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倩茹
沒有人想到,一個年輕的日本和尚,竟然碾壓無數大牌設計師,獲得2018年亞洲設計界的奧斯卡獎。他的“寺廟零食俱樂部”從嚴格意義上說,算不上一件產品,只是一個幫扶平臺,但它從4789件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讓全世界為之點贊。
和尚名叫松島靖朗,他從早稻田大學商學院畢業后,在奈良安養寺做了住持……2013年,一則新聞打破了松島靖朗平靜的生活。新聞里說,一對年輕母子因為缺少食物,被餓死在家中,這讓松島靖朗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他簡直不敢相信,在經濟發達的日本會發生這樣的事。

松島靖朗
“對不起孩子,我連一頓飽飯都不能給你。”絕望的母親臨死前寫下的字條,讓松島靖朗心痛得徹夜難眠。隨即,他查閱資料,發現問題遠比他想象得嚴重:在日本,每7個孩子中,就有一個貧困兒童,而單親貧困家庭的比例達50.8%,有將近280萬的兒童處在饑餓和貧困中。他們社會認同感低,沒有安全感,缺乏自信。

“該怎樣幫助這些可憐的孩子?”松島靖朗陷入深思。一天,松島靖朗在安排寺里的工作時,無意間發現一個小和尚正在丟棄貢品中的水果和點心。松島靖朗豁然開朗,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腦海里形成:把寺廟的貢品發放給孩子們。
原來,日本佛教興盛,寺廟里經常會收到民眾奉獻的貢品水果和點心。但是,在傳統的觀念里,這些貢品都是“神的食物”,人是不可以食用的。所以,貢品在換了一輪之后,就會被丟棄。“如果把這些水果、點心送給那些貧困的孩子,神明也會開心吧!”
就這樣,松島靖朗打破陳規,把貢品中新鮮的水果和點心收集起來,再轉贈給那些一日三餐都難以保證的家庭。2014年,松島靖朗把這項活動命名為“寺廟零食俱樂部”。沒有想到的是,在安養寺的影響下,其他地區的寺廟也行動起來,一起向貧困家庭分發食物。另外,志愿者、商家、教會也加入進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年后,日本已經有975個寺廟、392個合作組織加入“寺廟零食俱樂部”,每月接受零食的兒童數量也增加到約9000個。
“寺廟零食俱樂部”不僅為貧困兒童和單親媽媽過生日,還發起二手書的捐贈活動。這種活動讓書籍流動起來,讓貧困孩子有書看,所得的收入也為俱樂部提供了更多物資,為貧困孩子提供米飯、蔬菜、飲料、即食食品等。
幾年里,松島靖朗收到很多孩子的來信。“因為有你們,我們并不孤單”“謝謝你們送的果子,可能的話,我也好想吃一次土豆片……”看到孩子們的笑臉,是松島靖朗最開心的時刻,他說:“現在所有的一切,僅僅是開始,想要把這件事情做好,需要更多的團隊加入,一起前進。”
“寺廟零食俱樂部”僅用寺廟的貢品,就讓10萬貧困兒童和單親家庭免于饑餓,也正是這樣的善意和溫暖,讓它榮獲大獎,被稱為“世界上最美的設計”。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與生俱來的善良,只是習慣了隱藏。“寺廟零食俱樂部”猶如一粒火種,點燃了人們心底的善良,點點星火串聯起來,最終散發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