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杰
根據日本媒體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不久前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表示,擬于3月訪問日本,并開始新一輪經貿談判。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屢次對日本進行貿易制裁,并多以美勝日敗告終。時至今日,人們對20世紀80年代簽署《廣場協定》的日本仍印象深刻。圍繞新一輪的日美經貿談判,日本會像從前那樣屈服嗎?
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發動的貿易戰,日本的心理很矛盾。日本當前對美國既害怕,又不怕。害怕的是在政治、軍事與經濟等層面,而不怕則是因為今天的日本已不是簽署《廣場協定》時的日本了,特別是隨著日本所處的國際與國內環境,以及自身和美國實力對比的變化,日本也有底氣對美國說不。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日美關于是否致力于多邊貿易體系的分歧正在加大。二戰后致力于建立多邊貿易體系的美國正在打破這個體系。而日本則更傾向于對自身有利的多邊貿易體系。日美兩國2018年8月在華盛頓結束新一輪部長級貿易磋商,未能取得任何實質成果。究其原因在于,美國在貿易規則上態度強硬,要求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制定單獨的關稅標準和貨物進口范圍,打開日本市場,削減貿易逆差。而日方則重視多邊框架,希望美方可以重返多邊貿易框架內。
其次,從歷史上看,即使日本在日美貿易談判上屈從美國,美國也并未停止發難,貿易赤字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反倒促成了日本產業結構的升級。根據日本財務省1月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2018年對美國貿易順差為6.455萬億日元(約合3975億元人民幣)。為了緩解日美貿易摩擦,日本經過長期的忍辱負重,采取自愿出口限制、對外直接投資、擴大內需等對策促進了自身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日美貿易摩擦成了倒逼日本調整產業結構的外在動力,使日本企業越戰越強。
再次,日本正在通過擴大多邊貿易協定的談判和簽署,加強與各國的經貿關系來增加對美談判籌碼。去年12月30日,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11個國家簽署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正式生效。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合作協定(EPA)也已于2月1日生效,對全球經濟和貿易具有重大意義。去年10月安倍訪華期間,中日兩國政府就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達成重要共識,第三方市場合作成為兩國經貿關系新增長點。安倍與普京去年11月商定依據1956年簽署的《日蘇共同宣言》加快日俄締結和平條約談判進程。日本與中俄關系的改善也為日本增加了對美談判的籌碼。
最后,安倍晉三在今年面臨的政治選舉將使日本不會輕易屈從于美國。日本第18屆統一地方選舉將于4月舉行投票。7月還將迎來國會參議院選舉,選舉結果將影響到安倍首相的修憲進程。這兩場較為重要的選舉都將使日本在日美新一輪經貿談判中很難示弱。
貿易談判只相信實力,不相信眼淚,軟弱屈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正如日美在去年9月的首腦會談中確認的那樣:日本的市場開放程度將以此前經濟合作協定所作承諾為最大限度,日本不打算作出超過CPTPP限度的讓步。1989年出版的《日本可以說不》一書的標題很好地道出了日本不會一味屈從于美國的心聲?!?/p>
(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