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國
我 對金牛湖有著天然親切感,和我的家鄉 鎮江金山湖一樣,都是“金”字打頭,都是人工湖泊,前者筑壩成湖,后者引江為湖。金牛湖所在地六合又是我的戰友麇集之鄉。近日,六合戰友陪我游金牛湖,時間雖短,卻是驚鴻一瞥,我對金牛湖的美麗有了直觀印象。
這是一個初冬的上午,天陰,卻一點不覺寒意,下過雨了,湖光山色多了一點迷蒙。我們進園門沿湖邊岸柳走,金牛湖就臥在我們左邊,右邊是山坡密林,黃葉零落,仍不失一片蔥蘢。風景之美全在乎觀景人的心境,陽有陽的明麗,陰有陰的嫵媚。此刻,金牛湖絕對平和柔靜,湖水清澈,湖面上似有水汽氤氳上騰。湖邊葦上有一群白鷺翻飛,我知道這潔白的長頸長喙鳥,一定是在捕捉湖中的魚。有幾只野鴨在水中嬉戲,蕩起的漣漪向湖心緩緩漫延,漸至波平如鏡。可以看清湖對岸隆起的山巒,似一條俯臥汲水的牛。有東說,那山叫金牛山,金牛湖因山得名。其實,環湖還有銀牛山、銅牛山等等,還有一座牛屎山,即大壩頂頭那座敦實圓扁的山,山名雖然不雅,卻泥土氣十足,估計古時候的鄉民就是這樣叫的。
金牛山有個民間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頑皮膽大,曾在這里放牛。一天,他和一群放牛娃餓得實在不行,就把一頭牛宰吃了,只剩下牛頭牛尾。傍晚趕牛回家,舅父問:“怎么少一頭牛?”朱說:“牛鉆山了!”舅父趕去看,牛真的鉆進了山腹,牛腦袋在山前晃著哞哞叫,牛尾巴在山后甩來甩去。再怎么趕呀拽呀,這牛就是賴著不出山。后來,牛山合體,化為金牛。有東說的故事給美麗的金牛湖又抹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金牛湖的湖面呈鹿茸形,我們站立的地方大概是“鹿茸”的根部吧。極目向右,湖面伸展極遠,不知“鹿茸”枝杈之所蹤。金牛湖總面積25000畝,蓄水量達9600萬立方米,是個人工水庫。
那是1958年,國家大興水利建設,組織成千上萬民工來此挑土筑壩。梅生戰友告訴我,他們村子離金牛山八九十里地,也有十多個青壯漢子來這里加入挑湖大軍,艱難程度堪比修長城。從湖底挑一百五十斤重的擔子爬上來有二里路,那個坡度有三十度,挑上一擔發一個竹籌,每日定額任務。梅生說:“挑金牛湖沒一把力氣根本不行,有累得吐血的,有把腰挑‘炸了的(六合方言,意為腰椎或腰肌勞損),有受不了偷跑回家的。那些參加過大會戰的老人經常引以為傲,也有的談湖色變,斗狠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你別吹,你挑過金牛湖嗎!” 梅生這一席話使我肅然起敬。那個年代缺少機械,但不缺戰天斗地拼命干的精神,浩浩蕩蕩的鄉民硬是鍬挖肩抬,挖出了一個大水庫,形成南京最大的人工湖泊,抗洪紓旱,造福鄉梓。南京人昵稱她“南京西湖”,是“江北第一景”,如今又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走過湖邊棧道、水文站、游船碼頭,金牛湖大壩赫然在目。不一會兒,我們已站在了壩頂。攔湖大壩氣勢雄偉,向湖的斜面是通長的石階,人們可以信步下壩親水。逢水上賽事,也可以當作觀眾長長的座席。壩面是寬闊筆直的柏油路,有旅游大巴開過去,幾輛園內觀光車從對面緩緩開過來。大壩那邊,近千米之外,哈,就是那座“敦實圓扁”的山。
大壩這端有一方鄰水的觀景臺,我在此盤桓良久,金牛湖的宏大氣魄在我眼前展示無遺了。這里應是“鹿茸”的最寬部,湖面浩渺,很遠處的山形湖岸影影綽綽,已辨不甚明了。我在遐思,金牛湖以前叫金牛水庫。水庫未成前,這一大片凹地曠野什么樣?是沼澤草地,還是農田村落? 我沉浸于歷史和現實的觀照中,感嘆滄桑變遷。俱往矣,無論以往怎樣,現在的金牛湖變得鐘靈毓秀、碧波蕩漾,是天然的“大氧吧”。湖岸山嶺有珍稀林禽同生共榮,湖里有豐饒的水產精品。在湖邊“漁趣館”,我看到兩條重120斤長一米八左右的大青魚,文字介紹是國內外所見最大的青魚個體,都是從金牛湖捕獲的。金牛湖最有名的水產卻是一種小魚——晶瑩剔透的銀魚,它的產量已經超過了太湖。
景區示意圖顯示,金牛湖湖面曲折多姿,地接六合、天長、儀征兩省三地,湖水經多條河流匯入長江。從南京城到這里交通便捷,已經通了地鐵。2014年,第二屆世界青奧會(南京青奧會)的帆船、帆板賽事在金牛湖成功舉行。那是個激動人心的場面: 燦爛的陽光下,金牛湖面白帆點點,帆板如箭。水上勇士們乘風破浪,與鷺鳥競飛,與湖魚逐浪。好一幅金牛湖賽景諧趣圖。
有歌聲!觀景臺上,一群女大學生對著金牛湖水,齊唱江蘇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年輕柔美的歌聲隨波逐流,在青山綠水間蕩漾:“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入神地聽著。有東說:“你知道嗎?這首經典民歌的發源地正是這里,六合金牛山一帶。”“啊,真的嗎?!”我驚訝地張大了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