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之計在于春。過去的一年,黨和國家事業再開新局,特別是隆重慶祝了改革開放40周年,發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動員令。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在此重要歷史關頭召開的全國兩會,必將發出奮進中國的最強音,向世界傳遞更多的信心、希望、力量。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超過9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在專家們看來,中國貢獻不僅在于GDP保持中高速增長,更在于GDP數字背后的中國品牌新亮點。中國貢獻正成為世界增長信心的重要源泉。
制造業作為直接體現一個國家生產水平的重要標志,對于國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智能制造作為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過去的2018年取得輝煌的成果,在2019年,仍將是重點工作之一。
2019新年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互聯網,發表2019年新年賀詞。習近平說:“這一年,中國制造、中國創造、中國建造共同發力,繼續改變著中國的面貌。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第二艘航母出海試航,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水上首飛,北斗導航向全球組網邁出堅實一步。”這一項項令人矚目的成績,足以證明,中國制造已經逐漸在發生“質”的改變。
來自工信部的消息顯示,我國制造業創新體系已日趨完善,新批建設了4家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同時,據相關數據表明,2018年99個項目入圍工信部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項目覆蓋53個行業,分布在25個省份。
其中,在智能制造方面,國內由格力、臺達、研華、研祥等知名品牌領頭,用實際行動助推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比如格力推出最新G-FMS柔性生產系統,以幫助制造企業更好地提升生產效率;國外施耐德、三菱電機、富士康、西門子等品牌,紛紛布局中國市場,對國內智能制造起到不可忽視的推力。
與此同時,2018年12月27~28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提到將堅定信心和決心,奮力開創制造強國的新局面。這是2019年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國的重要體現。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國將統籌推進制造強國戰略實施,推進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和接續布局,以及開展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能力等措施的實行。同時,我國還將聚力提質增效,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通過實施新一輪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開展裝備制造和原材料工業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卓越提升等舉措,來推動傳統制造業和其它產業的加速升級和轉型。
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我國將瞄準智能制造,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并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推行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掛帥”機制,做好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以促進工業大數據發展應用。通過這些措施,最終實現2019年推進“制造強國”的目標。

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示范項目完成穹頂吊裝
“生活講究品質,消費注重品牌。”有組數字值得一提。2015年,在“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品牌占據31席;2016年,有36個中國品牌入選;到了2017年,中國品牌已占據37席。這種進步,盡管算不上大步流星,但前進的步伐始終沒有歇腳,奮起直追的決心從未動搖。從貼牌到創牌,從跟跑到并跑,競相涌現的中國品牌,一次次地敲開國際市場的大門,不僅重塑著中國商品形象,更改變著世界品牌版圖。在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進程中,既有沉淀著如歌時光的老字號,也有乘著信息技術東風的后起之秀。每個品牌的生長,都有著篳路藍縷的創業故事,都詮釋著中國闊步挺進的品牌抱負。
在品牌建設的征程中,我們既要看到優勢,也要補足短板。建設品牌強國,我們仍然任重道遠。打造品牌強國的鑰匙在哪里?答案就在“創新”二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我們就能用創新不斷增強中國制造的附加值和吸引力,推動中國品牌逐步壯大起來,在市場占有率、品牌忠誠度和全球領導力等方面取得長足突破。
從完全依靠國外技術引進,到自主研發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中廣核從“學徒”變“專家”;依托領先的技術投入和創新的運營模式,移動內容平臺趣頭條短短27個月實現赴美上市;近5年科技投入近700億人民幣,發布現行有效國際標準89項,中車讓高鐵成為“國家名片”……中國品牌“跑”起來的背后,就是創新的原動力。
“變則通,通則久,越是老字號企業,就越要具備創新能力,做到‘久’而不‘舊’。”近年來,稻香村的糕點產品實現了從高糖高油到低糖低脂的轉變,受到年輕人歡迎。集團總裁周廣軍說,傳統產品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潮流,不斷通過創新轉型實現自我革新,迎合消費升級。
從擔保交易、快捷支付再到掃碼支付、刷臉支付,14年來,螞蟻金服、支付寶引領了一系列移動支付創新,成為用戶離不開的“國民品牌”。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董事長兼CEO井賢棟堅信,創新也是有溫度的。“我們從不標榜‘黑科技’,我們希望自己是‘暖科技’,創新,就要致力于用技術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真實價值,用技術溫暖更多的人。”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下發《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簡稱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健全特色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商標保護,創響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產品品牌。這為建設農業品牌強國奠定了堅實的政策保障。
放眼全國,從南至北,從東向西,“一帶一路”從千年文明中走來,將中國和世界緊緊聯系在一起,共謀發展、共贏未來。強國的希望在春天萌發,強國的信心在春天升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站在2019年全國兩會的歷史節點,面向復興之路上的光明前景,億萬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朝氣蓬勃,創造新的奇跡,續寫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