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鋼
甘肅省隴西縣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甘肅 隴西 748100
農村“三變”改革與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部署在全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貧困地區結合扶貧攻堅開展的十分重要的農村改革工作,當前正在農村如火如荼的進行,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沉睡的資源得到了開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和管理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變革,加快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步伐,為黨的十九大確立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好頭奠定了基礎。新時期的農村“三變”改革與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基本概念。農村“三變”改革是針對貧困地區,特別是集體經營性資產較少的貧困村,因缺乏發展集體經濟的資本,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路徑,盤活、激發集體、農戶一切可變資源資產要素活力,撬動社會資本投入,通過公司、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并惠及全體農民群眾收入的改革。資源變資產。即村集體以集體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自然資源和集體商鋪房屋、建設用地、機械設備、動產等可經營性資產的使用權,通過價值評估,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按股享有股份權利或合作經營固定資產收益分紅。即資金變股金。以各級財政及各部門投入到村集體及產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扶持類資金,在不改變資金使用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以合同或者協議方式,量化到村集體和農戶,通過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經營,村集體或農戶按股享有股份權利或合作經營固定資產收益分紅。農民變股東。即農民按平等自愿原則,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經營權,住房財產權,以及資金、技術、自有生產經營設施、農機具等生產要素,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經營主體,享有股份權利和股金收益分紅。

圖1 “三變”關系圖
2.基本內涵。“三變”改革可以用六盤水市委書記李再勇2015年5月14日在六盤水市“三變”改革專題會上的講話歸納為三個字:活、聚、富。通過實施“資源變資產”,有利于盤活農村資源,保證農村資產保值增值,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通過實施“資金變股金”,有利于整合各類資金發揮最大效益,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通過實施“農民變股東”,有利于改變農民生存形態、發展形態,有利于轉變農民投資方式、創業方式、就業方式、增收方式,讓農民群眾富起來。
3.核心要素。對貧困地區而言,完備可行的農村“三變”改革要有四個基本要素,第一,富民產業,對我省而言,就是圍繞“牛、羊、薯、藥、果、菜”六大支柱產業。第二,經營主體。即公司、合作社、家庭農場。第三,可變資產,即一切可經營產生收益的資產資源要素。無物不股、無奇不股、無人不股。第四,項目扶持,即各類扶持產業發展的涉農項目資金,以此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四個基本要素之間通過股份合作進行連接,實現無事不股。
4.要素關系。產業是“三變”的基礎,經營主體是“三變”的載體,可變資源是“三變”的條件,項目是“三變”的杠桿。

圖2 “三變”要素關系圖
1.基本概念。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是按照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在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的基礎上,按照股份合作的原則,將集體統一經營管理的資產折股量化到人,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等權能,實現農民按份享受集體資產收益的制度改革。
2.基本內涵。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以清產核資、資產量化、股權設置、股權界定、股權管理、政經分離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運行模式,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利益共享、保護嚴格、流轉規范、監管有力”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變過去村級集體資產“表面上人人有份,實際上人人無份”的局面。建立集體經濟組織,改變長期以來“以政代經、政經不分”的狀況;解決所有權主體虛置模糊的問題,分配方式由福利化分配變為紅利化分配;優化集體資產的管理運營模式,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3.核心要素。 核心要素是改革的基本程序和主要工作內容。主要有清產核資,摸清家底;界定成員,確認資格;設置股權,量化資產;建章立制,成立機構;落實權能,規范運行。
這兩項改革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形成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的運營機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改革的路徑、工作程序也基本相同,都需要進行清產核資、股份量化、組建股份合作經濟組織等。
第一,對象不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主要針對的是有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村,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將村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股份于成員,組建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農村“三變”改革實施的范圍是所有村組,重點是無經營性資產的貧困村,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民股份合作,即進行“三變”改革。第二,清產核資的范圍也有所不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產核資范圍是集體所有的資源資產資金,而農村“三變”清查范圍,不僅包括容易計量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而且還要組織對特色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進行調查摸底。第三,組建成立的股份合作經濟組織性質不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屬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而“三變”改革后成立的各類股份合作經濟組織不屬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是多種形式的農民股份合作經濟組織。
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三變”改革的前提、基礎和途徑。農村“三變”改革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補充和完善,是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是范圍和內容更廣泛的資源要素發揮、農村經濟振興、制度機制轉變、鄉村治理變革的綜合改革。兩項改革是也是當前農村重要的經濟體制改革,都屬于農村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調整完善和積極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