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輝
近日,集團公司召開了2018年度法治工作會議,回顧了近年來法治工作取得的優異成績和新鮮經驗,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并部署了今年的重點任務。透過本次會議內容和規模可見集團公司對法治建設和依法治企的高度重視,作為基層企業而言,扎實落實好會議精神,推動法律和法治建設進企業、進部門、進決策、進班組、進流程,切實在經營管理各環節扎根,成為了當前需要深入思考的課題。在此,筆者認為需注重三個融合。
一是注重法律法規與規章制度的融合。俗話說“無以規矩,不成方圓”,依法治企的前提是必須有法可依,這里的“法”不僅指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同時也包括公司的規章制度,而構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則需要將法律法規與公司實際情況高度融合,將法規與制度高度銜接,使得在法律框架內運行的制度既能高效的為企業服務,又能受到法律的極大保護。這就需要在落實過程中強化“先立規,后做事”的法治思維,根據新形勢新變化以及企業存在的問題和風險,全面梳理管理中存在的空白點和真空點,著力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健全各項基本制度、管理機制和工作體系,把法律法規、國有資產監管制度、相關規則對企業的要求,內化為企業的規章制度,使其成為員工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規范經營管理行為,實現用制度管錢、管人、管事,并在落實過程中定期對執行情況進行評價,進一步完善制度保障,及時糾偏糾錯,形成制度體系完整閉環,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可執行性。
二是注重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的融合。制度是企業運行的“骨架”,高效完善、科學合法的制度是實現依法治企的首要保障,但是制度是死板的,企業遇到的問題是靈活多變的,所以實現依法治企不能緊盯規章制度一個方面,還要注重將法律管理與經營管理實踐深度融合,確保公司運轉的“血脈”健康暢通。這就需要將法律審核精準嵌入到管理流程之中,使法律審核成為經營管理的必經環節,完善法律風險防范、糾紛案件處理等各項法律管理制度。提高公司法律從業人員素質,積極引入“外腦”,并健全內部監督體系,形成法律與審計、紀檢監察、巡視、財務等部門的監督合力,確保從計劃提報、招標采購、合同的簽訂及履行等各環節全程在控,為生產經營牢牢“把關”,將法律糾紛和風險徹底拒之門外。
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三重一大”等決策制度,細化各層級決策范圍、事項和權限,嚴格落實專家論證、風險評估、法律審核、集體決策等程序要求,健全依法決策的機制。著重加強重大項目的事前審查,未經合法性審查或者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決策會議討論。著重落實重大項目法律顧問提前介入機制,將法律論證與市場論證、技術論證、財務論證有機結合,實現從可行性論證到立項決策、從談判簽約到項目實施全程參與,確保法律風險防范全覆蓋。著重提升依法維權的能力,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追責力度,妥善解決法律糾紛案件,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三是注重依法治企與企業文化的融合。企業文化是企業的一面旗幟,直接引領了員工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我們常講企業文化的入腦入心,更多的是指員工對于企業文化的理解和認同,從而外化為行為準則。而加強依法治企與企業文化的融合,首要任務是抓好領導干部的示范作用,國有企業知法守法的關鍵在領導干部,其法治信仰牢不牢固,守法守規的意識到不到位對職工群眾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要緊緊抓住這個“關鍵少數”,既從正面發揮紀檢監察、審計、財務等專業的監督作用,又要從源頭加強對事前、事中監督,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確保領導干部在法律和紀律約束下,行使出資人和職工群眾賦予的權力。使領導干部在企業治理中自覺發揮知法守法的帶頭作用,引領企業法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同時要抓好法律事務培訓??梢愿鶕陨淼膶嶋H情況開展以管理創新、法律知識講座、專業人員答疑等各種和法治相關的活動,適當增加培訓的多樣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并將制度培訓與法律培訓相互融合,在更加鮮活的向員工講清楚為什么依法治企的基礎上,更要講清楚如何實施依法治企,使得依法治企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并適當的給予激勵措施,培養員工成為知法、懂法、敬法、愛法的法律踐行者,培育濃厚的法制文化氛圍,增強依法治企的凝聚力,帶動法治工作建設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