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記者 武文宣 通訊員 王 芳 楊 璟 屠國璽 劉國慶
“這幾年家鄉的變化太大了,村里的二層小洋樓越來越多,水泥路硬化到了家門口,環境也越來越美了!”康縣大堡鎮漆樹溝村的趙付軍對于家鄉這幾年的變化,感慨不已。
2006年,趙付軍到北京工作,十幾年間,由于工作繁忙,回家的次數屈指可數?,F在的漆樹溝村,對于他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趙付軍告訴記者,當年他離開家的時候,村里基本都是土木結構的房屋,而且村里的路也是坑坑洼洼、泥濘不堪。
“如今,村里的水泥路都通到家門口,再也不用為出行發愁,而且村里還變得越來越干凈?!壁w付軍說。
據了解,2017年漆樹溝村被列為康縣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后,從環境衛生整治、房屋風貌改造等方面入手,結合康縣精準扶貧和美麗鄉村建設“八個一”新要求,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已完成休閑健身廣場、便民景觀橋、庭院硬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
“村里的變化讓人耳目一新?!壁w付軍說,去年夏天,他回家的時候,把外地的朋友也帶了過來,朋友對他家鄉的環境贊不絕口。

對于趙付軍來說,讓他感觸最深的還是交通的變化,至今他還記得當年第一次到北京時坐車的情形。“那時候,先從康縣縣城坐班車到漢中,再從漢中坐20幾個小時的火車到北京?!壁w付軍說,后來又從天水坐火車,但不管選擇哪種交通方式,每次回家,都要花大量的時間在路上。
“去年,成縣機場通航后,方便了我們這些在外工作的人?!壁w付軍說,往年都是一年回來兩次,但北京至隴南的航線開通后,回家的次數也漸漸多了起來。
“我為家鄉的變化點贊,為家鄉的發展自豪。”趙付軍說。
天氣逐漸轉暖,武山縣蔬菜產業科技園區內已是一片繁忙景象。2月4日,戊戌年的最后一天,園區連棟溫室外,機動車聲不斷,前來購買菜苗的農民絡繹不絕。
走進園區育苗中心,綠油油的蔬菜秧苗長勢喜人,辣椒才抽出尖尖的兩三瓣葉,西紅柿苗則長得郁郁蔥蔥。另外,還有甘藍、菜花等秧苗。這些不同品種的菜苗,在園區育苗中心可控溫苗床上茁壯成長,不受外面溫度條件影響。
記者了解到,園區育苗中心的恒溫育苗設施,解決了冬季育苗難問題,周到的訂單育苗等服務得到了廣大蔬菜種植戶的稱贊。在育苗中心,洛門鎮文家寺村的李紅勝正在把西紅柿苗裝箱,準備拉回去在自己的大棚里栽種。他對記者說:“我家有3畝多菜地,主要種植萵筍和西紅柿。這次在園區購買了1000株西紅柿苗,每株菜苗僅售0.25元,比市場價要便宜0.1元,五一前后,這些西紅柿苗就能見效益了?!?/p>
吉家莊村的張國興一家有7個大棚,這幾年科技種菜讓他真正嘗到了甜頭。每年,張國興會根據種菜的需求提前向園區訂購一些菜苗。
“為什么你們不自己育苗,要跑到這里來運苗?”
“我們用種子直播的蔬菜苗長得慢,還大小不一致。從園區買的蔬菜苗不僅產量高,得病的蔬菜幾乎沒有。我們請育苗中心幫忙育苗,蔬菜長得好,價格就能賣得高點?!睆垏d一邊搬運著菜苗,一邊和記者攀談。
“眼下是各類蔬菜栽種的好時節,現在來園區拉苗的人特別多。今天就有文家寺、郭家莊等周邊七八個村的村民前來拉苗。”園區技術員李文平告訴記者:“這幾年,我們園區育苗的品種逐年增加,育苗的數量去年達到了50萬株,訂單銷售達到了15萬株?,F在只要農戶需要什么菜苗,我們就培育什么菜苗。”

“隨著園區育苗技術的不斷提高,農戶對蔬菜苗認可度越來越高,需求量也越來越大,我們也一直努力為農戶提供優質蔬菜種苗,把各種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到蔬菜生產戶中去,讓他們發展蔬菜產業,提高家庭收入?!眻@區管委會副主任王建軍告訴記者。
新春時節,傳來喜訊:新脫貧戶馬么乃家的一只“扶貧?!鄙氯粔褜嵉呐佟_@讓馬么乃高興得合不攏嘴,喜訊也很快傳遍整個村莊。
馬么乃家位于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也是甘肅省脫貧攻堅的重點縣。前幾年,馬么乃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俗話說:雌牛生雌牛,三年五頭牛?!编従玉R進良是村里養牛的老把式,卻也沒見過“一牛生三犢”的情況。“前陣子我看他家的母牛肚子不一樣,怕是雙胞胎,今天產下來更是意外,一牛三犢,這是村子里從沒聽過的奇事。”
養牛前,馬么乃一家靠種地為生,但種的小麥和油菜剛夠自家吃。為了生計,他在農閑時節外出打工,但收入卻始終游蕩在貧困線下。他家堂屋里最醒目的地方張貼著女兒的獎狀?!叭疫^好日子的希望都寄托在子女身上,總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p>
脫貧攻堅幫助他把命運重新掌握在自己手中。結對幫扶的鄉村干部一次次往他家里跑,幫他出主意、解決難題。2017年,當地政府發放精準扶貧產業補助,幫他家購買了一頭基礎母牛,農技部門派專人指導他養殖。第二年,這頭“扶貧?!本彤a下一犢,半年后牛犢賣了7000多元。
馬么乃回憶此事至今仍很興奮?!吧钣邢M耍∫欢ㄒ珊茫 ?/p>
此后他仿佛變了個人:給牛喂藥、打針、配料……從沒養過牛的他一點點學起。由于經驗不足,經常碰到養殖上的問題,他就向合作社里請來的畜牧專家求教養殖技術,一心要把牛養出名堂。

“現在,我每天早上5點多就醒來,看到滿圈的希望,渾身是勁。”指著牛棚里大大小小的8頭牛,馬么乃掰著手指開始算賬了:順利的話,今年可以出欄5到6頭牛,賣牛收入5萬多元,除去成本,利潤3萬元左右?!皼]想到我這個老農民也可以變身產業戶了!” 馬么乃高興地跟記者說。2018年10月,馬么乃全家徹底告別了貧困。
積石山縣畜牧局副局長張天昌介紹,近幾年積石山縣大力推行“糧改飼”,鼓勵農戶分散養殖和專業合作社養殖共同發展,全縣肉牛養殖數量和收益實現了較大規模增長。貧困戶通過政府的牛產業扶持獎補,家家都有增收渠道,戶戶收入都有增加。
抱著小牛犢,馬么乃思忖著,開春能不能購置更多基礎母牛。他還有一個新年愿望:希望今年能給村里也做點事,把養牛技術傳授給和他條件類似的村民,一道共同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馬么乃說:“現在政策這么好,只要不等不靠,踏踏實實地干,總能過上好日子。”
春節期間,不少市民走進鄉村,來到草莓種植大棚,體驗近郊鄉村采摘游的樂趣。
近日,記者在宕昌縣哈達鋪玉崗村草莓基地采摘園的大棚里看到,翠綠的草莓葉下,一顆顆草莓紅艷鮮嫩,散發著奶油清香。一只只蜜蜂在花叢中忙碌著采集花蜜。眾多游客在細心的采摘嬌嫩欲滴的草莓,溫暖的陽光照在溫室大棚里,讓人們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
大棚草莓成熟正當季,綠色天然、鮮嫩多汁的草莓引得眾多游客流連忘返。園區開放以來,積極探索鄉村旅游新模式,將農業與旅游業緊密結合在一起,主打近郊采摘游,每天都可以吸引眾多市民前來觀光采摘,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

“這里的草莓個大又甜,帶著孩子來曬曬太陽,摘摘草莓,生活特別愜意。外面的溫度很低,但大棚里溫度達到20度左右,給人提前進入春天的感覺,一邊摘著綠色無污染的草莓,一邊又香又甜的吃著,真好。”來自城區的市民趙女士說。
“我們公司是以草莓等瓜果蔬菜種植及儲存、加工為一體的農業開發綜合公司。先后在哈達鋪玉崗村、吉家灣村建立果蔬、大蒜等種植基地500畝,采取‘公司+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帶動模式,在玉崗村富民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草莓20個大棚,帶動貧困戶21戶。”隴南市榮成蔬菜銷售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軍介紹。
哈達鋪玉崗村草莓基地采摘園技術員李志杰說:“我手里拿的這個草莓是引進的新品種——‘紅顏’,屬于奶莓的一種,還有巧克力味(章姬)和白草莓(白雪公主)?,F在我們的草莓已經進入盛果期,蜜蜂傳粉,不打農藥,采摘周期長,有很多家庭居民、游客到這里采摘體驗?!?/p>
“我們是從蘭州來宕昌走親戚的,聽說這邊的草莓不錯,就過來帶孩子摘一籃,嘗嘗鮮?!崩钕壬鷰е迌阂黄饋淼讲葺畧@采摘草莓,共享天倫之樂,歡度春節。
“草莓售賣分兩種,一種由務工村民采摘裝盒,另外一種,由游客自助采摘。基地里共有20個大棚種植草莓,前來采摘的游客多,收入1天有1萬多元?!被毓芾韱T趙謝英說?!安葺畯慕衲?月采摘到6月,可以帶動更多群眾前來務工增加收入,春節前,公司給當地的務工貧困戶發放工資10.2萬元?!崩钴姼嬖V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