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桓
我的父親章致全(又名章智泉),1891年出生于湖南常德一個封建家庭,畢業于湖南省西路公立師范學堂(今常德市一中),后任該校國文及體操教師,是常德早期入黨的共產黨員。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為協助籌建國民黨市黨部,父親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按黨組織的要求)。1927年4月,市黨部領導成員調整,我父親與當時省立二師的學生滕代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第一任鐵道部部長),同時被選為負責人之一,任市黨部監委。
我的母親周紫鈺(又名周仁山),1899年出生,畢業于湖南省桃源縣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民主革命家宋教仁于1912年定址桃源縣城創辦),曾與著名作家丁玲、王劍虹(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瞿秋白的愛人)、王一知(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領導人張太雷的愛人)同學,并于1924年前后加入中國共產黨。
和父親一樣,母親一直在公開和隱蔽戰線從事艱苦的斗爭。即使從1927年“馬日事變”算起,到1947年他們先后病逝時為止,我的父母親從事地下斗爭的歷史也已超過20年了。他們都是常德早期接觸并接受馬列主義的知識分子,也是常德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并分別在女中(今常德市七中)和省立二師(今常德市一中)執教。1927年,我母親任常德女子聯合會負責人時還與朱家瑛(1927年任共青團常德地委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文化部工作)、歐陽熙(1927年在常德縣女界聯合會工作,“敬日事變”后流亡南洋)、龍承惠(1926年任常德地委婦女部長)、邱萱云等創辦了自強女校(在今高山街小學處,創辦人均系二女師畢業),公推我母親任校長。當時黨的地委辦公地點就設在自強女校,其后設在由我父親和粟國創辦的匯沅小學。那時,我母親開風氣之先,頭戴白色遮陽帽,身著白衣短裙,親自教授音樂、體操。當時在小小的常德城,無論師生家長甚至居民很少有人不知道我父母的。
1927年,繼長沙發生“馬日事變”后,5月24日常德即發生了“敬日事變”,成千上萬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屠殺。在這危急時刻,為保存實力,黨組織提出了“重點隱蔽、長期潛伏、保存實力、待機而動”(大意如此)的方針。我父母雙雙奉命轉入地下并疏散到上海。母親懷著我隱蔽在當時的法租界白爾路。1929年1月我在上海出生,乳名“白爾”就是依據住地名而起的。當時生活極端困苦,據母親后來說,一個破舊藤書箱就成了我的搖窩,母親因缺乏營養,奶水很少,軟燒餅瓤泡開水成了襁褓中的我的主要食品。

1931年,作者的父母親、舅舅(站立者)與作者兄妹合攝于浙江杭州
直到1932年,我們才在父親西路師范的同學及好友羅喜聞(湖南省留法勤工儉學的發起人、組織者、參與者,當時任浙江省經濟調查所所長)先生的幫助下,舉家遷往杭州。父親也在浙江省經濟調查所任課長并繼續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前,因工作需要,父親曾先后被派往浙江省湯溪縣、甘肅省崇信縣任縣長。1938年杭州淪陷前,我們全家遷回常德。次年5月父親又被派往湖北五峰,任五峰縣(今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縣長,我們全家遂遷往五峰,我則就讀于父親創辦的鄂西貧困山區五峰縣唯一的一所初級中學。
隨著年齡與知識的增長,我們對父母親的活動開始有所知曉,但由于黨組織極端嚴格的地下工作紀律以及父親的職業習慣,盡管我們長期與他們生活在一起,仍無法了解個中情況。直到1941年發生了一件與我們全家性命攸關的大事,才使我們逐步了解了父親所從事工作的某些真相。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941年年初,因叛徒(這個叛徒的名字我已忘記,后來我們遷到湖北恩施后。父親曾在一次散步時還向我指認過)向當時的湖北省民政廳廳長朱懷冰(中統負責人)告密,供出了當時鄂西各縣部分中共地下黨的名單。朱即于2月向各縣府發出迅速緝拿“共匪”的電報。因為父親的公開身份是國民政府五峰縣縣長,收到電報后,他不能拒絕執行命令,但因為他的真實身份是中共黨員,又不能不迅速采取保護措施。由于名單上大多是學校教師,父親在接電后當晚立即派縣政府教育科長鄒育才(地下黨員)帶著父親兩個月的薪資銀元(作為交通及生活費用)以督學為名,前往漁洋關通知地下黨人迅速撤離。直到次日早晨,才令縣警備大隊到漁洋關捉拿“共匪”。警備大隊出發前,父親又以研究捉拿方案和檢查、擦拭槍械為名拖延時間,當警備大隊趕到漁洋關時(離縣城60公里),電報上要求緝捕的人員早已“逃之夭夭”。當天父親向湖北省府復電,電文稱“共匪早離五峰,現不知去向”。
由于其他各縣均捉拿了不少共產黨員,只有五峰縣一無所獲,自然引起了國民黨省府的懷疑。不久,父親即受到了“撤職查辦”的最嚴厲的處分,母親和我們為此整日惶惶不安,母親甚至因焦急而引發了劇烈胃痛。幸好父親在省府上層不乏“友好人士”,經多方斡旋,最后僅以“撤職”了事,不再“查辦”。
此前,我還記得母親曾于夜深人靜之時,多次扮成政治犯親屬到監獄為被捕的共產黨人送去她親自制作的豬油紅糖炒米粉,為他們補充營養,緩解饑餓。另一次,還曾為收養一個被捕的地下黨人的男孩(七八歲)而頗為躊躇。因為被捕地下黨夫妻二人,均系小學教師,男方姓李。后被押走處以極刑,但礙于我父親的公開身份無法收養,最后轉移給父親一位要好的同事劉逸塵[又名劉俊,湖北廣濟人,解放前曾任國民黨廣濟縣(今湖北武穴市)縣長、湖北省參議員,思想進步,家中藏有《資本論》等進步書刊,公開發表對蔣介石的不滿言論,外號“劉大炮”。解放前參加民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湖北省民政廳副廳長、全國第十屆人大代表],由他收養。收養的孩子,他都視為己出,為三個男孩分別取名為劉果、劉杲、劉呆。在我的記憶中,收養的烈士孩子名劉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國家出版總署副署長。
在五峰期間,我和妹妹也偶爾到父母親的藏書處去翻閱,想找些適合我們閱讀水平的圖書。我們曾多次在書柜里看到過《群眾》雜志和《新華日報》。現在才知道那是當時黨組織出版的雜志和機關報。
長期以來,有一件事是兒時的我們始終不能理解的:在五峰縣城區內,有一家小理發店,店主是一位名叫李海清的30來歲的年輕人。我母親經常在閑暇時或晚飯后帶我們到“李叔叔”處去“談天”。有時,他們在一起高談闊論一些國家大事、時事新聞等。有時,又談論些當時我們的知識范圍所不能理解的人和事,如胡也頻、丁玲、蘇曼殊等等,而且他們也經常提到魯迅先生的雜文,如《野草》《而已集》什么的。更多的時候,在生意清淡時,他們則低聲交談些什么。現在想來,李海清應該是一個以理發為職業掩護的地下工作者。理發師交游廣闊,結識人物眾多,信息渠道廣泛,同時職業身份不易引人懷疑。母親正是通過這些不易為人們發現的渠道,長期從事著隱蔽的地下工作。
“五峰事件”發生后不久,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吳良琛(1892-1979,湖北省知名軍人,中將軍銜,保定軍校畢業,后因非黃埔嫡系被蔣介石排擠)聽人介紹說“章致全人很能干、政績不錯、為官清廉”,遂親自邀請我父親任專員公署主任秘書。1944年,吳良琛調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湖北保安副司令,我父親亦隨其前往湖北省戰時省會恩施,任主任秘書(上校軍銜)。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湖北省省會機關先后遷返武昌。1947年3月,父親因突發病(肋膜炎)無錢醫治而病逝。同年9月,母親也因過度憂慮患乳腺癌不治去世。父親的喪葬和我們兄妹此后的生活學雜等費用均由吳良琛以治喪委員會名義募集。
保安司令部,顧名思義是專為清除異黨和“維護地方治安”為主要任務的重要軍事機關。1944-1947年,又是國共兩黨兩軍斗爭極其尖銳復雜的時段,父親正是在這一階段進入了國民黨的要害部門,并擔負了重要的領導職務。他自然如魚得水,理所當然地會充分利用他長期從事隱蔽斗爭的豐富經驗和工作、職務上的方便,為黨繼續工作。不過從“五峰事件”發生后,我們再也無從了解有關父親工作的任何信息了。
1949年,國內軍事政治形勢已發生根本變化,國民黨已處于“風雨飄搖、朝不保夕”的境地。是年3月,我和妹妹章想想在父母長期的思想影響下,順理成章地通過地下黨(江漢軍區城工部,負責人郭海),由身著國民黨警備司令部服裝并配帶手槍的地下工作者彭經武護送至孝感三分區鄂豫公校學校,后來彭也在該校學習。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下途經湖北孝感,我們就和當時眾多的青年學生一樣,參加了四野46軍的南下工作隊,融入了我父母畢生追求但生前尚未完成的轟轟烈烈的人民解放事業的洪流中……
我父母堅持地下斗爭20年的這段光榮經歷直到1953年中南軍政委員會成立時,經我向當時任湖北省民政廳副廳長的劉俊叔叔詢問后,才由曾任湘鄂贛邊區負責人的唐亞子(時任國家林業部森林工業司副司長)、曾淳(時任武漢市委宣傳部長)及蔡書彬(時任全國電業總工會主席)共同親筆出具證明才得以證實。

正在南下的四野部隊
1954年,部隊移防武漢,我專程去看望了吳良琛(民盟盟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湖北省體委副主任、省政府參事室參事)先生,他深有感慨地說:“你爸爸是個好人,十分精明能干,他和我共事多年,真想不到他還是個老共產黨員!共產黨真了不起,真是人才濟濟、藏龍臥虎啊!”
父親不僅是一位干練的、富有斗爭經驗的隱蔽戰線的老戰士,而且是一位具有相當水平的世界語工作者,不僅能會話也能寫作。在浙江杭州、甘肅崇信,他都辦過世界語進修班,并親自任教。時過境遷,歲月如流,我和妹妹不覺都已步入古稀之年,但20世紀30年代父親親口教授我們學唱世界語歌曲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希望歌》(世界語創始人柴門霍夫博士寫的一首世界語詩,后被譜曲)那熟悉的旋律至今仍清晰地在耳邊回響,使我們久久地沉浸在難忘的充滿家庭愛意的氛圍里。而母親教唱的《松花江上》《黃河謠》《畢業歌》……又把我們帶入了那悲壯的激動人心的戰亂年代。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貧窮落后任人欺凌的舊中國已被強大的充滿無限生機的新中國所替代;你們終生追求并為之奉獻自己寶貴生命的事業早已初具規模;你們熟悉的家鄉常德城已成為洞庭湖畔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億萬群眾正在黨的領導下,沿著無數像你們一樣的革命先烈所開創的道路,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奮力拼搏闊步前進!
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