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青
摘 要:會計報表是企業財務報告的主要部分,是企業向外傳遞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 會計報表是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定期編制的,一份真實的會計報表能夠簡潔又清晰的向企業投資者、債權人、公司高層管理者提供準確的財務信息,使之了解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作出相應的決策。
關鍵詞:企業會計報表;利潤操縱;方式
會計報表是全面系統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書面文件,是企業會計人員根據日常會計核算資料整理、歸集、匯總而形成的結果。會計報表一方面為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合理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夠向外界反應企業的財務狀況,使外部報表使用者能夠更好的監督企業。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企業或為了給業績臉上貼金,或為了獲得貸款資金,或為了偷逃稅款,或為了操縱股價而通過不當手段來打扮報表,操縱利潤,使報表反映虛假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從而達到自己迷惑和誤導他人的目的。以下是企業常見的幾種操縱利潤的方法。
一、通過增加虛擬資產來增加利潤
資產是指預期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大部分企業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核算方法。而在資產負債表中存在這樣幾個科目:長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財產損益等。這幾個項目為企業操縱利潤帶來了方便。企業通過遞延攤銷費用,不攤銷費用,少攤銷費用來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另外利用待處理財產損益長期掛賬使當期費用減少,達到利潤虛增的目的。
二、通過操縱應收款項來增加利潤
應收賬款,是企業因銷售產品、材料、提供勞務等業務而應向購貨方、接收勞務的單位或個人收取的款項。應收賬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賒銷。大部分企業是不愿意賒銷的,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擴大產品銷路,穩定自己的產品銷售渠道,增加收入,減少庫存,企業只好向客戶提供賒銷這種信用業務。現社會商品與勞務的賒銷、賒購已成為當代經濟的基本特征。但應收賬款無形中給企業增加了風險。由于市場的競爭性強,當今社會形成一種“不賒不買”的現象。用戶拖欠企業賬款越來越多,應收賬款回收的難度也是越來越大。使得應收賬款長期掛賬。
應收賬款能否收回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對于長期應收賬款,年限大于三年的因為其全額收回的可能性很小,就應當計提壞賬準備,計入當期損益。但有些企業為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讓應收賬款長期掛賬,不計提壞賬,用這種方式來減少費用,從而獲得虛增的利潤。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企業通過虛開發票,增加應收賬款從而增加收入,來達到增加利潤的目的。例如:某企業平均每個月的收入均等,到12月份突然收入比其它月份多出1000萬,該收入是通過應收賬款產生的。這明顯不符合會計的真實性原則,有操縱利潤的嫌疑,應當對這項收入進行具體分析,該剔除的就得剔除。
三、利用預付賬款來增加利潤
其一是預付賬款的貨物己經收到,企業對其不及時入賬,從而達到少攤費用增加利潤的目的。其二是預付賬款的貨物己經確認不能收到了,款項也無法收回了,預付賬款變成了壞賬,企業不對其進行賬務處理,使當期利潤增加。
四、利用在建工程來增加利潤
一般企業通過專門借款來自行建造固定資產,在資產沒有建設完工之前,借款利息費用應當資本化,計入資產成本。如果資產建設己經完成,企業不辦理竣工決算,利息費用會一直計入資產成本而不計入財務費用,這樣增加了資產減少了費用,最終增加了利潤。另外資產不辦理竣工決算,在建工程科目不能結轉,就不能計提折舊,也會使利潤增加。
五、利用資產減值準備來增加利潤
在對資產進行評估時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就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這給一些企業操縱會計利潤留下了想象空間。有些企業為了提高經營業績,對于一些己經閑置的固定資產,技術陳舊、損壞、無法產出合格產品的設備,不能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無形資產,不計減值或少計減值,從而來增加利潤。
六、通過改變折舊方法來增加利潤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主要有四種:年數總和法,年限平均法,雙倍余額遞減法,年數總和法。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不能隨意變更,變更需要披露,變更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會對利潤產生影響。例如:一家企業的固定資產原價1000萬,預計凈殘值為0,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每年的折舊額200萬,借:生產成本 200,貸:累計折舊 200,利潤表里主營業務成本體現的是200萬,利潤減少200萬。如果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第一年折舊金額=1000*(2/5)=400萬,借:生產成本 400,貸:累計折舊 400,利潤減少400萬。從中可以看出利用不同的折舊方法就能使利潤相差很多,從而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
總結:企業會計報表中利潤操縱的方式還有很多,以上介紹的是簡單的幾種,對于報表使用者來說,不僅要看利潤的金額大小,要從中看到利潤的真實性和質量。通過對償債能力、資金周轉能力、獲利能力等多方面進行分析。利用現金流量表進行分析判斷。多種財務指標對比考察,從而判斷出報表的真實性。
參考文獻:
[1]馮文芳, 馮葆萍. 上市公司會計估計變更中的利潤操縱研究[J]. 商業文化月刊, 2015(18):102-104.
[2]吳建新. 公司財務報表利潤操縱的原因與防控對策分析[J]. 中國商論, 2016(31):89-90.
[3]于寶林. 我國上市公司利潤操縱的方式與治理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 2015(25):67-68.
[4]梁蟬娟.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舞弊動因及操縱手段分析[J]. 商情, 2015: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