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國品牌發展正在迎來提速變軌的新時代,在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10日做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徐工集團再次重提“三個轉變”重要論述,同時將自主創新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他指出,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落實黨的十九大關于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大決策,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必須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創新。
世界因科技更多彩,生活因科技更豐富。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著世界,影響著你我的生活,許多科幻電影里的橋段已成為現實:可穿戴設備讓衣著更具“未來感”,智慧餐廳里的美食更帶“科技范兒”,物聯網家電使生活更便利……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產品走出實驗室,飛入尋常百姓家。
科技創新是場接力賽,每一個突破進展都源自創新土壤的培育。克隆猴誕生、北斗導航服務全球、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成功著陸……2018年,我國在基礎研究、重大科技工程、民生科技等領域碩果累累,這與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支撐制造業持續轉型升級密不可分。
去年1月,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明確了我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發展目標,中國的創新基石更加堅實。3月,國務院印發《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明確了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面向2020年、2035年以及本世紀中葉的發展目標,為全面提升我國科技創新實力提供了保障。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為科技工作者加油減負:7月初印發的《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分別對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工作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舉措,讓科技評價“指揮棒”更加科學。同月印發的《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著力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的科研自主權更大了。1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新一批23項改革舉措向更大范圍復制推廣,進一步激發了創新創造活力。
去年10月發布的《2017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超1.76萬億元,同比增長12.3%,增速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強度(R&D經費與國民生產總值的比值)達到2.13%,再創歷史新高。與此同時,我國研發投入結構持續向好,資源配置進一步優化。

京東方第6代柔性amoled顯示屏
不久的將來,可能改變生活的一大批創新碩果即將落地生根。現實中的自動駕駛汽車長什么樣?乘坐起來舒適性、安全性怎么樣?在位于北京西五環外的一處自動駕駛汽車測試路段上,自動駕駛技術正加速落地。
只需提前輸入目的地,自動駕駛汽車就能自動順暢地完成一系列動作,如轉彎、調頭、并線、剎車等,并與前方車輛隨時保持適當車距。完成這一系列駕駛動作,全靠車上的“眼睛”和“大腦”。其中,“眼睛”是傳感器,主要由激光雷達和攝像頭組成。
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仍然處于初期,技術等各方面還有待完善。可以預見的是,自動駕駛是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是具有重大影響的交通變革,必將深刻改變我們的生活。
佩戴生物傳感器,健康、營養等數據實時傳輸到云平臺,集成智能化控制系統,對人體進行健康診斷,匹配營養方案。上班時只要輕輕點擊手機遠程控制,家里的3D打印智慧廚房就會立刻啟動。回到家以后,一套為個人定制的美味餐食已經“打印”完畢,每位家庭成員的餐食都符合各自的營養健康需求……
這是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為我們描繪未來有望成為現實的營養美食3D打印場景。實驗室里,一名科研人員正在使用3D打印機,緩緩地打印出一個有卡通圖案的煎餅。旁邊的實驗桌上堆滿了形態各異的立體小動物形狀食品。實驗室的另一側,擺放著各種各樣的體檢設備。
個性化健康與營養診斷報告的數據經智能決策專家系統處理后,指令傳回3D打印機,就能打印符合實時營養健康需求的精準餐食。餐食中的營養元素甚至能精確到標準劑量,比如缺多少毫克鈣、多少毫升水等。
2019年,科研人員將繼續完善精準營養智能制造3D打印技術,推進人體健康和營養大數據庫建設,加強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研發,通過多方共同努力,助力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
在志諾維思(北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的實驗室,科研人員把病理影像資料輸入計算機,短短數秒后就會在影像上標注出病灶,甚至還能生成初步的結構化報告。近年來,人工智能與醫療的深度融合,已經滲透到智能問診、醫療影像輔助診斷、疾病風險預測等醫療服務的多個環節。
人工智能專家表示,2019年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有望加速融入臨床輔助診療、智能健康管理、醫院智能管理等方面。同時,智慧醫療要更好落地,還需界定算法責任,做好醫學數據標識以及上下游協調等工作,讓智慧醫療惠及更多百姓。
在京東方科技集團的展廳里,一片柔性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屏就在微風的吹拂下“翩翩起舞”。作為新型半導體顯示技術之一,這一柔性顯示屏以柔性基板代替了傳統的玻璃基板,并采用可主動發光的有機材料以及柔性封裝技術,顛覆了原有剛性的顯示產品形態,帶來全新的屏幕交互體驗。
近年來,柔性顯示技術備受關注。其中,智能手機對柔性顯示屏需求增長加快,多家手機廠商有望于2019年推出柔性屏手機;同時,柔性屏在可折疊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高端車載顯示等領域也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