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銀
摘 要:昆明重工中學外來務工子女,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沒有耐心堅持學習。本文根據這一特征,結合生活中嗑瓜子的體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提出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首先將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分解成很容易學習掌握,而且很小的知識點,將其變成“瓜子”讓每位務工子女都不怕它,心理上愿意接受它,很短時間就能學完一個小知識點,每學習完一個知識點,就有像嗑開瓜子后吃到瓜子仁的回報,“甜頭”(成功完成一個小練習題的成就感、教師鼓勵等)激勵他們想“嗑”下一顆“瓜子”,如此反復直到把準備好的“瓜子”全部“嗑”完。解決了外來務工子女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及沒有耐心堅持學習等問題。
關鍵詞:務工子女 減少邊緣化 初中物理 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
一、昆明重工中學外來務工子女的學習現狀
社會的不斷發展,我校外來務工子女越來越多,現在每個班都超過了60%,他們普遍基礎薄弱,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學習能力較弱。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沒有耐心堅持學習。提到學習就是一個字“怕”然后拒接參與,因此在別人看來是非常有興趣的事,他們卻沒有什么反應,不感興趣。課堂教學中隨時督促提醒,但是收效甚微。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進行教學之外,還要管教這一批孩子,教師精神疲憊,嚴重影響教學的進展和效果。
二、初中物理學科的特點
初中物理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極高。學生不但要理解知識點,而且還要會應用知識解釋現象,解決問題。絕大多數知識的要求在應用層次。對于外來務工子女而言,他們就會望難生畏,止步不前。從而使學習物理停止下來,錯失良機。本人用“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撬動了這顆停止轉動的“地球”。
三、“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首先將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分解成,很容易學習掌握,而且很小的知識點,將其變成“瓜子”讓每位務工子女都不怕它,心理上愿意接受它,然后逐個突破。每學習完一個小知識點,讓學生嘗到理解了知識點或解題正確的“甜頭”,就像嗑開瓜子后吃到瓜子仁的回報,在這里的回報還有不斷增強的自信心,激勵他們想“嗑”下一顆“瓜子”直到把準備好的“瓜子”全部“嗑”完。這樣他們就不怕學習物理了,而且還能享受學習帶來的快樂。解決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短及沒有耐心堅持學習等問題。
(一)分解復雜思維過程和復雜的、不容易弄懂物理知識點。用“專業”將它們分解成一顆顆小“瓜子”讓每位務工子女都不怕它,愿意接受它。
讓學生“容易學起來”,這步很重要。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2]我們抓住外來務工子女的癥結---“怕”學習。要從心理方面解決這個“怕”字就要用我們的“專業”將要學習的知識、要訓練的思維變成“瓜子”
1.初中物理學中復雜思維被“專業”分解成一顆顆小“瓜子”思維
徐建平在《釋放你的教育智慧》一書中提出:沒有冷靜的思考,只會埋頭苦干的人,可能會把一些事情做好,但不可能取得突破性的成績,其實任何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關鍵,是擁有自己的智慧,而智慧來自于不斷的學習和認真的思考。[1]可見任何一個人,要取得成功,思考是多么的重要。
初中物理教學中,以創設情景作為載體,將復雜思維“專業”分解成一顆顆小“瓜子”思維。
在《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教學時創設情境,用力吹一枚硬幣,并且飛起來這一過程。硬幣由靜止變成了運動。可以分解成兩顆小“瓜子”思維,第一顆小“瓜子”思維是,吹之前硬幣處于什么狀態?第二是,吹的過程中硬幣處于什么狀態?再將通過思維得出結論的整個過程,分解成三個思維過程,第一個過程,學生回顧相關知識,又可以分為三個小“瓜子”思維。.(1)物體處于平衡態的條件是,物體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大小相等。(2)力是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的原因。(3)受力分析的方法。第二個過程,(1)物體靜止時受力那些力。(2)分析運動狀態改變原因,也就是硬幣飛起來的原因:受力情況變了。第三,找到運動狀態改變的原因是氣流運動起來了,空氣流速大的一面壓強小。每個小目標完成后,就完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2.初中物理知識“專業”分解成“瓜子”知識
在研究歐姆定律的內容時,也就是研究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電流與電阻的關系。首先可以將歐姆定律的內容分解兩個大知識模塊,然后每一個知識里邊,再分成若干小的知識。電流與電壓的關系,這一大知識模塊又可以分成電路連接,實驗數據的記錄,實驗結果的分析等小“瓜子”知識。在完成電路連接時,我們投影實物圖連接的圖片,學生看著實物圖片連接,就很容易就動起手來。再完成另一個大的知識模塊,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可以分成控制電壓不變方法,及滑動變阻器使用,電路設計,更換電阻后操作,實驗數據的記錄,結果的分析等小“瓜子”知識。
(二)“甜頭”激勵他們想“嗑”下一顆“瓜子”直到把準備好的“瓜子”全部“嗑”完。
學生“嗑”完一顆“瓜子”知識點,就進行思考應用,做相對應練習題,選擇的題目盡量讓學生能做對(可能這個題目難度是遠遠達不到中考要求的)。學生做對,就嘗到甜頭,并即時給予學生肯定(如掌聲,或教師愉悅的肯定)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嘗到甜頭。不斷的重復,學生潛意識中享受這個周而復始的過程,外來務工子女不再“怕”學習物理,不再高頻走神。慢慢的也就養成期待學習的過程的習慣。
(三)各個“瓜子”知識與整塊知識之間的關系。
分解目標,然后逐個突破,最后取得整體成功。在物理教學當中,將一個大的知識分解成幾個小的知識,要注意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如研究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時,由研究方法可以分解為研究電流與電壓,電流與電阻研究完后,合起來找規律就發現,電流與導體電阻成反比,與導體兩端電壓成正比,實現分而不分。如果分解時,不考慮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就會出現將一個大知識分成幾個小知識以后無法合并。這就求我們分合時對教材的應用要有技巧,要講科學,不脫離學科可行性和外來務工子女現狀。
總之嗑瓜子模式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減少外來務工子女邊緣化,提高教學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參考文獻
[1] 徐建平.釋放你的教育智慧[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191
[2] 陶行知,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