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玉雕工藝是我國一項傳統的工藝技術,是我國藝術文化史上重要的篇章。玉雕本身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古往今來人們對玉雕的美學價值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為了充分挖掘玉雕的美學內涵,本文從美學角度詳細詮釋了玉雕工藝的藝術創作,首先對玉雕的發展歷史進行了說明,接著從玉雕的留白設計、意境情調以及藝術創意三個方面來論述玉雕工藝的美學內涵。
關鍵詞:美學 玉雕工藝 藝術創作
引言
玉雕在我國已經有八千多年的發展歷史,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器物,更是中國文化、民族特色的具體表征。通過玉雕設計,我們可以感知到其自身蘊含的美學價值,這些美學價值主要由玉雕的留白設計美、情調意境美以及設計創意美表現出來的。因此,每一件玉雕作品都是設計師嘔心瀝血的佳作,都是一件集智慧與堅毅于一身的藝術品。在當代玉雕工藝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只有從多角度深入挖掘玉雕的藝術創作,才能更加全面地詮釋玉雕的美學價值和意義。
1、 玉雕的發展歷史
玉雕從新石器時代已經萌芽,發展到近現代,已經擁有千年歷史,具體的發展過程如下所示。新石器時代:這個時代的玉雕從外形上看,設計比較簡單,所蘊含的留白美、意境美及創意美還沒有得到較好的挖掘,且大多以中小型為主,缺乏大型玉雕,但特別重視設計的對稱藝術,所見的玉雕一般具有顯著的對稱性,工藝裝飾簡單化。商至戰國時期:這個時期的玉雕工藝已經突破簡單化的束縛,形態多以象形輪廓為主,另外在玉雕上雕刻的筆法較為復雜,但體積仍然以中小為主。漢唐時期:寫實風成為玉雕盛行的風格,玉雕形態向多樣化發展,雕刻筆法多種多樣,繁雜多變。宋元時期:這是玉雕快速發展的時期,也是玉雕較為成熟的時期,此時的玉雕特征如下:雕刻技術純熟,浮雕圓刻,無所不有,鬼斧神工。明清時期:玉雕發展至該時期,從南到北,形成兩種明顯不同的派系。北方玉雕比較注重意境與氣勢的表現,且以塑造大氣為主;南方玉雕在工藝方面更加注重細節設計[1]?,F當代:玉雕發展到現當代已經非常成熟了,無論是雕刻技術還是設計創意,都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同時出現了許多藝術名人,他們對玉雕的起源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為后期的藝術創新做出了較大的貢獻,玉雕的留白美、意境美、創意美在此時都得到了淋漓盡致地表現,甚至有些優秀的玉雕作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將中國的玉雕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2、 玉雕藝術創作中的美學內涵
2.1 留白設計美
玉雕在前期發展中并非重視留白藝術,隨著玉雕的發展,紋飾由繁至簡,不再追求繁多的雕刻筆法,有時為了突出玉雕的清秀脫俗的意境,設計師開始運用留白藝術,此后留白藝術被較多地運用到玉雕的創作中。我們不能說留白就是為了對玉雕進行構圖或者襯托,但是一定的留白的確可以起到藝術美的表達效果。以顏桂明的作品“暗香”為例,在作品在設計中就大膽地巧妙運用留白藝術將玉雕的精致展現地充分而徹底[2]。最主要的是,留白能夠使玉雕虛實相應,通過一定的留白,將玉雕筆法的疏密情況安排的細致有序,讓人們在觀賞時能夠從心底產生一種舒適的情感。如果大批量的玉雕運用較為繁多的雕刻筆觸,勢必會生出壓迫的氛圍。另外,最初的留白使玉雕極不同于其他的作品,這樣的獨特美更是能夠引起人們的青睞,因此留白設計在玉雕創作中占據著不可缺失的地位。中國的藝術美不同于西方,與西方相比,中國的美更具有內斂性,是一種不浮夸、不張揚的溫文爾雅美[3]。而留白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利用留白,給藝術的審美留下了一定的自由空間,造就了一種貌似過渡又似停止的假象,這樣的“虛景”比實景的全面勾勒更有烘托力度,此為“潤物細無聲”,又可謂“無聲勝有聲”。
2.2 意境情調美
所謂意境就是指玉雕所傳達出來的情調和氛圍。古往今來,大多數的玉雕意境具有朦朧、安謐的特點,但也有些作品表現出兇象的意境。因此,意境也是具有兩面性,并非僅有美好的意境一說。更多時候,玉雕所表現出的意境是和事實特征相吻合的,這里的事實較多指社會事實,而自然事實的意境則具有多面性。如玉雕《南京大屠殺》,基于祖國同胞蒙受性命之憂,祖國山河遭敵手破壞的社會事實,玉雕所表現出的意境就具有悲慘的情調。又如自然實景,例如風、月等,有些玉雕的意境就是美好、朦朧,有些意境則是“月黑風高夜”[4]。因此,我們在塑造意境時,需要適宜我們選取的主題和事件。除此之外,意境情調不僅與事實相關聯,更離不開藝術者的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要想正確地表達玉雕的意境情調,不僅需要對一些歷史了如指掌,而且還需要設計師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熟練的雕刻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知道應該運用怎樣的筆法,在哪些部分加重突出,又在哪些部分“輕描淡寫”,進而達到工藝的“詳略得當”,情感的“粗中有細”。例如,《長生殿》這一玉雕作品,作者首先運用恰當的瑪瑙材質,其次運用月夜的靜謐來烘托玉雕的意境,給人營造出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后整個作品的色彩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從材質、顏色多方面勾勒出一種安靜朦朧的氛圍,加強了視覺效果。
2.3 藝術創意美
玉雕從新石器時代走向近現代,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玉雕的創新與發展。進入現當代,玉雕作品的市場化特征越來越明顯,大家一度認為,只有經歷過市場的磨練的玉雕,才是合格優秀的作品。當然,當下我們不可否認玉雕的經濟價值,但若只考慮玉雕的市場運營,失去了心中對玉雕的純質熱愛,就不會再有真正的設計創意,也不會再有源遠流長的生命力[5]。我們應當從內心出發,退卻浮氣,將內心對藝術的真正感受表達出來,將自身的設計熱情熔鑄于玉雕中,創作出富有情感的、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在日常的欣賞中,我們也不乏看到設計師對色彩、工藝的創新,如有些設計者運用一些少有的“怪料”或者“色彩”,選擇合適的題材進行玉雕創作;也有些作者,利用現當代的社會事件為主題,表現當代英雄精神,這些是創新,也是玉雕在當下創意美的獨特體現。在玉雕的來來發展中,我們更要繼承傳統玉雕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發揮自身主觀性和能動性,從身邊事物著手,吸取玉雕設計的精髓,不斷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對玉雕進行創新,豐富玉雕的藝術形式。
結語
玉雕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而且還擁有極高的美學價值。留白設計之美,美在視覺的過渡享受,美在精致的藝術塑造,美在虛實相應的藝術效果;意境情調之美,美在色彩勾勒的朦朧之感,美在氛圍靜謐的舒宜之感,美在文人騷客的藝術之情;藝術創意之美,美在材質的靈活運用,美在色彩的大膽運用,美在社會主題的合理選取??傊竦窆に囁N含的藝術美學內涵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深入挖掘和不懈研究。
參考文獻:
[1]燕建泉, 燕天池. 論玉雕設計的美學內涵[J]. 大眾文藝, 2012(17):91-92.
[2]李文廣. 匠心獨具三分玉鬼斧神工七分雕——淺談玉雕藝術創作對美的追求[J]. 天工, 2016(4):126-127.
[3]李明. 淺談創意美在當代玉雕作品中的重要性[J]. 大眾文藝, 2017(24).
[4]李多多. 質、形之美并重——紫氣東來工作室精品玉雕藝術欣賞[J]. 中國寶石, 2008(3):154-154.
[5]龐然. 淺析玉雕留白創作的藝術美[J].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2014, 16(3):70-74.
作者簡介:
曾桂成 (1975.10- ) 男, 漢族 ,湖南省洞口縣石堰村人,主要從事玉石雕刻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