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 蚌埠 233000)
長江經濟帶覆蓋了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11個省市,整個經濟帶占地約2.05×106km2,約占全國面積的21%。生態地位重要,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潛力巨大,是國家發展的重點規劃地之一。
長江經濟帶的概念提出由來已久,“……前后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84年到1985年間提出的‘長江產業密集帶’之說;第二個階段是從1990年開始,隨著浦東開發和三峽工程建設等重大決策的相繼實施,提出了發展‘長三角及長江沿江地區經濟’的戰略構想;第三個階段是十四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建設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及沿江地區經濟帶。從此,‘長江經濟帶’被提上國家和沿江省市的議事日程”[1]。2014年,長江經濟帶被列為新時期國家級三大發展戰略。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多次強調長江經濟帶的發展要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2016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議強調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一項國家級重大區域發展戰略。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議強調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由此可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因此,對其影響因素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本文將基于計量經濟模型并利用EViews軟件,處理影響長江經濟帶總GDP主要因素的數據,并進行OLS估計與實證分析,最終得出回歸模型與相關經濟意義,旨在采用計量經濟學技術對長江經濟帶GDP和各個影響因素之間的數量規律與影響程度進行研究,從而為經濟政策規劃提供數據支持。
長江經濟帶總GDP(解釋變量y/億元):本文以長江經濟帶覆蓋的11個省市的GDP之和(總GDP)作為被解釋變量(注:本文采用的長江經濟帶數據大部分為該11個省市的數據之和),大體看作衡量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結果,通過與下述6個解釋變量的回歸分析來估計其中的數量關系。
總人口數(解釋變量X1/萬人):關于經濟增長發展與人口增長的關系問題,國內外專業學者進行了大量的實證研究,其中,趙進文[2]采用經濟計量學中無約束混合有限多項式分布滯后模型,構建了能反映總人口與GDP總量之間內在關系的且較為理想的綜合模型。陳理洪[3]應用非參數估計給出了中國人口總量與GDP總量的Copula函數及Kendall’的合理估計。基于上述相關研究結論,總人口對GDP的影響應列入研究范圍之內。
對外經濟:外商直接投資當年實際使用額(解釋變量X2/萬美元)。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對外貿易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外商直接投資當年實際使用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對外開放經濟方面的水平,進而代表了GDP的一部分拉動力。多名經濟學家運用不同的經濟理論和相關模型技術分別證實了進口、出口與GDP發展的關系,這也是本文引入此解釋變量的理論依據,在此不做贅述。
固定資產投資(解釋變量X3/億元):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大幅增加。固定資產的投資是社會固定資產再生產的重要手段之一,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使當前GDP的投入增加,同時也表示未來形成經濟發展的投入增加,未來GDP的產出就會增加,產生雙重效應,理論上來說是推動GDP增長的巨大推力之一。
教育水平:普通本、專科學生畢業生數(解釋變量X4/人)。本文以普通本、專科學生畢業人數大致上對教育水平做一個界定。教育水平意味著人才的豐富性。當今社會,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的重要保證。劉喜懷[4]以中國統計年鑒的資料為依據,運用數理統計、經濟學、管理學有關知識對我國各省市每萬人中的專業技術人員與人均GDP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并證實了這一結論。因此,教育水平也是本文研究的對象之一。
政府支持力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解釋變量X5/萬元)。常駐單位是一個地區GDP的主要創造者,而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是常駐單位能否存活與發展的硬性因素。財政支出分為生產性支出和非生產性支出,支持范圍基本囊括所有常駐單位,因此,本文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數據來量化政府的支持力度并分析其與GDP增長的關系。
科技: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個數(解釋變量X6/個)。科學是發展的重要內在推動力。在日新月異的科學社會里,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地區產業結構優化的象征,是一個地區經濟是否能得到升級發展的一大要點,本文采用高新技術產業企業的個數來代替長江經濟帶科技的發展程度,從科技發展層面分析長江經濟帶GDP的影響因素。
注:由于數據較多,僅展示前五年(1997~2001)數據作為參考。

3.2.1 方程初步估計
利用EViews軟件進行初步OLS估計模型,結果如下:

T 統計量:(-0.885)(2.314)(3.059)(3.828)(2.193)(-2.3)

3.2.2 方程檢驗及修正
①多重共線性檢驗
由檢驗可知,模型存在較為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引入新解釋變量X7:自1982年起,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正式實施,由于這項政策的執行,長江經濟帶的總人口在1997~2016年20年間并沒有變化幅度大的趨勢,因此,對GDP的影響不能被充分體現出來。但近些年來教育水平明顯提高,把解釋變量X1與X4相結合,比值X7人才比率納入模型研究,就可以很好地將總人口的影響體現出來。
令X7=X4/X1,即X7為普通本、專科畢業生數占總人口的比例(人才比例),將處理后的模型結果再一次進行多重共線性檢驗,可以得到如下結論:盡管模型仍然存在多重共線性,但由經驗法則可知,解釋變量系數的t統計量的絕對值都大于2,此時多重共線性不會導致我們關注的系數估計值具有不可接受的高方差,因此不做進一步處理。
②異方差性檢驗
經過White test可知,模型不存在異方差性。
③自相關性檢驗
經過偏相關系數檢驗可知,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
④檢驗后最終方程結果

T 統計量:(2.185)(2.978)(2.499)(-2.139)(3.830)

F=4200.097通過檢驗
3.2.3 結果分析
通過對上述方程結果的分析以及對其系數進行的經濟意義分析,可得到下述結論:①被解釋變量變化的99.93%是由模型中解釋變量的變化所引起的,回歸直線對觀測值的擬合程度良好;②外商直接投資當年實際使用額每變動1萬美元,GDP同方向變動35.01萬元人民幣;③固定資產投資每變動1億元人民幣,GDP同方向變動4474.06萬元人民幣;④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每變動1萬元人民幣,GDP同方向變動18031.11萬元人民幣;⑤若在顯著性水平為0.05的情況下,高新技術企業個數系數未通過t檢驗,意味著其變動量對長江經濟帶GDP的變動影響不大;⑥普通本、專科學生畢業生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每變動1個單位,GDP同方向變動9786378萬元人民幣。
①長江經濟帶的GDP發展與人才占比、固定資產投資、政府支持力度、對外經濟發展程度等因素高度相關(相關程度依次降低)。②長江經濟帶的GDP發展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相關度不大,由此可見,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仍以制造業與服務業等基礎三大產業的拉動為主。
以上研究及結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回歸模型,我們可以基于該模型進行發展預測與政策建議。
①重視教育,培養人才
通過本文的實證分析,人才對一個地區的GDP發展具有十分重要且顯著的影響力。正如孫中山先生所言,治國經邦,人才為急,尤其是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科技逐步代替勞動力,社會所需要的將不再是大批的基層勞動力,而是具有創新能力、把控能力的時代人才。國家更應該重視人才的培養,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長江經濟帶橫穿西中東三大地域,應合理均勻分配人才,做到整個經濟帶的協調發展。
②完善固定資產投資政策
固定資產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李晶[5]在其研究成果論文中提出,我國固定資產投資的現狀主要有四個方面: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增速放緩、結構不合理、資金來源不足。因此,政府應不斷優化投資環境,促進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同時,應通過對固定資產投資結構的調整,進而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還應進行政策支持,解決融資難的問題。
③合理調節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的財政支出用于對企業等物質生產產業發展的支持和對其他非物質生產單位的支持,而這些經濟主體又是GDP的主要創造者,因此,政府支持力度對GDP的發展產生了間接性的影響。長江經濟帶正處于發展階段,政府應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營造一個優良的市場生存環境,進而從整體上促進長江經濟帶的GDP發展。但也不能一味地增加政府財政支出,應審時度勢,合理地調節支持力度,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提升自我。
④堅持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
長江經濟帶大部分省市處于內陸,其對外經濟發展水平低于沿海發達地區,國家應促進內陸地區對外的經濟交流,加強溝通聯系,海路統籌、雙向開發,積極接受和引進外商投資,推動“走出去”和“引進來”貫徹發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融資難的問題,有利于地區經濟的整體協調發展。
⑤扎實三大產業基礎
從本文研究結論來看,拉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主要動力依舊是三大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并不是其發展的主要推動。目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主要分布在沿海發達地區,而長江經濟帶主要承載著我國基礎三大產業的發展,不能急于進行產業結構改革,應當在保證三大產業扎實發展的基礎上合理地、逐步地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的引進。
⑥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2018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武漢主持召開了第二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全面做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工作。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前提是堅持生態優先”。國家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統籌協調發展,由于長江經濟帶的發展主要依托于長江黃金水道,因此,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主要在于保護水資源。雖然本文由于數據問題未將生態環境列入影響因素,但事實證明,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已經無法忽略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將長江經濟帶的生態環境擺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