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琳
“我今年都82歲了。”家住西安市蓮湖區的劉阿姨聽到人們猜她最多65歲,笑得十分開心。
“我們這里的養老,不僅能電話一鍵叫來需要的服務,還有人定期給檢查身體。”劉阿姨說的正是西安市蓮湖區的“虛擬養老院”,即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搭建面向老年人群體的服務系統與信息平臺,為老年人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
“虛擬養老院”正在解鎖大西安養老難題的“智慧密碼”。
在蓮湖區“虛擬養老院”的呼叫中心大屏幕上,顯示正在進行實時服務的老人名片,只要點開名片,老人的健康狀況、所在位置、需要標記的額外服務等信息都能看到。建立健全老人檔案,全面錄入在院老人的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健康信息、評估信息、護理信息、家屬信息、餐飲信息、醫護信息等內容,是蓮湖區“虛擬養老院”一項重要的“基建數據工程”。通過這些數據,服務中心便能及時準確地提供定制服務。老人的家里都配備有服務電話,可以一鍵撥通呼叫中心,提出訴求,服務便可實時送達。

雖然不設一張床,養老服務卻能貼心送達,這是蓮湖區虛擬養老院的“智慧密碼”之一。“不僅如此,‘虛擬養老院’還能讓像我這樣有意愿有條件的人發揮余熱,越活越年輕。”劉阿姨驕傲地透露,她還是一個“特殊養老院”的黨支部成員。
據了解,目前建設的調度中心有1個,服務范圍可覆蓋蓮湖區131個社區,呼叫系統8個,已經安裝智能終端500個,使用率達100%。目前平臺注冊老人有5316人,其中空巢老人668人,失能老人1681人。已提供入戶服務1.35萬余人次,電話慰問服務3.5萬余人次。
據了解,下一步蓮湖區會將目前享受床位補貼的2034位老人全部納入“虛擬養老院”信息化管理,將整個蓮湖區的老人納入一個“大養老院”。同時,將轄區內的藥店、醫院等醫療信息列入虛擬養老院智
日前,建設銀行首批三家“5G+智能銀行”落戶北京。這是建設銀行繼2013年推出全國首家智慧銀行后,不斷技術升級、迭代發展,精心打造出的智慧、便捷、數字、環保的金融與社會服務新場所,致力于創造技術應用與業務創新融合的銀行服務新形態,提供無所不在的服務。
“以新技術為切入點的新金融時代,是金融相融于生活回歸初心的美好時代。”正如建行董事長田國立所講的那樣,新技術在不斷重塑新金融的未來,金融機構也在不斷找尋新的功能和屬性。建行基于自身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借助金融科技戰略,融合了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將金融、社交、生活等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