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芹,姚廣東
乳頭內陷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女性乳房畸形,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纖維乳管鏡可以明確診斷[1-2]。臨床上分為輕、中、重三度,重度乳頭內陷指乳頭完全埋在乳暈下方,無法使內陷乳頭擠出[3-4]。既往矯正乳頭內陷的方法有很多[4-6],目前為非手術和手術[7]兩種治療方法,對于重度乳頭內陷,術后復發時有發生,采用乳暈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荷包縫合矯正乳頭內陷,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是一種非常可靠的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在2014--2017年在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6例病人,均為女性,年齡17~40歲。未婚10例,已婚6例,先天性者12例,繼發性者4例,其中單側乳頭內陷5例,雙側乳頭內陷11例。輕度內陷者10例,重度內陷著3例。其中觀察組10例采用乳暈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荷包縫合矯正乳頭內陷,對照組6例只采用乳暈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矯正乳頭內陷。本研究獲滁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病人或近親屬對研究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手術方法
1.2.1麻醉 采用局部浸潤麻醉,用0.2%鹽酸利多卡因、1%腎上腺素、0.9%生理鹽水配成局麻藥約10 mL,于乳頭下方及乳暈兩側做局部浸潤麻醉。
1.2.2切口設計 在乳暈兩側各設計一菱形切口,頂點不超過乳暈外緣,蒂寬和長比例不超過1∶2(圖1a)。
1.2.3操作方法 沿設計線切開乳暈皮膚達皮下組織,將菱形組織瓣去表皮,保留真皮,形成兩菱形真皮脂肪組織瓣(圖1b),在乳頭上方縫8字牽引線向上牽拉乳頭,在乳頭下方及基底部位,采用銳、鈍性剝離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充分松解。切斷牽拉乳頭的異常平滑肌和攣縮纖維結締組織,術中注意盡可能保護乳腺導管,不影響術后泌乳功能,將兩瓣在乳頭下交叉折疊縫合(圖1c),填充固定于乳頭下方及乳暈基底部,然后用1--0絲線在距乳頭0.5 cm處,做荷包縫合,收緊乳頭基底部及乳暈外周組織,松開牽引線乳頭不回縮,檢查無活動性出血后分層間斷縫合切口(圖1d)。
1.2.4術后處理 乳頭周圍用敷料包扎固定,觀察乳頭及乳暈血供及色澤,術后3 d換藥,乳暈處皮膚切口7 d拆線。1個月內避免擠壓乳頭。
術后隨訪1周,觀察組10例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用游標卡尺測量,乳頭在乳暈平面以上至少10 mm,疤痕不明顯,無乳頭回縮,對照組6例病人乳頭在乳暈平面以上5~10 mm,其中有2例病人雙側乳頭部分回縮。術后半年,乳頭內陷明顯矯正,乳頭、乳暈感覺功能正常,哺乳期病人泌乳功能正常,療效滿意。乳頭多數呈圓柱狀,乳暈清晰,無乳頭或乳暈血運障礙。
3.1乳頭內陷的血供乳頭乳暈動脈血供主要由胸外側動脈分支及胸廓內動脈穿支供應胸廓內動脈第2~4肋間血管穿支與胸外側動脈的乳頭乳暈支分別從乳暈上、內方和外上方經腺體小葉之間到達乳頭乳暈基底部,然后在乳腺導管間上行供應乳頭乳暈;胸廓內動脈肋間穿支和胸外側動脈分支的淺層腺體穿支在皮下形成廣泛吻合,特別是在乳暈下形成皮下和真皮下動脈網,由此網發出分支供應乳頭乳暈;肋間動脈穿支與胸肩峰動脈未見有分支供應乳頭乳暈。
3.2乳頭內陷的病因①原發性乳頭和乳暈的平滑肌發育不良:乳頭有15~20個輸乳管的開口,輸乳管周圍有平滑肌纖維,內陷的乳頭被圍繞輸乳管和插入乳頭真皮的肌纖維束向內牽拉,這些肌束的質地與輸乳管有明顯差別。②原發性輸乳管本身發育不全:發育不全的輸乳管未能導管化表現為條索。乳頭下缺乏支撐組織的撐托,也是乳頭內陷的原因。③其他因素:通常繼發于乳房的腫瘤,炎癥,外傷或乳房手術后瘢痕的牽拉,或是巨大乳房下垂等。
3.3治療方法有非手術和手術兩種非手術方法有埋線法、牽引法[8-9]、負壓吸引、懸吊法、擠壓法等,手術方法有:荷包縫合乳頭成形術、梭形切口乳頭成形、多V乳頭成形術、乳暈四角星切口乳頭內陷矯正術、乳暈中心填塞隆起乳頭再造術[3,10]等。
3.4重度乳頭內陷的手術目的一是改善乳頭外形,二是盡量保留乳腺管的完整。方法有改良新月形瓣技術[11]、脫細胞異體真皮或人工真皮填充法[12]等。以往的乳頭內陷整復術術后乳頭外形不理想[10],采用乳暈去表皮真皮脂肪瓣充填加雙重荷包縫合法[11],彌補了上述不足,封閉了乳頭回陷的通道,手術改善了乳頭挺拔度,最大程度恢復乳頭外形及哺乳功能并保留了乳頭感覺功能,具有切口疤痕小、創傷輕微、操作簡單易行、效果確切、不易復發和并發癥少等優點,可考慮臨床推廣。
(本文圖1見插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