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貫徹落實全國文聯系統教育培訓工作會議要求,根據《全國曲藝工作者培訓研修五年規劃(2017―2022)》,中國曲協2018年啟動“新時代曲藝隊伍素質提升和形象建設工程”,組織開展了面向廣大曲藝工作者的18個培訓研修班次。
一、基本情況
2018年,中國曲協舉辦面向廣大曲藝工作者的培訓研修,概括為“一個制度、一個統領、十八個班”,一個制度是2017年出臺的《全國曲藝工作者培訓研修五年規劃(2017―2022)》,一個統領是2018年啟動的“新時代曲藝隊伍素質提升和形象建設工程”,18個班是全年舉辦的所有培訓研修班次。全部培訓班從列支渠道可分兩類:
從中國文學藝術基金列支的有7個班,分別為:第2期中國曲協藝委會專家研修班、第2期全國曲藝自由職業者優秀人才培訓班、第10期全國曲藝創作高級研修班、首期邊遠貧困地區(重慶萬州)曲藝工作者培訓班、2018年中國曲協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培訓班、2018年全國曲協業務干部培訓班、首期中國曲藝之鄉(名城)管理服務干部培訓班。
從中宣部培訓專項列支的有11個班,分別為:首期邊疆民族地區(西藏)曲藝工作者培訓班(3個班)、首期邊疆民族地區(新疆)曲藝工作者培訓班、首期曲藝網絡編輯創作推廣人才培訓班(3個班)、首期曲藝小劇場創作人才培訓班、首期曲藝小劇場表演人才培訓班、首期曲藝小劇場經營管理人才培訓班、2018年全國曲協秘書長培訓班。
二、特點和經驗
(一)落實文聯有關要求,堅持政治培訓不少于總課時的1/3,努力提高廣大曲藝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養
首期全國曲協系統秘書長培訓班上,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為參訓學員作了《走在新時代踐行新思想邁向新征程》輔導報告,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報告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中國文聯十大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生動的闡述;中國曲協主席姜昆作了《新時代曲藝人要有新作為》輔導講座。再比如,首期邊遠地區(重慶萬州)曲藝工作者培訓班上,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董耀鵬作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輔導報告》。還比如,全國曲協業務干部培訓班上,中國曲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曲華江同志作了《新時代曲藝人的新使命新作為》的形勢分析報告,中國曲協顧問郭剛同志作了《學習十九大精神為繁榮曲藝服務》的專題輔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延安大學中共黨史研究院院長高尚斌作了《延安精神及其新時代價值》的專題授課。
(二)以業務培訓為重點,不斷提高廣大曲藝工作者用藝術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水平
中國曲協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培訓班上,中國曲協主席姜昆同志交流了對中國曲藝發展的思考和意見;中國曲協副秘書長李蓉對《中國曲協理事會理事履職工作規則》《理事履職情況登記表》進行了深度解讀;相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對中國曲協會員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全面介紹和操作演示。第十屆全國曲藝高級創作研修班上的每位學員都是經過嚴格篩選入班的,每個學員都必須有2篇原創曲藝作品,曲藝專家對每篇作品提出意見建議,幫助學員完善作品,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性。首期全國青年曲藝工作者精品創作輔導班,要求每位參報者提交了一至兩篇成熟的作品,輔導班專題授課全部圍繞曲藝創作表演開展。其他班次還邀請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為學員們授課,通過邊講理論邊示范展演的形式,讓他們真真切切地學到表演技巧,切實提高學員們的表演水平,深受學員們的歡迎。
(三)堅持課堂講授與現場教學相結合,不斷豐富教育培訓形式
2018年全國曲協業務干部培訓班注重挖掘并發揮紅色文藝資源的教育涵養作用,組織學員們在延安梁家河村一處山腳下空地上,坐著自帶的小板凳聽取延安大學教授講述習總書記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歲月,大家感同身受,感慨良多,有學員即興創作出一篇快板作品,用藝術的形式展示出習近平總書記帶領當地百姓通過奮斗創造幸福生活的艱辛歷程;在魯藝舊址參觀《黃河大合唱》創作過程的歷史展示后,講解員帶領大家齊聲高唱那蕩氣回腸的動人旋律,尋找革命時期文藝創作的根與魂,鼓舞了曲藝工作者扎根生活、潛心創作的激情和動力;在觀摩了延安曲藝團的現場展演后,學員們即興表演,與當地藝術家們互動交流,深刻體會到只有到群眾中去,深入生活、體驗生活,多聽、多看、多問、多學習,才能創作出直戳人民心田的優秀作品。首期中國曲藝之鄉(名城)管理服務干部培訓班結合第十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組織學員現場觀摩,讓大家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來自不同地區曲藝藝術的魅力,更充分地促進不同地區全國曲藝之鄉的交流和互鑒。第二期全國曲藝自由職業者優秀人才培訓班以及首期全國曲藝小劇場創作人才培訓班還輔以案例和現場觀摩的方式教學。
(四)堅持協會全員參與,為擴大參訓曲藝工作者覆蓋面提供組織保障
今年18期培訓班中,按照承辦的部門單位劃分,曲協機關7個部門共10個班、曲藝中心1個班、《曲藝》雜志社7個班,有的是獨立承辦,有的是聯合承辦,無論何種形式,中國曲協全體干部職工都參與到培訓工作之中。通過全員參與的形式增加了教育培訓的工作力量,為組織好培訓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從實際效果上看,今年的18個班次,培訓對象涵蓋了主席團成員、理事、普通會員,有駐會的、也有不駐會的,有體制內的、也有體制外的,有中央單位的、也有基層的;涵蓋了創作、表演、評論、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的曲藝家和曲藝工作者。擴大覆蓋的制度設計在特定班次中也有體現,比如,首期全國青年曲藝工作者精品創作輔導班中,經過作品篩選,有30名學員入班,其中新曲藝群體、曲藝自由職業者17人,占到了入班學員比例的56%。首屆邊疆民族地區(新疆)曲藝工作者培訓班上,來自11個民族的120余名曲藝工作者參加了培訓,其中既有自治區主席團、理事會成員,也有來自基層一線的普通會員;既有財政資金保障的編制內人員,也有投身演藝市場的自由職業者;既有從事曲藝表演創作的藝術家,也有曲藝學術研究理論評論工作者。對于培訓的課程學員們紛紛給予高度評價,特別是體制外的、小劇場的學員,十分珍惜這樣的學習機會,很多人表示希望有機會繼續參加中國曲協的培訓。
三、存在的問題
回顧2018年培訓研修工作,綜合各方面的反饋意見,目前中國曲協培訓研修工作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1.培訓的分眾化精細化還需進一步提高。部分培訓班參訓人員類型較為復雜,不同年齡、不同曲種、不同身份,個人素質也參差不齊,一個特定的課程對大家的吸引力是不同的,造成課堂出勤率難以保證。這種問題主要出現在以地區為單位劃分的班次,比如邊疆民族地區曲藝工作者培訓班、邊遠貧困地區曲藝工作者培訓班,只要是從事曲藝工作的都可以參加這類培訓班,具有“一勺燴”的傾向。
2.教學手段還需進一步豐富。目前,培訓主要是以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而且是教案講授的方式居多,學員普遍反映授課形式過于單一。中國曲協初步嘗試了案例教學、現場觀摩等培訓形式,需要進一步擴大課程占比,同時也需要繼續探索效果更佳、更穩定的教學模式。
3.沒有建立跟蹤反饋機制,缺乏對培訓效果的評估。目前,各個培訓班次基本沒有設立測評環節,對培訓效果缺乏評估,對學員后續的發展和工作業績缺乏跟蹤,不利于改進培訓方式。
4.培訓數量還需進一步擴大。《全國曲藝工作者培訓研修五年規劃(2017―2022)》設定5年培訓一萬人,每年要培訓兩千人。2018年18個班次總培訓人數有一千多,離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還需進一步擴大受訓人員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