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旭
摘 要: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目前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與世界上發達國家相比較存在較大的差距。本文以濟寧市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一些分析與思考。研究了文化產業在我國國內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對于濟寧市文化產業這一領域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關鍵詞:文化產業 發展 文化底蘊
一、濟寧市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全市文化類產業發展總體情況
第一,文化類產業單位的增多。濟寧市在2012年至2013年年間,文化類產業單位每年都在增加。從表中可以了解到,比重最大的為文化服務業,增長速度最快。2015年,全市文化類產業單位中,文化服務業企業234家,占全部文化類產業單位的52.6%,與2012年相比增加了201家。
第二,文化類產業其增長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增大。依照有關部門統計的2013年以及2014年數據,2013年,濟寧市的文化類產業共增加了123億元,增長了13.6%,增長幅度占居山東省第3位。2013年文化類產業增長值占地方生產總值比重為4.1%。2014年,濟寧市文化類產業其增長值達到136億元,占據整個濟寧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54%。
第三,政府對文化類產業投資力度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長。2011年至2015年,全濟寧市對文化類產業投資依次為70.4億元、123.5億元、139.4億元、157.9億元和275.8億元。2015年對文化類產業的投資是2011年的4.5倍,占總投資的11%。
(二)濟寧市文化產業投資現狀
第一,文化類產業資金投入項目每年連續增長。在2011到2015年,全濟寧市文化類產業施工與新開工的項目都呈現出每年連續增加。2011到2015年施工項目計劃投資的規模每年連續增加。
第二,文化類產業資金投入構成優化調整。2011到2015年代表文化產業核心的文化類產品的生產資金投入所占比重迅速上升,與全部文化產業投資從2011年的4.9%相比提升到2015年的68.8%,充分說明了濟寧市文化產業資金投入構成逐步優化,文化內涵格局也愈加合理。
第三,文化類產業資金投入行業進一步拓展。2011到2015年,全濟寧市文化產業資金投入領域正逐年拓展。2015年,文化類產業覆蓋53個行業,占文化產業120個行業類別的43.3%,較2011年(10.7%),提升32.6個百分點。
二、濟寧市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分析
(一)存在問題
首先,政府扶持資金短缺。濟寧市在文化方面其歷史欠賬比較多,基礎設施相對較薄弱,政府扶持力度小,財政相對短缺。造成了文化企業規模大的較少、文化類產業鏈相對不完善、重大文化項目短缺等問題呈現。
其次,核心競爭力不強。一方面,濟寧市的文化產業雖然在數量較占優勢,品種全,但是在規模上比較小,大多數文化產業都是層次低,品位低、效益低的狀況。在另一方面,創新的精神在文化類產業成長過程中運用不強,尚不具有比較強的內在競爭力。
再者,缺乏專業和專門的人才。文化產業離不開具有高素質人才的支撐。從濟寧市文化產業發展狀況看,濟寧市的文化類產業的發展關鍵正是對專業的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一是缺乏對文化賦予創意的人才,二是缺乏懂得文化經營的人才,三是本地文化人才的流失較為嚴重。
(二)相關建議
發展文化類產業需要制定既科學又合理的文化產業政策,這就需要文化的創新能力,還需要將科學技術和文化的互相融合。根據上述存在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重視文化及技術跨界人才的培養及引進。除了全面的教育體系,人才的培養還需要實戰操作,應該加大力度培養新人,與企業共同成長,從而成為具有這種復合型特質的跨界人才,加速發展文化產業。
第二,堅持將改革創新作為動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大突破。對于促進文化進行創新,并加強文化發展的需要,致力于促進文化體制改革達成新進展。要在完善政策配套、創新經營體制、創新管理機制、創新運行體制這幾個方面上都要實現新進展新突破。
第三,堅持將文化資源作為依托,推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整合現在所擁有的文化資源作為依托是首要的目標。首先,要考慮到富有地方特色的資源,推進有當地特色的文化類產業發展。其次,對于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性文化,要增強市場的開拓能力。最后,國家政府對于文化產業的扶持要增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三、結論
針對濟寧文化發展的情況,本文認為,濟寧市發展文化產業有非常大的優勢,有優越的人文環境和濃厚的歷史文化,發展文化產業其上升空間比較大,但是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濟寧市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制定適合濟寧文化發展的大方針,并且針對社會各行各業的區別進行制定,有的放矢。
參考文獻
[1] 顧江.文化產業經濟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 陳林.縣域文化對經濟的促進作用[[J],決策與信息,2007(5).
[3] 王穎.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綜述[[J],經濟論壇,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