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萍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企業紛紛優化產業結構,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全面結構性減稅,通過對企業增值稅、所得稅等的納稅籌劃合法避稅, 降低企業稅負,促進企業活力。這個工作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供給側改革環境下,做好納稅籌劃工作有助于降低稅負壓力、改善財務管理能力、降低財稅風險,有助于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
為了擴大有效供給,政府相繼出臺了大量稅收優惠政策。所以,企業要合理選擇納稅人,通過計算稅負無差別平衡點, 以確定到底選擇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納稅,達到抵稅減稅。一是盡可能或更多地獲得增值稅進項稅額;二是盡可能減少購進的材料增值多環節;三是管理好企業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四是正確設立經濟實體合理避稅;五是選好購銷對象與發貨時間。在物價上漲環境下,盡早購進貨物,降低采購成本,增加進項稅款抵扣。采用讓利銷售、混合銷售和兼營等多種銷售方式對應繳稅款進行控制。
采用分期收款或賒銷的銷售結算方式,延緩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如企業和客戶簽訂合同時靠近年底,應將銷售業務貨物發貨時間順延至次年年初,使其適用小微企業所得稅的最優惠政策。
根據國家稅法,科學籌劃各種費用,配置資源。一是區別核算業務招待費和會議費、差旅費、董事會費(會議費未限制扣除比例),如果納稅人出現了和經營活動有關的會議費支出,將與會議有關的集會地址、時間、支付憑據等有效、合法的證據提供,就能計入其他扣除項目,不納入業務招待費;二是要合理區別計算業務招待費和業務宣傳費、廣告費。三是通過公益捐贈,提高員工獎金等節稅措施,降低企業稅負。
企業要開展投資和籌資工作,利息抵稅法十分適用。企業通過減少股權融資,采用借款籌資產生的利息具有抵稅減負作用。如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占用量巨大,向銀行貸款融資,產生的利息費用不僅可以減少所得稅費用的繳納,還可以計入到房地產開發費用中,擴大土地增值稅的稅前扣除比例,減少土地增值稅的應納稅額。

政策指出:小規模納稅人每季度修理及加工納稅額小于9W 元及銷售服務、無形資產每季度納稅小于9W 元的,均可以享受該政策。某餐飲小型企業在納稅籌劃過程中通過利用該政策,每年可以降低稅負3W×3%×12=10800 元,有效降低了企業的稅負壓力。
稅法規定:企業每年招聘退役士兵、失業人員或殘疾人工作,通常每年每人定額扣稅標準在4000~6000 元左右,可享受時間為3 年時間。如企業聘用a 名符合該條件的職工,則企業三年可少繳稅為18000a 元[4000a(1+50%)×3]。
某集團年銷售收入20000 萬元,通過設立銷售公司與生產企業各承擔業務招待費80 萬元,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分別為2000 萬元與1500 萬元。達到節約企業所得稅125 萬元;將廣告公司促銷轉為員工促銷(宣傳費轉為工資成本稅前扣除);將業務招待改為宣傳產品用的禮品贈送等措施節稅。
利用利息支出<(土地使用權支付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5%時,稅務:允許抵扣的房地產開發費用=(土地使用權支付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10%。A企業籌劃貸款30000 萬元,一年的利息支出=30000×6%=1800 萬元。其中,計入住宅開發的利息支出1582 萬元,商業區開發的利息支出218 萬元。(住宅區土地使用權支付金額+住宅區房地產開發成本)×5%=1733(萬元) ,因 1582 萬元<1733萬元,所以A 企業允許扣除的房地產開發費采用10%計算,可降低土地增值稅稅額。
企業要結合市場環境發展狀況、企業內部實情進行籌劃納稅。比如,企業要減少積壓的庫存產品,就必須基于市場銷售視角研究產品優點,積極推銷產品,改善自身的去庫存水平,降低稅負壓力。
不同企業在挑選納稅方案時差異較大,企業必須掌握其納稅重點與特點,找出納稅比重較大、籌劃相對容易實現的稅種來設計。如房地產企業需要考慮和上游企業的合作,獲取足夠的增值稅進項稅抵扣,仔細計算房屋的增值率;施工企業必須全面考慮承包經營模式和工期、地域、人員流動、材料計價等特殊因素。
為了提高納稅籌劃能力,企業必須加強與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溝通, 做好現場稅務考核方案的設計與基本稅務模型的籌建。同時,要聘請專家學者等入企為財務人員提供教學、培訓,幫助財務員工改善納稅規劃能力,防止失職引起的稅務風險。
企業應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大環境下積極開展納稅籌劃的探索、研究,只有做好納稅籌劃工作,才有助于強化企業納稅意識、降低稅負壓力,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