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唯微,孫 沛,孫向聚,柴 京,金 鑫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蘭州 730000)
以國家電網公司電網資產實物ID建設方案需求,實現電網資產實物ID編碼建設頂層設計,將實物ID編碼作為索引條件,實現設備、物料及資產之間分類關系的固化,貫穿電網資產各階段管理過程中的專業編碼,實現電力公司在工程假設、物資采購、規劃計劃、退役處置及運維檢修等方面信息通及接口調整改造。利用實物ID信息化的創建,能夠有效解決業務方面不同、物資信息和后端設備等問題,使基于數據的電網資產精益化管理水平。
業務的架構滿足SG-EA架構設計需求,一共包括物資管理、財務管理、大檢修及大建設等四個業務領域,共有十一個業務職能。表1為業務架構。

表1 業務架構
電網資產實物ID應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適當調整相關的信息系統應用架構,對現場收發貨平臺、ERP、物資計劃輔助支持系統等現有業務系統實現改造,新增加的物資技術參數維護管理、工程建設數據錄入等功能能夠有效促進實物資產現場管理的功能,并且在專業設備管理系統中使用。基于此,根據全業務統一數據中心數據分析域功能,對實物ID在資產投資收益評價、資產檢測及質量問題溯源等方面深入研究,能夠將實物ID建設的價值充分的反映出來。
電網資產信息模型是將基礎模型、工程過程信息、變電線路三維模型結合,將數據作為核心,以標準信息模板集成建模對象各階段信息,從而形成建模對象全息模型,同個對象能夠面向不同項目參與人需求,根據需要的方式將信息充分的展現出來,實現工程資產及工程全壽命過程信息的貫通。在模型中實現設備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保存,屬于不同編碼體系整合平臺。根據編碼特點,將電網碼作為底板,利用映射關系使調整碼實現電網碼的整合,利用接口技術整合物資碼及電網碼[2]。
在信息模型創建的過程中,設計部門以相應的編碼規范實現電網碼的編寫,并且在信息模型中存儲,使設備其他特征值屬性實現導入,在信息模型中使電網信息數據庫及特征信息數據庫進行存儲。在需要得到部分設備物資編碼信息的時候,利用兩個信息數據庫,以物資編碼規則實現相應物資碼的檢索。在需要獲得部分物資、設備編碼信息的時候,直接通過電網碼,利用映射關系就能夠的出來。并且信息都是雙向交流,實現三個編碼體系的整合,利用整合編碼體系,實現電力工程資產及設計的信息化管理需求[3]。
將某電力公司的實際情況為例,實現將資產編碼體系應用到電力公司進行分析。設計編碼體系和使用,主要包括多個部門及單位,以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各個階段實現劃分,從而以實際的應用階段有效描述資產編碼體系。
(1)規劃設計。通過實際規劃設計過程中編碼的使用,設計單位在對圖紙進行設置之后要在圖紙中實現功能位置編碼的標注,比如空間位置、區域、工藝、安裝點等編碼。因為圖紙篇幅受到限制,在實現標注的過程中將部分碼段進行省略。
(2)物資采購。在實現初步設計以后,基建部門將材料清冊提交到物資部門中,實現物體采購。根據相應的需求,設備身份證編碼為設備出廠之后攜帶的信息,通過激光刻碼的方式將部門的編碼打印到設備銘牌中。也就是此編碼能夠為設備全生命周期中的攜帶信息,類似于人類的身份證。那么,在物資合同中的物資部門要明確具體的設備編碼,從而使供應商以此編碼進行生產工作。
(3)施工建設階段。在企業進行施工建設的過程中,施工人員將設計圖紙作為基礎進行現場施工,并且使功能位置編碼利用掛牌的方式設置到相應的設備中,現場標識編碼中,建筑物、電氣安裝單元等的基礎為安裝的點編碼,其他的設備編碼利用對空間位置編碼的表示。在完成施工之后,在信息系統中的設備填寫相應身份證編碼,通過物資系統維護物資及設備兩者類別的關系,生成部件及子設備的身份證編碼,從而使現實實物和資產臺賬能夠一致。
通過使用電網資產統一身份編碼業務,能夠提高資產設備管理的合理性,并且使編碼應用滿足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標需求,還能夠有效加強信息系統對于業務的支撐[5]。
本文對電網資產統一身份編碼業務的設計和使用進行了分析,實物ID建設屬于國家電網公司信息化高度集成成果,也是國家電網公司“大云物移”新技術有效使用的嘗試成果,能夠使全生命周期中信息共享及追溯,從而使公司在產精益化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