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興文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創建于1911年,是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余額建立起來的。《清華學堂章程》規定:“本學堂以進德修業、自強不息為教育之方針。”《北京清華學校近章》又規定:“以培植全材、增進國力為宗旨,以造成能考入美國大學與彼都人士受同等之教育為范圍。”當時學校的教學學制、課程、教材、教學法等多照搬美國。
清華獨立人文精神之孕育應以梁啟超1914年來校演說為標志。演說中提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應為“君子”之條件。又說:“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改良我社會,改良我政治,所謂君子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
梁啟超在清華對學生記者論及教育的人文主義實質,載入《與梁任公先生談話記》一文,說:“我們中國教人做人向來是做一個整個的人的,他固然有混混淪淪的毛病,然而只做一個部分的人,未免辜負上帝賜給我們所人人應享的‘一個人’的生活了。我以為清華學生應當謀這些極端的貫通融洽,應當融合東西文化,不要只代一面做宣傳者。”
1922年,他的長子梁思成擔任《清華學校1922—1923年的畢業紀念冊》美術主編一職,除了印在封面內,當作蝴蝶頁的裝飾圖案,總共出現三種主要的圖案,都有象征五福臨門的五只蝙蝠,其中封面內第一頁靠中心位置的五只蝙蝠圖案內,印上Ex-Libris (國際上通用的藏書票標志),并在右上角署上“成”。封底的蝴蝶頁,則在靠中心位置的五只蝙蝠內加上“自強不息,厚德載福”八個字,顯然是印錯了,所以在福字旁邊加蓋一個“物”字;其余的都是五只蝙蝠內,加上一對蟠桃。將傳統的吉祥圖案應用在畢業紀念冊的蝴蝶頁上,并且將梁啟超對于清華學子的要求應用在藏書票上,可以說是藏書票創作上的一段佳話。
梁思成為這本畢業紀念冊畫了十六幅整頁的插圖。第一幅畫的,即是梁啟超為對學校有奉獻的唐孟倫所立的紀念碑,上書碑銘:“清白乃心死厥職,如此人格足衿式。”另在本書隨文包圖的插畫中繪有四幅生活性的插圖。書上的這二十幅插圖,和梁思成建筑寫生畫的風格一致,使得本畢業紀念冊圖文并茂。
唐孟倫生于廣東省香山縣,1908年隨堂叔唐國安入外務部任候選府經,1909年游美學務處成立,又隨唐國安入游美學務處任英文副文案。當年考選第一批直接留美生梅貽琦等47人,協同唐國安親自護送他們到美國留學。1910年與胡敦復、嚴智鍾,護送第二批趙元任、胡適等70人赴洋留學。任務完成后,取道歐洲回國,專程考察英、法、意、荷等國教育制度和辦學經驗,為日后興教辦學做好準備。1911年4月清華學堂成立,唐孟倫擔任第一任庶務長。建校最初十年,擴充地畝和籌建校舍是一項重要任務;并主管會計處,負責全校的財務工作,包括校內辦學經費和國外留學經費,任勞任怨,為早期清華教師的典范。紀念碑立于其生前辦公室和住所——學務處西院旁之小山丘上。
唐孟倫的堂叔唐國安,經族叔唐廷樞舉薦,以第36名排序,與蔡廷干、唐元湛等入選清廷公派留美幼童,作為第二批于1873年6月赴美留學。因政策改變,中途回國,肄業于耶魯大學法律系。1907年入京擔任外務部司員兼京奉鐵道事,后進入外務部工作,和唐紹儀、周自齊、顏惠慶等,與美國協議將庚子賠款余款退還中國,每年利用退款派遣100名學生赴美學習,并成立“游美學務處”,由唐國安負責日常主要工作。
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正式成立,唐國安被認命為副監督。1912年2月清帝退位,唐國安無意當官,愿留任清華主持校務,積極籌劃復校。5月1日正式復校,唐國安被任命清華學堂監督。來年10月27日,清華學堂改名為清華學校,唐國安奉派為第一任校長。
唐國安、唐孟倫叔侄先后鞠躬盡瘁,死于任上,允為清華精神之表率。
來年出版《清華學校1923—1924年的畢業紀念冊》的封面,不再像《清華學校1922—1923年的畢業紀念冊》的封面是“云從龍”燙金,而是在正中央,燙上校門和一眼望去的大禮堂。蝴蝶頁內封左上角,“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分別印在燈塔放出光芒的左右兩方,底上十分之一空白處,可以填上收藏者的姓名,并在圖案銜接處標上“ Ex -Libris”,專為該屆畢業生設計的通用藏書票。同時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印在書名頁的校徽上。
在藏書票圖案的右下角,周圍畫滿的斜線內,可以認出“童”字,正是本畢業紀念冊的美術主編——1925年級的童寯(jùn)。1921年童寯以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學校高等科,和梁思成先后在美國賓州大學建筑系留學。1928年冬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提前畢業,在費城、紐約兩地建筑事務所學習、工作一年。1930年5月離開美國,途經倫敦、巴黎、柏林、瑞士、莫斯科等地,9月應東北大學之邀任建筑系教授。1931年2月繼梁思成后,擔任系主任。
1931年11月應陳植之邀赴滬,與趙深、陳植合辦建筑事務所,后于1933年正式掛牌成立“華蓋建筑師事務所”,培養了一批建筑人才,參加設計的工程約一百項。1944年秋抵重慶,任中央大學建筑系教授。1952年起,先后任南京工學院建筑系、建筑研究所教授。長期致力于建筑和園林理論研究,有卓越成就。童寯生前雖不像梁思成那么有名,卻是一位學貫中西、才華洋溢的建筑師,他與梁思成先后為清華學校畢業紀念冊設計藏書票,值得我們大書特書。
在本校教職員名錄上,有陳福田講授英文、數學,莊澤宣講授心理學,梁啟超講授近三百年來中國學術史、群書概要,梅貽琦講授物理學,王文顯講授英文,余日宣講授公民學、政治學、遠東政府,陳達講授西方文化,林語堂講授英文字母,陸懋德講授中國文化史;皆當時名師,或者是清華學子,學成歸國的俊彥。
有趣的是,梁啟超的次子梁思永,除了是應屆畢業生外,為“辯論會”和“余料與怪事”,各畫了一整頁插圖,都十分逗趣,顯示他在繪畫上的天分。三子梁思忠則在1926年級,也出現在這本畢業紀念的名錄上,梁啟超的三位公子,均就讀清華學校,一時傳為美談。而本冊美術主編童寯,已經在《清華學校1922—1923年的畢業紀念冊》上畫了三整頁的插圖,反而在這本只畫一整頁。
當時在清華讀書的,或是每年由各省考送而來的,或是每年在上海或北京幾十人或幾百人中取一個考進來的插班生,都是全國的精英。誠如這兩本畢業紀念冊的照片編輯、1924年級的胡競銘,在1923年3月9日《清華周刊》第272期《你來清華做什么的?》一文中說:“清華學校,不是一般國內普通的學校。國內一般普通學校的主旨,是在普施教育;清華學校的主旨,是在造就人才。”從這兩本畢業紀念冊,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