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冰瀅
余 秋雨說:“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 侏儒也變成了巨人;在這樣的天地中獨個兒行走,巨人也變成了侏儒。”
是的,若謙卑以待,這天地便很大,巨人也會為之頷首;若驕傲而視,這天地又很小,侏儒也會不由挺胸。人生于天地,最好的狀態莫過于謙卑頷首,驕傲前行。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美,便在其廣袤無垠。昂首,天高;俯視,地遠。山危,林深,峽險,海闊,這廣博天地之間,我們實在微小如塵。于是,朱耷作畫,一幅《乾坤一草亭》圖,乾坤大草亭小,自己更不過是這天地間的一個、一點;蘇子吟賦,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感嘆,道盡其于天地敬畏,于內心坦然的超脫境界……承認天地之大,即為承認自己之小,他們有這樣理性的認識,故而頷首,故而謙卑,不張揚,不輕狂,內心獨立,坦然面對這世界。謙卑頷首,方能走得更遠更久。
然而,謙卑之態又需要驕傲的靈魂來支撐。鵬鳥之于天地終是渺小,然其無懼無畏,背負青天,扶搖直上九萬里,必定是傲氣凌云,豪情自信可以想見;天地雖久,于我不過百年之長,我的世界,便是獨屬于我的舞臺,我必傲然演繹自己的精彩。朱耷謙卑,然筆下魚鳥善作白眼,乾坤草亭小卻位高,其視野囊括乾坤之廣袤,作睥睨眾生之態,自然驕傲無雙;蘇子謙卑,然亦酌而笑曰:“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清風明月,朗朗乾坤,霎時便只剩那一人一舟,一顆驕傲之心……驕傲前行,方能擁有力量與勇氣。
可是,當謙卑與驕傲碰撞之時,有些人終在左右為難中倒向一方。有些人過分謙卑,以至自視微茫如草芥螻蟻,于是微微頷首演化成了妄自菲薄的深深低頭;有些人一味驕傲,趾高氣揚地昂首而行,以為巨人眼中只能有天空,然而腳下無實地之時,自己最終也只能徒然地望著天邊飛鳥逐漸遠去。若真如此,莫說謙卑,不提驕傲,人早已失去了靈魂,丟失了自我,自然也葬送了遠方。
故此,人立于天地,應當謹記,謙卑是承認自己的渺小與不足,以更為謙和的心態面對生活;驕傲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特長,以更加自信有底氣的姿態穩健地邁開步伐,大步向前。得意時的謙卑是提醒,失意時的驕傲是鼓勵;對內心的謙卑是智慧,對世界的驕傲是底氣。
謙卑頷首,驕傲前行。如此,方能以侏儒的外表包藏巨人的胸襟,坦蕩而堅定地走下去,成為自己的英雄。
[作者系江蘇省鎮江中學高三(7)學生]
點評:
猶太人有句諺語:你需要在口袋里經常放兩張紙條,一張寫的是“我只是一顆塵埃”,另一張寫著“世界為我而造”。相對于廣闊的世界和宇宙,個體是渺小的;但每個個體又是重要而偉大的。我們既要理性地認識自己的渺小,又要充滿自信,相信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文章開篇引用,鮮明提出觀點;論證過程中反復用蘇軾和八大山人例,既遙相呼應,增強說服力,又巧妙地把觀點中渺小謙卑與驕傲前行二者不露痕跡地統一起來。長短句的結合、整散句的靈活使用,增添了語言的表現力和文學性。
(指導老師:嵇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