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彼得森
人們經常問及我的事業,有商業上的,也有公共政策方面的,似乎我的經歷中蘊涵著某些寶貴的經驗。
在商業方面,很多人都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年僅三四十的我就能在一些看似毫無關聯的領域謀得要職,如廣告業、制造業以及金融領域,我是如何做到的?如何成為億萬富翁?
在公共政策領域,如果說我所熱愛的公共事務是我的第二事業的話,我還經常被問到,我是如何在不怠慢原有事業的同時投入這第二份事業的?
為了避免令這個部分漸變成職業生涯咨詢,讓我多說一句。我們的興趣、愛好、能力、資源、優勢以及劣勢,都各不相同,所以“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沒有統一的標準。至少對我來說,這個標準是沒有的。我強調我從未給自己規劃過什么長期職業路線,無疑,我也不可能為你規劃一條。我能幫助你的就是,當你讀到這些主題或指導原則的時候,把它們當作連接我各類事業的紐帶,然后問自己,哪些在我身上適用?哪些和我的興趣、能力、激情掛得上鉤?
第1堂課:發揮你的比較優勢
不要被某個工作牽著鼻子走,如果它僅僅是薪水高、福利好、地理位置好或給你大辦公室。集中關注這份工作是否能讓你利用優點,發揮你的比較優勢。我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零售業的那份,體現的就是我的相對劣勢,所以慘敗。在那之后,我學會拒絕不適合我的工作機會,不管它多么誘人。最后,我發現我事業的好壞確實取決于我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也就是說充分發揮我的優勢。亞當·斯密的學生將牢記他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適用的至理真言:發揮你的比較優勢。我發現這句話對人也好,工作也好,都同樣適用。
第2堂課:思想上不能懶惰
常常思考一下你的公司、你所處的行業,還有整個經濟環境的具體狀況是怎樣的吧!
在我兩個領域的事業中,我發現我自己不僅僅被一些微觀的問題所吸引,還有很多宏觀而又抽象的問題能夠激起我的興趣。
第3堂課:最重要的是投入,并試著采取實際行動
我不滿于僅僅知道我所知道的,或者我以為我所知道的。我想要去記錄它們、談論它們,甚至向他人傳播它們。在實踐的過程中,我遇到的人,一個比一個聰明,一個比一個熱誠、投入。他們不僅改造著我的思維,還擴展了我的思維。于是,在我寫作稿件、草擬演講稿或別的講座稿的過程中,我感覺到,思考和記錄好點子是不夠的,至少對于我來說是這樣。
這就意味著嘗試改進或改善我認為值得努力的境況,并嘗試改變我認為需要被改變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我花了如此多的時間去各種機構工作,或者建立各種機構。這些機構極大地擴大了我的交際圈,幫助我遇到了很多和我有思想共識的人。
所以,在我人生的關鍵時刻,我發現不時會有人為我預備著某個董事會的職位,不管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組織,或者為我的公司帶來新的業務。
之前我根本沒有料到,業余活動也能成為我事業的功臣。這堂課的一個要點是,別因為它能助你一臂之力才參與這些活動。我的參與源自我的興趣。興趣有了,其他的自然就水到渠成。
第4堂課:結合個人需要謹慎選擇你的奮斗領域
當一些不能掙錢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時(這種事經常接踵而至),我得做出艱難的選擇。我應該將機會全攬下,攬下大部分,還是選擇其中幾個?當我想法活躍,對感興趣的事躍躍欲試、摩拳擦掌的時候,我知道這些興趣最后可能會導致三心二意、急于求成,也就是做事一會兒東,一會兒西。所以,我最終只選擇其中的一二。我的一個原則特別簡單,就是跟隨自己的激情。但如果這不在我的興趣范圍之內,我會拒絕。
因為我對某些領域的事情特別有激情,而且愿意花很多時間在上面,我不僅會十分樂意在這些機構的事務上花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會愿意參與它的管理和它的籌資活動(這點很重要)。
再一次地,我有意外的收獲。偶爾,我會被邀請擔任主席一職,該職位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籌錢,而這個任務反過來又幫助我和更多美國政、商界要人建立了親密的關系,為自己公司贏得更多的業務或者結交一群新的朋友。
第5堂課:忠于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內心、自己的道德標準
父母讓我知道,忠于自己的原則、自己的內心、自己的道德標準是多么重要。正因他們的教導,我才敢于對不值得我付出的人說“不”。雖然這幾個“不”明顯會帶來一些短期損失,但是一般情況下,長期收益最終會出現。
我希望我能說我一直能恪守自己的原則,但是有兩次我卻沒有做到這一點。一次是在麻省理工,我盜用了羅伊·科恩的論文。我的借口很蹩腳:我感嘆這個來自內布拉斯加州的鄉村男孩終于能擁抱紐約賦予的新社交生活,并且我還狡辯說我其實沒有“真正”抄襲他的論文,因為我還另外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東西。我曾發誓不僅要對他人誠實,而且要對自己誠實。這次我明顯違背了這個原則,也為此付出了代價,而且十分慘痛。
另一次是在雷曼兄弟,我長期默默容忍了幾個合作人的一些不該被容忍的行為,因為我顧及的是“和平相處”、維護短期利益。
在這兩個事件中,都存在短期利益和享受,或者可以避免一些短期痛苦,但它們都以犧牲一些重要的長期利益為代價。
相反,在我堅守誓言、恪守原則的時候,即使當下不好受,長期利益卻可能獲得滿足。我此生的經歷無一例外地印證了這一點。
在尼克松政府時期,我堅持保持自己的獨立人格,拒絕像棋子一樣被總統無情地利用。我可能因此沒能經歷一些非同尋常的事件,但是我卻得以在“水門事件”爆發前脫身。當時我會懊惱自己的一些決定。我擔心恪守原則會導致我前途沒落、工作不穩定,甚至還在公眾面前出過丑。但是在人們心中我仍然很正直。不過之后我遇到了更好的工作機遇。
輕松上陣實施起來有時候比我想象的要難。但是看遠點兒,我知道這樣做是正確的。
第6堂課:在事業和個人生活中尋找
一個令你健康快樂的平衡點
某些時候,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意味著青云直上的事業軌跡將放慢速度。拿我自己來說,我知道拒絕擔任黑石首席執行官意味著喪失更多的收入。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在瓊和孩子們以及我的朋友和各種公共事務活動上。我也正是這樣做的。
無論我們做何種具體的調整,最重要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如果沒有深思熟慮,不會自我剖析或者不知道輕重緩急,在必要時就不會取舍。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平衡的生活得之不易。我們需要考慮以下問題:對你來說,平衡的生活意味著什么,以及在制造不平衡的生活上花了多少時間?你愿意為了平衡的生活改變或放棄什么?
第7堂課:選擇長遠利益
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不要沒有搞清狀況就被一個工作機會誘惑。你不能僅僅是找一個能發揮你相對優勢的工作,你還要考察企業文化的不足之處。因為這些不足像地雷一樣潛伏著,隨時可能摧毀你的事業。事先對未來雇主做全面的考察可以帶來巨大的紅利,還可以避免很多風險。
在考慮擔任某高級職務前所做的全方位考察工作中,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大家通常要考慮以下幾點:這家企業的目標和價值是什么?這里的政治氛圍是否濃厚?這種政治意味存在于哪些方面,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除了高層外,你是否還和同級的員工交流過,他們是如何看待你的工作的?員工們對你的加入有什么看法?這個企業執行官的調換率是高是低,如果很高,原因何在?這家企業的財務狀況是否健康穩定?該企業是否有其他遺留的重大法律糾紛未處理完?
回望過去,我遇到的機會最后都成了二選一的題目——眼前利益還是長遠利益。而我的選擇都是——長遠利益。
(摘自《IT經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