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谷俊峰
隨著市場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引入,中小企業為順應形勢不斷進行多元化、創新化發展,雖然爭取到一定的生存空間和預期收益,但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財務風險。做好財務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就要求企業增強風險意識,全面做好風險的預測和分析,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為企業獲取更多的效益。
中小企業的發展之路本就相對艱辛,特別是在大數據環境下,機會和風險都在瞬息之間,抓住機會,化解風險自然為公司發展帶來生機,如若不然,或為企業發展帶來創傷,或直接使企業面臨破產危機,因為財務風險導致企業不復存在的例子比比皆是。為此,我國中小企業應該高度重視財務風險的防范,對風險產生的原因和存在形式進行認真分析,以期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即使風險來臨也有各種措施加以化解,為企業發展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保證企業的正常持續經營。
企業財務風險也可以理解為主要是資金風險,財務活動貫穿于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財務風險伴隨財務活動而存在,任何人都無法否認它的客觀存在性,也不可能真正意義上消除它,只能盡量避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減少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中小企業財務風險大致可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稅務風險,經營風險、外匯風險、可控風險、存貨管理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流動性風險。只有對財務風險有全面客觀的認識才能對其進行科學的防范和控制。
總的來看,財務風險形成原因有外部客觀原因和內部自身問題。中小企業存在于社會經濟環境中,宏觀環境包括經濟、法律、政策、社會文化、資源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財務風險產生影響,如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利率波動、股票市場動蕩等。并且,當國家對某些產業進行優惠、鼓勵和傾斜的同時,也會對另一些產業進行限制。而內部原因主要包括:企業領導和財務人員風險意識薄弱,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權責不明導致資金安全得不到保障,企業內部資本結構不合理,缺乏健全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等,這些原因都會引起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并稍有不慎便造成企業虧損,嚴重的導致企業破產。
在整個經濟體系中,我國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新增就業和企業數量,數字表明中小企業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同時,回顧2018 年民企債券的違約情況,中小企業違約率明顯高于國企,高達70%。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既能取得經濟效益,又能減少違約率,需要各中小企業科學規范風險預警機制,合理解決信息不透明、財報的不可信、受實際控制人影響大、不講規則等一系列問題,同時要加強企業管理能力,提高對日益增長的財務風險的化解之策,包括支付能力下降、成員老齡化、以及政府政策的變化等,使中小企業在不斷發展的同時也不斷增強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目前,多數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能對財務風險進行正確評估并規避,但是,一些環境因素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如法律環境、金融市場環境和經濟環境都會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影響,帶來的財務風險也是難以準確預見和完全避免的。因此,企業應健全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加強對財務風險的控制,認真做好企業資金的使用和投入,加強對負債的償債能力,提高經營狀況的盈利能力,把資金投入和使用的風險降到最低程度。同時,在風險控制過程中,要避免盲目追求行為的直接利益,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防范處理機制,提高對風險的預測防范能力,對可能產生的威脅到企業發展的財務風險能避免的提前規避,實在不可逾越的及時提供防范處理管理辦法,杜絕對財務風險處理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運用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法將財務風險導致的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最大限度保證企業效益。

中小企業應注重財務風險防范的科學性和技巧化,結合風險預警和控制系統做好財務風險防范與管理工作。中小企業規避財務風險的小技巧如通過企業之間聯營、多種經營及對外投資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財務風險,對于風險較大的投資項目,可以與其他企業共同投資,以實現收益共享、風險共擔,從而分散投資風險。科學的財務預警和控制系統可以讓企業預知風險并根據發展需求提前安排資金計劃和生產經營方向,避免資金周轉困難帶來更大的財務風險。為此可建立風險識別系統,風險評估與衡量系統,控制風險系統,在資金籌措、管理使用,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方面都加強管理,通過識別、評估、衡量最終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盡可能減少企業損失。
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只有在思想上得到重視才能保障執行力,雖然目前多數企業已經認識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但仍需與時俱進,思想意識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做出正確調整,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做為企業工作的執行者,財務人員更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的政策法規,夯實專業理論知識,更新風險觀念,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具有多層次知識結構,并掌握金融、法律、網絡及軟件等知識的綜合型專業人才。
企業財務風險伴隨財務活動而存,并且隨著經濟的發展會以新的形式出現,企業要生存就會遇到各種挑戰,包括財務風險。為此,企業應根據自身面臨情況對財務風險進行全面分析和監控,并制訂嚴謹的防控計劃,以便在風險來臨之時也能坦然面對,或回避、或控制或分散風險,以最大程度降低財務風險帶來的危害,最終實現企業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