中的含水層中地層巖性、介質差異、埋藏條件及地下水均存在差異性,施工企業通過勘察便可對其予以分類,從而展開管理。
二.在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勘察實施的具體要求
綜上筆者對水文地質含義及類型進行了分析,施工企業通過對水文地質的勘察可充分明確施工具體要求,筆者將對水文地質勘察實施的具體要求展開研究。
(一)對地質環境的勘察
經研究發現,在工程勘察的水文地質工作中,水文條件與地質條件作為無法分離的部分,通過地質環境勘察可充分掌握地質狀況。值得注意的是,地質環境中所含的內容與建筑工程存在緊密聯系,通過地質狀況分析來確保建筑質量水平。此外水文地質勘察的實施還可對巖土工程中地下水具體運動情況進行分析,為工程施工提供科學指導。
(二)自然條件要求
在水文地質勘察中,自然條件作為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通過自然條件的分析可為水文地質提供正確的參考意見。在自然條件中氣象水文與地形地貌內容十分關鍵,通過對氣象水文條件的分析,可正確處理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狀況,進一步掌握濕潤以及熱量情況。
(三)分析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
通過水文地質勘查工作的開展可加強對地下水文變化情況的了解,例如近年中的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地下水的補給排泄情況、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間實際補給的關系等。上述因素均會影響到建筑工程建設,據此勘查人員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強對地下水類型、含水層類型、水流流向問題的了解,提高水文地質勘察的準確性。
三.巖土工程中水文地質勘察工作評價
水文地質對建筑工程起到較大的影響,可進一步提高建筑物的穩固性。因此相關人員在地質勘察過程中,應充分掌握地下水位變化情況、地下水類型、巖性、土層及巖層滲透系數等情況,通過對上述因素的了解來制定管理對策,從而起到提升建筑工程穩定性的作用。通過水文地質勘查還可將建筑工程中的盲目性消除,促進建筑工程施工速度和質量的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人員需要加強對水文地質勘查實施評價。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做好水文地質的勘察,其中水文地質狀態的分析十分重要,因此,掌握地下水文存在的具體形態以及變化趨勢,可以為建筑設計形態提供參考,同時也可以防止地下水變化而對建筑物造成不良影響。
地下成分較為復雜,對建筑材料有一定的化學作用,對建筑物的地基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地下水水具有流動性,影響巖土的分布,因此,在實施水文地質勘察的工作中就需要做好水質分析以及地下水的監測與處理,然后才有對應的措施,提升建筑物的安全與穩定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勘察技術越來越先進,逐漸提優化升,對巖土工程施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也加強了施工人員對巖土性質的了解。例如:膨脹巖土有遇水膨脹,失水收縮的特性,這種變化會導致建筑形變,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地下水位變化影響,當地下水位升降會導致部分膨脹土體脹縮,地裂的情況便會發生,從而對建筑物整體質量及穩定性均造成不良影響,更甚者還會導致工程坍塌現象產生。基于此,勘察人員在水文地質勘察中應加強對水位升降變化規律的了解,對巖土膨脹情況也要予以重視。與此同時施工單位還應做好預防手段,避免對建筑物質量造成不良影響。值得注意的是,水位下降情況的發生也會導致地基變形,從而出現建筑物沉降,基于此,施工單位在工程建設中應提前制定施工措施,避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情況而導致建筑物的安全性受到威脅。
在進行巖土勘察工作的時候,地下水作為影響勘察工作的主要因素,在正式開展工作之前,一定要對地下水進行仔細的檢查測試。首先,在檢查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地下水進行嚴格的檢測。并且預判出極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從而制定一套防止地下水對建筑造成破壞的工作流程。其次,檢測的工作一定要按照規定嚴格的進行,對有可能出現的地下水的水質都要做好檢查,并且詳細的登記好。另外,在檢測地下水的時候,要以地下水是否侵蝕了建筑物為主要目的,從而可以進行更加詳細的準備工作,并且結合水位的不斷變化來對有可能對施工問題帶來的影響進行預防,最后,在檢測地下水的時候,要注意客觀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比如,天氣、環境等原因,它們的出現都有可能會對地下水的水位造成變化,以便于可以更好的將在勘察工作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快速的解決。
結束語:
結合上文分析可知,地質勘查過程的水文地質十分重要,在建筑工程中通過掌握完備的水文地質數據資料,可以更好地設計建筑物的承載量,同時也是保障建筑物質量的關鍵,因此,這就要求工作人員需要充分做好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在本文中,論述水文地質工作中的幾個方面,希望能夠對水文地質的勘察工作帶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陳繼,馮子亮,盛煜,曹元兵,房建宏.214國道沿線的多年凍土及其工程地質條件評價[J].冰川凍土,2014,36(04):790-801.
[2]伍法權,蘭恒星.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研究現狀及前沿——第十二屆國際工程地質大會(IAEG XⅡ)綜述[J].工程地質學報,2016,24(01):116-129.
[3]劉軍旗.工程地質數據處理方法探討——以水利樞紐工程為例[J].工程地質學報,2014,22(05):989-996.
[4]伍法權,祁生文.工程地質:科學、藝術和挑戰——從2014年全國工程地質年會看工程地質學科發展[J].工程地質學報,2015,2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