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瀅 /文
陽光和煦的日子,最適合外出踏青了。一大早,太陽剛露出半個腦袋,皮弟和海盜就整理好行囊準備出發了。他們最近喜歡上一項運動—去山林中踏青探險。
“每次到寂靜的山林里探險,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痛快地流汗、大口聞著空氣中清香的味道,那感覺真是棒極了!”皮弟快樂地對海盜說道。海盜背起大大的背包,笑道:“是的,我們這次肯定不虛此行。而且這一次,團團也會跟我們一起出發!快來,團團—”
隨著海盜的召喚,一道黑色“閃電”向他倆沖了過來。“汪汪汪!”小狗團團搖晃著黑色的小尾巴,圍著皮弟和海盜歡快地跳著。海盜打開大門,一道溫暖的陽光射了進來:“讓我們向著未知的山林,出發—”
大山里一如既往的寧靜,林間小路上除了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鳥鳴,就剩下皮弟和海盜腳踩落葉的聲音。忽然,團團低著頭嗅著,向隱藏在荊棘叢后的幾塊巨石跑去。“汪汪汪……”團團的聲音激動又高亢,皮弟和海盜趕快跑去一看究竟。在幾塊巨石中間,竟然有一個山洞。
“里面會不會有寶藏?”海盜自言自語道,“不過,里面 看起來很黑啊……”
“不用怕,我帶了強力手電筒,咱們進去看看!”說去就去,皮弟打開手電筒,哧溜一下跳進洞里。“哇,快來,這里真的有寶藏!”聽到皮弟的呼喊,海盜也跳進洞里。洞壁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巖畫映入他們的眼簾。
“歡迎來到我的地盤。”一個低沉的聲音忽然傳來,嚇了皮弟和海盜一跳。那個聲音繼續說道:“不要害怕,我是一塊古老的石頭,下面請你們跟隨我的聲音,睜大眼睛看對面那塊洞壁,那里將會變成一塊大熒幕,展現一些你們不曾知道的故事……”
很久以前,人類和巖石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巖石既可以化身為人類的勞動工具,也能成為記錄人類最早生活狀態的筆記本。在文字發明之前,古人用最簡單的線條和顏色在巖石、洞穴等地方刻畫當時人類的生活、想象和愿望。現在,這些圖畫被稱為巖畫。
世界各地都有巖畫的蹤跡,它們是會說話的“藝術家”,也是人類最早的“文獻”。就拿撒哈拉沙漠一帶的巖畫來說,我們能從中看到這里還沒有成為沙漠之前的模樣。9000年前,這片區域被湖泊和森林覆蓋,生活著牛、馬、駱駝等野生動物,美麗而富饒。
1940年,在法國的拉斯科洞窟中發現了17000年前人類留下的大量巖畫。考古學家發現的1500多處巖刻和600多幅繪畫,不僅顏色斑斕,而且技法高超,被后人稱為“史前盧浮宮”。
最神奇的是,有些洞窟頂端的巖畫距離地面很遠,甚至高達數米!17000年前的人類是怎樣完成它們的呢?
洛斯馬諾斯巖畫位于阿根廷圣克魯斯省的一系列峽谷山洞中。這些山洞的洞壁刻繪了很多手掌,十分有趣。
一個個小掌印,仿佛洞穴中的一片片樹葉。
除了掌印之外,洞壁上還刻畫著動物和祭祀儀式。洛斯馬諾斯巖畫可謂集史前巖畫藝術之大成,是南美洲早期人類社會的見證。
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也發現有大量巖畫,其中的150多幅集中在洞窟入口處。這些巖畫色彩艷麗,形象逼真,同時又保存完好,被后人譽為“史前西斯廷小教堂”。
木炭畫的黑色野牛
木炭畫的紅色野牛
在洞窟最里頭才能看到的人臉
中國的巖畫廣泛分布在28個省區,其中以寧夏賀蘭山的巖畫最有名氣。在橫跨200多千米長的賀蘭山腹地,有20多處巖畫遺址留存至今。
賀蘭山巖畫記錄了距今3000至10000年前的遠古人類生活場景,包括放牧、狩獵、祭祀、戰爭、娛樂等,是研究中國文明史和原始藝術史的寶庫。
賀蘭山巖畫的題材頗為廣泛,數量最多的是各類型的人面畫。這些人像往往畫得簡單而又奇異,有的像戲劇臉譜,有的像漫畫,有的像簡單的兒童畫,讓人看后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