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丹
麻疹最近在全球出現了回升之勢,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出警告稱,麻疹病例已經增長到令人擔憂的水平。而且,麻疹暴發并不只在健康基礎設施差、衛生意識薄弱的地區,還出現在美國、日本、法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
上述這些國家近年來都出現了麻疹等傳統傳染病發病率快速增加,甚至發生局部暴發性流行的現象。究其原因非常復雜,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這些國家的部分人群對于接種能夠預防這些疾病的疫苗積極性不高。而且,這種“反疫苗接種”的傾向在包括中國的其他國家也出現了苗頭。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一些人對疫苗接種的積極性下降了呢?有人認為主要是兩大原因:人們對傳染病現實威脅的警惕性不足和疫苗及其接種的服務水平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首先,隨著疫苗接種的不斷普及和各國人民健康生活條件的改善,傳染病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下降,早就已經將導致人類死亡“首要殺手”的頭銜,讓給了惡性腫瘤和心腦血管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所以,日常生活中,人們逐漸淡忘了傳染病曾經給人類帶來的傷害和威脅,對傳染病的警惕性越來越降低了,對接種疫苗的積極性也就下降了。
其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個人健康及對預防治療疾病的服務要求和期待也越來越高了。原先能夠為人們所接受的疫苗接種相關輕微不良反應,或者發生率極低的嚴重不良反應,成為人們在考慮進行疫苗接種時,擔憂和焦慮的因素。
面對這種情況,要提高人們對于疫苗接種的積極性,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
第一,需不斷警醒人們,雖然傳染病的發病率很低,可一旦發生,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都是很大的。通過各種渠道,使大家對這些傳染病保持必要的警惕性。例如,在各種疫苗接種的目標人群中,狂犬病疫苗接種的積極性是最高,其主要原因就是人們十分了解狂犬病發病的致命后果,對狂犬病的警惕性非常高。
第二,對于疫苗生產企業、接種單位和醫療機構來說,要更加主動地為疫苗接種工作和疫苗受種者,提供更加完善的疫苗及其相應的服務(包括對接種后的觀察和護理,對于各種不良反應的關注和指導與解釋,積極處理各種疫苗相關的不良反應),從而減少疫苗相關不良反應對疫苗受種者的傷害或者困擾和擔心。
從更大范圍看,隨著現代社會的科技進步,人們獲得各種信息的來源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人們也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相互矛盾,甚至虛假信息的困擾。特別是對于健康、醫學這樣非常專業性的問題,在判斷信息真偽的時候,不僅需要堅定的立場,而且需要專業性的知識和全面的考量與判斷能力。這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但一些人卻愿意相信身邊人的推薦和意見。
筆者認為,在面對這類健康醫學問題時,非專業的人士可以采取兩種策略。一方面通過不斷學習,掌握必要知識,具備基本判斷能力,從而可以明辨是非;另一方面,要相信有關部門和主流專家的政策和說明,畢竟他們的責任都是為公眾的安全健康服務的,其決策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作者是北京大學醫學部免疫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