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終端的普及,選擇在網絡上購物的人也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消費者的信息的商業價值也就變大了,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經營者甚至其他人員便會違法的收集、分析甚至利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這無疑將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干擾其正常生活,甚至給消費者的人身與財產安全帶來危險,因而完善與加強對消費者信息的法律保護已迫在眉睫。
關鍵詞:個人信息;網購;法律制度保護
一網購消費者個人信息的含義
(一)網購消費者信息的含義
簡單來講是指消費者在網購產品或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留下的私人信息。具體來講便是消費者在網購過程中需要向網站、商家、第三方提供的個人信息,大體包含姓名、地址、聯系電話,甚至包含銀行卡號、支付密碼等重要信息。
(二)網購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特征
1.個人信息的可識別性。所謂的可識別性是指經營者或者第三人通過消費者在購物中提供的姓名地址等個人信息可以迅速的與相關的用戶聯系起來,并可以立刻辨認特定消費者的相關信息,經營者在掌握信息之后,在利益的驅動之下,可能便會采取非法使用這信息的行為,這將會影響消費者的個人生活工作。
2.個人信息的價值性。在當今的信息時代,個人信息原本便是一種特殊的財產,在網購這種特殊的商業平臺之下,個人信息的商業價值便愈加凸顯,在一些商業活動中,個人信息甚至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在市場中進行交易。
3.個人信息的易傳播性。網購消費者的個人信息本質上是一種信息,而信息具有較強的傳遞性,而在當前的信息化社會中,網絡技術不斷發展,這便加快了個人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增加了傳遞數量。這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們的生活與商業活動提供了便捷,但是從一定意義上講,這一特性也降低了經營者非法收集、使用甚至買賣交易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的成本。
二網購中消費者個人信息安全普遍存在的問題
一個完整而順利的網購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步驟:消費者首先需要在網購平臺網站上注冊自己的賬號,在注冊過程中需要填寫自己的信息;然后消費者在網站選購相關商品,此時網站的商家也可以獲取消費者的信息;最后商家將商品交快遞公司時,快遞也可以獲取到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從這個完整的過程可以看出消費者信息安全隱患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站泄露。網購平臺網站是消費者消息的第一順位獲取者,如果對于網站平臺的監管不足,網站便很容易將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另作他用甚至出賣。
2.網站商戶的泄露。消費者在網站平臺中選購商品時,對方便會獲知消費者的信息。一些商戶會違法收集消費者的相關信息,定期或者不定期給消費者發消息,打電話推廣自己的產品,然而這些都未經過消費者的同意。
3.物流泄露。網購的最后一步就是商家將貨物交快遞公司運送,此時也將消費者的信息一并交于快遞公司。中國目前存在大大小小數百家層次不同的快遞公司,然而我們無法保證這些快遞公司都能做到行業自律。
三消費者信息安全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現行的法律制度保護不夠完善
首先現行法所列舉的侵權主體上存在一定的欠缺。在網購之中,消費者的信息會經過多方主體,例如購物平臺網站、網絡支付平臺、物流環節人員、惡意軟件發布人員甚至黑客,以上各方面都有可能成為侵權主體。但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9條僅僅將經營者視為侵權主體,這很不利于消費者的維權。其次是缺乏事后的救濟制度。沒有規定消費者信息被泄露之后的有效救濟制度是我國法律在網購方面的一個不足。消費者在發現自己的信息被非法泄露利用時,往往不知道是被誰泄露的,哪個渠道泄露的。即使是知道哪個渠道泄露的也不知道該向哪個機關求助,而且消費者取證也是難上加難。
(二)消費者自身的問題
首先是消費者沒有形成保護自己信息的習慣。消費者在生活中在這方面的意識較為淡薄,也許為了貪圖一時的小利,便將自己的信息填在的網上。在收到快遞后,將拆除的貼有自己信息的包裝隨意扔掉,這也會很輕易的使自己的信息外泄。其次是消費者在發現自己的信息被非法收集使用后,維權的觀念不是很強。大多數消費者基于怕麻煩的想法而選擇忍讓,這種做法實質上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侵權者的勢頭。
四、網購中消費者信息的保護措施
(一)健全相關的法律制度
首先我們需要將比較完整的侵權主體納入法律中來,在立法上為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安全保駕護航,以防止當侵權事件發生時,出現了懲治盲區。其實我們需要健全事后的救濟制度,明確消費者個人信息權益在受到侵害后可以去的維權部門,在取證方面要建立起相應的倒置責任、消費者申請司法機關協助調查取證的規則制度,以免消費者作為弱勢一方無法取證維權。
(二)建立行業自律,加大對相關行業的監管
在諸多存在泄露消費者信息的的隱患主體中,我們需要加強對這些行業人員的教育引導,提高他們的職業的道德水準,力求抵制住不法利益誘惑,做到職業自律。同時我們還要通過外力對這些行業加強監管,建立誠信體系與懲戒機制,以提高他們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信息的違法成本。最后我們還需要打擊專業從事買賣消費者信息的企業,有利于在從源頭上遏制消費者信息被侵害的可能。
(三)加強宣傳教育,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
政府的相關部門與相關的社會媒體應該負起習慣的普法與維權宣傳的責任,在社會中掀起一股以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為主題的維權普法風潮,讓廣大群眾認識到個人信息的重要性,認識到這屬于自己的一項重要權益,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去提高對自己信息的保護程度。同時還要讓廣大消費者明了自己的維權途徑與取證手段,懂得去以法律手段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唐衛玲.網絡購物中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J].河北企業,2018(7):156-157.
[2]劉云云.網購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研究[D].煙臺大學,2018:2-3.
作者簡介:張亞男,1993年12月05日出生,性別男,漢族,籍貫河北衡水市,現就讀于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2016級法律碩士(非法學)專業?主要研究方向: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