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燕

高素質、專業化是新時代對人才培養的新標準。隨著職業教育不斷推進,會計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在職教師資課程改革上,具有重要的典型性和時代發展的緊迫性。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第一次把高素質、專業化結合起來,成為對人才培養的新標準。新時代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推進,作為高等教育最熱門的專業之一,在職教師資課程改革上,加快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有著時代緊迫性。
新時代人工智能不斷滲透,社會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傳統職教師資會計學專業課程內容,依舊停留在最基礎、最傳統的教學上,課堂體系的設置與社會用人需要現代化、智能化存在較大差異。主要表現在,一是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部分高校、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停滯不前,以至于學生所學無法與社會相吻合;二是課程教學方式守舊,目前,多數教師課堂教學主要依賴于傳統教學方式,無法提高學生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將課堂回歸學生,課堂效率低下。
回歸到職教師資培養的本真上,職教師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該為中職學校培養雙師型教師,以便為中職學校輸送更多專業性人才。但在實際運行中,由于職教師資會計人才培養的非定向性,高校對于職教師資會計人才培養上缺乏明晰的定位,進而導致了在職教師資會計的教學上,一方面兼具著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又帶著師范型教育,在兩者的相互交叉中,無法找到精準的平衡,造成學生培養目標定位無法明確。一是職教師資的師范教育讓學生在選擇教師崗位時,因師范教育的不足,與師范專業學生同臺競爭,處于“四不像”的尷尬局面;二是職教師資的應用型,與應用型專業學生相比,因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的能力提升,使得專業技能上差距太大,不能成為社會所需的應用型人才。
目前,人工智能不斷普及,2017年9月,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次引進機器人進行會計相關業務處理。有專家預測,2025 年基礎財務將被全面取代。
從廣西培養職教師資會計專業的院校調研情況看,各高校缺乏智能化、現代化實踐平臺,甚至個別學校因場地限制,校內實訓室缺乏,校企合作平臺匱乏,學生在完成專業知識學習后,毫無實操性平臺,使得學生無法更好的消化課堂知識,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另外,雖然部分高校專業性實踐平臺充分,但缺乏智能型,停滯于傳統實踐操作上,無法與新時代社會發展趨勢吻合。
科技進步帶動社會發展現代化,新時代AI 將會取代許多人力工作,智能化作為趨勢在風靡全球
可以說第四次產業革命主要以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主要標志,對社會眾多領域都產生重要影響。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未來教育必定是更超于現代教育,智能化必定是未來教育的新出路、新向標。
會計專業是一門功能性學科,通過分析市場運營,從而進行風險預測,最后輔助決策。隨著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不斷深入,會計行業的智能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加快職教師資會計專業教學智能化是立足于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德勤引入的“小勤人”(德勤機器人的昵稱),進行增值稅發票管理的任務中,三四個小時完成一個財務人一天的工作,其工作效率、準確率遠高于目前會計人員。因此,對于高校培養的會計專業人才來說,應該更加關注未來人才需求的新技能,以預防高校培養的職教師資會計專業人才與市場需求脫節。對于學生自身來說,如果僅僅只有會計知識,在職業發展上,很難有上升空間,最終會面臨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風險。因此,加快職教師資會計專業課程智能化改革,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是高校職教師資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以有利于學生在職業發展上成為會計的主導力量。
結合社會發展的新趨勢,以職業指標為基礎的辦學導向,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根本目標,以時代需求為課程教學模式,科學編制教學內容,合理設定相關課程,在課程體系的設計上體現知識的時代性、專業性、實用性、智能性等符合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提高新時代職教師資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的科學性。
在保證雙師型的培養方向上,科學的論證職教師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學生能動性學習,回歸本科教育初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能能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習質量。
要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強化智能化、現代化實踐教學平臺的搭建。
職教師資會計專業兼有師范型與應用型,在為培養專業化職教師資專業人才的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便更好的將理論知識進行轉化,搭建智能化、現代化的教學實踐平臺,必將為高水平專業化的職教師資會計人才的培養提供更有利的培養途徑,使課程教學更加具有實用性。
新時代職教師資會計專業課程改革模式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智能化前提下,要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課程改革路線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