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金婷
摘 要:突發性水污染具有不可預測性,而且突發性水污染的形式多樣。如何應對突發性的水污染以及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測是重要的一個問題。本文就我國現有應急檢測系統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相應的問題提出一定的解決案。
關鍵詞:突發性;水污染事故;應急檢測
水對于生命的產生及存在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水污染對于水資源的破壞,尤其是突發性水污染對于水資源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突發性水污染相對于一般水污染爆發的原因多種多樣,而且突發性水污染的破壞程度及治理難度相對于常規的水污染治理難度更大。因此對于突發性水污染的應急檢測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我國的突發性水污染應急監測技術現狀
(一)在線監測系統技術
水質在線監測系統是一個以在線分析儀表和實驗室研究需求為服務目標,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時性和可靠性的樣品信息為核心任務,運用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并配以專業軟件,組成一個從取樣、預處理、分析到數據處理及存貯的完整系統,從而實現對樣品的在線自動監測。自動監測系統一般包括取樣系統、預處理系統、數據采集與控制系統、在線監測分析儀表、數據處理與傳輸系統及遠程數據管理中心,這些分系統既各成體系,又相互協作,以完成整個在線自動監測系統的連續可靠地運行。
1998年以來,我國已先后在七大水系的10個重點流域建成了100個國家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各地方根據環境管理需要,也陸續建立了400多個地方級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水質自動監測周報。對突發性水污染的監測,我國開始的時間較國外要晚,所以我國對突發性水污染監測方法及監測設備相對國外落后許多,然而近年來我國的軟件技術飛速發展,目前已經在國際上處于前列[1]。
在線監測系統的研發,可以使我們利用監測得到的數據,很快的得到污染的分析報告,同時還可以進行數據對比和分析,對我們之后的污染情況起到預警的作用。這個獨有的預警系統能夠有效的控制突發性水污染,為進行下一步的防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監測設備技術。便攜及現場(車載)監測設備的研發,能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并對應急救援起到技術支持的作用。例如,我國某市水源地發生重金屬污染,車載及便攜監測設備能夠第一時間到達污染現場,能夠監測污染物指標的污染流向及濃度變化,快速的跟蹤監測污染物濃度變化,監測的數據能夠引導現場工藝的調整,最終解決該次污染事故。
(三)監測節點的布置。一般突發性水污染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前期、中期、恢復期。在突發性水污染的前期,由于這個時候的水污染因素還沒有確定,我們在設置監測節點的時候要加大監測節點的密度。以便于我們隨時了解水污染的發展情況[2]。在中期我們要做的是在前期的基礎上分析水污染發生的原因,持續監控使得污染不再繼續擴散。到了最后的時期也就是恢復期,我們這時候要注意在水污染的易發生區域進行監測,以便于隨時控制水污染的現狀,達到恢復的目的。
二、我國的突發性水污染的應急系統現狀
由于突發性水污染具有發生原因廣,作用效果快的特點,所以在治理的時候就需要各部門多方面的合作。一般來說針對突發性水污染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第一個是水污染發生前的預防,只有做好預防工作我們在執行過程中的時候才能防范于未然,使得水污染的發生率得以下降。另一個是在水污染發生之后的處理,這個需要調動各部門協同配合治理,同時發揮好環境監測站的優勢,協調好各部門的工作。這樣我們利用環境監測站發現原因,各部門配合解決問題。通過環境監測站作為中間樞紐,調和各部門使得我們的問題得到了最快的解決,損失降到了最低。
突發性水污染中各個部門的運作示例:在突發性水污染發生時環境檢測站發現問題及時進行事故報警,同時啟動應急措施,成立相應的應急領導小組。一方面對上級領導做出匯報,另一方面派出專家進行現場的環境檢測。在獲得檢測數據之后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分析,對相應的緊急情況進行應急處理,如果必要應當疏散群眾。在結束時對結果進行相應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決定是解除預警還是將預警進行升級[3]。
圖1 應急監測系統結構圖[4]
三、我國突發性水污染檢測的整體分析
(一)防治控制系統不完善。據有關統計顯示我國的水污染問題占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的一半以上[5],可知我國水污染發生幾率較高,并且相對其他污染水污染控制起來較為復雜。水污染的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各部門相互協調,從管理、監控、檢測、上報數據、發現、解決問題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統,我國現在的管理體系尚不完善,所以目前防治控制系統有待完善。
(二)應急系統的不規范。我國針對應急性水污染的缺少一個規范性的系統,在水污染的檢測方面,由于操作的不規范,使得我們獲得的數據不真實。同時對數據的處理不當,導致我們最后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不當。這都是我們在規范性方面問題。因此建立一個針對突發性水污染的規范性系統顯得尤為重要。
(三)監測設施落后。水污染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依靠監測設備的精度,由于目前國內對額監測設備技術未達到國際最高水平,不能很好的對水污染的數據做出一個實時合理的監測,這就為我們后續的治理帶來了困難,所以我們應當加大監測設備和技術的研發力度。
(四)體系的不完善。我們應當加緊構建體系,才能保證高效的運行,當我們有了先進的監測設備和技術而沒有合理的體系作為支撐,那么我們最后也無法應對相應的問題。再者由于突發性水污染的原因復雜。它不是單單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在針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專業系統的構建需要我們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與努力。
四、結束語:
突發性水污染在治理方面比較困難,而我國在這方面還比較薄弱,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和體系方面。因此我們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在硬件方面加大投資力度,使得我國的突發性水污染檢測設施和技術能夠和國際接軌。在體系構建方面也應當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斷完善自我。
參考文獻:
[1]林群慧 樹環境安全觀[J].《環境經濟》.2016(1):89-91
[2]曾大偉 突發性水環境污染事故監測點的布控技術[J].《中國環境監測》.1999.12(3):52-53
[3]薛瑞、趙美玲、曾皓錦等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檢測預案的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07(5):33-34
[4]鄭穎聰 環境污染應急監測方案及實施[J].《科技與創新》.2014(20):158-159
[5]馮文釗、張宏、彭立芹等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警網絡系統的設計與開發[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4.17(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