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祖父梁漱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口述/梁欽寧 整理/玉 然
我的祖父梁漱溟1893年農歷九月初九出生在北京的一個官宦人家書香門第,本名梁煥鼎,后以漱溟行世。
祖父后來以“大儒”身份為人熟知,可是他兒時卻不曾讀經,20歲才讀《論語》。他的父親梁濟(字巨川)是個開明舉人,給了孩子很不一樣的教育——沒有讓孩子上私塾,而是請了個家庭教師來教家塾,按照自己的想法教孩子,教《千字文》《百家姓》《地球語言》這類知識性的東西。之后又送祖父上了北京第一家西式小學,雖是清朝末年,可學校已經教英文了。
梁濟對國事非常關注,贊成君主立憲,經常在家和朋友高談闊論,允許兒子旁聽并發表看法。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祖父年少時就建立起了有主見的人格,有了獨立的思想,“一是思考人生問題,二是思考社會問題”。他曾說:“我很早就有我的人生思想,約十四歲光景,我胸中已有了一個價值標準,時時用以評判一切人和一切事,這就是凡事看他于人有沒有好處,和其好處的大小,假如于群于己都沒有好處,就是一件要不得的事;掉轉過來,若于群于己都有頂大的好處,便是天下第一等事,以此衡量一切,并解釋一切,似乎無往不通。”透過這句話,似乎可以為祖父一生的行止找到一些合理的解讀。
祖父在中學最末一年,1911年,班上來了個革命黨人,叫甄元熙,他后來當過廣東大元帥府秘書。大家知道革命黨人贊成共和制度,祖父受他父親影響贊成君主立憲,但他倆是好朋友,互相交流和影響。甄元熙很厲害,把祖父影響到了同盟會京津支部,并且參加了一些地下活動,用祖父的話說:“鬧了些手槍炸彈的把戲。”他們把手槍和炸彈藏在北京東單一個小賣部,準備對清廷動手,可還沒有等他們行動,辛亥革命就勝利了。
在中學畢業這一年,祖父沒有投考任何一所大學,而是跟著甄元熙來到同盟會辦的《民國報》出任編輯兼記者。那時甄元熙是社長,總編輯叫孫炳文。祖父有一次請孫炳文題寫扇面,孫炳文就用了“漱溟”兩個字,祖父覺得這個名字挺好,此后越用越順,本名反而被漸漸淡忘。
由于職業的關系,祖父經常出入于民初各政黨團體的本部,參加各種政治會議,采訪各式政界人物,耳聞目睹了一幕幕政治丑劇。在報社干了一年多后,他對此深感苦悶和失望:“對于‘革命’‘政治’‘偉大人物’……皆有‘不過如此’之感。有些下流行徑,鄙俗心理,以及尖刻、狠毒、兇暴之事,以前在家庭、在學校所遇不到的,此時卻看見了;頗引起我對于人生感到厭倦和憎惡。”
于是,1913年春,祖父辭去《民國報》記者之職回到家中,一頭鉆進了佛經佛典,過起了隱居生活,并且有了出家之念。但是父母尚在,祖父不好采取行動,他就開始吃素、自學。
1915年年底,祖父的表舅張耀曾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請祖父任他的機要秘書。祖父時年22歲,與同為張耀曾秘書的40歲的沈鈞儒成為同事。在此期間,祖父寫下了影響他一生的重要長文——《究元決疑論》,此文評議古今中外諸子百家,獨崇佛法,在當時的《東方雜志》連載三期,引起了學界的廣泛注意。第一任教育總長、后來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十分欣賞此文,于是力邀祖父來北大教印度哲學。
祖父是在1916年和1917年年初得到蔡元培邀請的,由于工作原因先請人代課,正式到北大執教已是1917年12月了。在這之前,他其實是準備到湖南衡山出家。但他從北京到湖南的路上,看到兵禍連連、民不聊生的慘狀,甚為震撼。世間困頓,自己怎可心安于精神一隅?于是他暫時放棄了出家的念頭,寫下了《吾曹不出如蒼生何》。
他帶著這篇長文回到了北京,組織國民息兵會,號召大家起來反對戰爭,反對軍閥。他把那篇文章自費油印成小冊子,在北大及社會上散發。這個行為首先引起了舊派人物辜鴻銘的注意。當時祖父是把小冊子放在北大教師閱覽室的雜志架子上,辜鴻銘拿來看過之后,留下一句話:“有心人哉?!毙屡扇宋锖m看到后,在日記中寫道:“梁先生這個人,將來是要革命的?!?/p>
初到北大執教的時候,祖父問蔡元培和陳獨秀,他們對孔子是什么態度。當時新文化運動已經形成浪潮,批孔已經非常廣泛。蔡元培卻回答說,他們不反對孔子。梁漱溟立刻言明,自己不但不反對孔子,他這次來,就是要替釋迦和孔子說個明白,不做旁的事情。就這樣,祖父登上了北大講堂。
祖父身上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文化使命感。他在北大7年,正值新文化運動風起云涌之時。眾所周知,新文化運動中有新派和舊派,新派主張“民主”與“科學”,用西方文化替代中國文化。祖父對“民主”和“科學”是舉雙手贊成的,但對于新派全面揚棄中國文化的態度不予肯定,舊派又根本看不上眼,因為他們已經被陳獨秀等人三言兩語就駁得體無完膚,這樣一來,祖父就只有自成一派。他對中國文化、印度文化、西洋文化做比較,寫了著名的《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從中他得出結論:世界最近的未來,是中國文化復興。這本書是在新派和舊派斗爭的夾縫中被逼出來的。
《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經發表,祖父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新儒學的開啟者”,而且影響到了海外,同時也引起了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注意。時任山東省議長王鴻一邀請祖父到山東演講,還給他介紹了很多民國重要的實權人物,如閻錫山、馮玉祥等。馮玉祥1924年曾請祖父給他在南苑練兵的5個旅各講了一次儒家哲學,營以上的官佐必須參加,每次馮玉祥都親自陪同。當時韓復榘是團長,也聽了祖父的演講,這為后來祖父在山東做鄉村建設得到他的幫助埋下了伏筆。
祖父在北大執教期間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即“五四運動”。祖父支持學生愛國運動,但堅決反對學生的縱火、打人之舉。當游行的學生火燒趙家樓后,他于5月18日在《國民公報》發表文章《論學生事件》,指出:“打傷人是現行犯,是無可諱的??v然曹(汝霖)、章(宗祥)罪大惡極,在罪名未成立時,他仍有他的自由。我們縱然是愛國急公的行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v然是國民公眾的舉動,也不能橫行,不管不顧?!彼J為“這實在是極大的毛病。什么毛?。烤褪菍n欁约翰还軇e人,這是幾千年的專制養成的”?!斑@個毛病不去掉,絕不能運用現在的政治制度,更不會運用未來社會改革后的制度。質而言之,就是不會作現在同以后的人類的生活。不會作這種生活,不待什么強鄰的侵略,我們自己就不能在現在世界上未來世界上存在?!?/p>
縱觀整個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胡適等人高舉“民主”“科學”旗號,卻忽略了法治,而祖父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第一個站出來呼喚法治,于百年前的中國無疑有著重要意義。甚至可以說,這是中國現代法治道路的起點。
祖父是一介文人,卻最是心憂家國天下。時局紛亂,百姓流離,中國向何處去?苦苦思索之后,他意識到,中國是農業國家,中國的文明是農業文明,要想解決中國問題,就必須先解決農村問題。
祖父迫切地想把他的知識與理念運用到社會改造的實踐中去。
1924年,他主動離開北大,與王鴻一籌辦曲阜大學、重華書院等,其間他一直在觀察這些官員建設鄉村的情況。1928年,主政廣東的李濟深邀請祖父去廣東進行鄉治實驗,祖父欣然前往。但是,廣東的政局很快發生變化,因為鬧矛盾,李濟深被蔣介石軟禁,祖父的實驗隨之失敗。1929年,祖父又應王鴻一的盛邀,前去河南搞村治學院,但是剛過一年,中原大戰爆發,戰爭的中心就是河南,他的實驗再次破產。中原大戰之后,韓復榘出任山東省政府主席,便邀請祖父和河南村治學院的原班人馬在山東搞起了鄉村治理,并從省政府先撥款10萬元,作為他們在山東的鄉村建設經費。
1931年春,祖父躊躇滿志地來到山東鄒平。
在鄒平期間,他實施了一系列“新”舉措:舉辦鄉村教師假期講習班,通過培訓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鄉村建設;舉辦農產品展覽會,展出改良農具、改良作物、家禽品種等2800多種,培育民眾對鄉村建設的感性認知;進行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從國外引進品種先進的豬、雞等,與國內的品種雜交,培育出更優良的品種,同時引進棉花、小麥、高粱、大豆,各種果樹、桑蠶等一大批改良品種;創辦鄉農學校,啟發引導農民自覺地、有組織地進行合作改良,等等。
但祖父的“鄉村建設”有更大的宏愿:“建設一個新的社會組織構造,即建立新的禮俗。”“只有鄉村有辦法,中國才算有辦法。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教育上都是如此?!弊娓傅倪@句話,我認為現在依然有效,現在又提出鄉村振興,就是因為現在鄉村是中國最落后的那一塊地方。
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祖父的鄉村建設被迫中止。但是鄉村建設卻給他帶來了全國性的聲譽,國民政府聘請他為國防最高參議會參議員。
1938年1月,祖父以國防最高參議會參議員身份訪問延安,8次與毛澤東會談,其中6次長談都在3個小時以上甚至徹夜。關于他們交談的內容,首先是毛澤東給他分析了中日戰局,即后來成書的《論持久戰》的論點,對此祖父非常認可,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對中日戰爭前景的判斷;同時兩人又談日本人被打跑以后,國家如何去建設,祖父自然是談他的“鄉村建設”,并且把自己的《鄉村建設理論》一書送給了毛澤東,但是毛澤東對此書中觀點并不認同。后來我們在中央檔案館找到毛澤東當時寫給艾思奇的一個便條:梁漱溟的《鄉村建設理論》“有許多怪議論,可去找他談談”。毛澤東強調階級斗爭,而祖父認為中國沒有階級只有階層,中國社會是上下流轉相通的社會。兩人對于中國社會的認識是截然不同的,這為他們后來的爭執埋下了伏筆。
1939年,祖父和學生及友人從大后方深入敵后,到6省8個區域去考察,風餐露宿,歷盡艱險,歷時8個月。這8個月讓他看到了抗日戰爭的艱苦性,也看到了很多問題,他說:“總括三句話。第一是老百姓真苦;第二是敵人之勢已衰;第三是黨派問題尖銳?!?/p>
當時國民黨和八路軍經?;ハ嗤狄u。祖父有一個學生是國民黨人,在護送祖父之后返回的路上因為發生摩擦被八路軍殺死。祖父十分痛心,他認為,國共兩黨的矛盾近則妨礙抗戰,遠則重演內戰,兩黨之外的第三方零零散散,誰都盡不上力,需要聯合起來。
1939年11月,祖父回來后先在成都見了蔣介石,對蔣介石做了報告,但講到黨派問題時,蔣介石卻說有事,讓他回到重慶再說。在成都他還見到了國共以外第三方的人物如晏陽初、黃炎培等人,向他們表達了這層意思。到了重慶,祖父又找沈鈞儒、鄒韜奮等人商討,同時也和中共方面交換了意見。之后,祖父穿針引線發起成立了統一建國同志會。這是一個不屬于國共雙方勢力的松散型的第三方表達。
1940年12月24日清晨,祖父拿出報紙看到最新的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名單,發現雖然參政會在擴大,但是有別于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第三方的參政員卻在減少。而且那時黨派矛盾更加加劇,尤其1941年1月皖南事變爆發,祖父不忍看到團結抗戰局面毀于一旦,于是挺身而出,奔走于國共之間,力圖挽救危局。同時他也認識到,必須增強第三方的力量,使之成為決定政局的重要砝碼,于是立即和黃炎培、張君勱等人商量對策,最后決定把三黨三派結合起來成立一個民主政團同盟。
張君勱提出一定要在國民黨勢力控制之外的區域成立言論機關,自然而然就想到了香港。隨后,祖父作為民盟代表去香港辦了《光明報》。去香港過程非常曲折,重慶控制嚴格,不賣給祖父機票,他沒有辦法,只能坐車往桂林,再輾轉去香港。在路上,檢查站把車攔下,請他下來“喝茶”,整車的人都只得在那里暫時住下。直到檢查站請示得到回應說第二天放行,他才得以脫身,來到桂林。當時正好是李濟深負責,是李濟深的秘書親自給航空公司打電話擔保,航空公司才把機票賣給祖父,他才得以到了香港。
來到香港,湊的經費很快就用完。正當犯愁時,有一天,祖父遇到了中共在香港負責報社的范長江。祖父在離開重慶前一晚曾和周恩來有過溝通,周恩來告訴他有困難可以找范長江。范長江問祖父報紙為何還沒有出,祖父直言經費不足,范長江稱有一位南洋僑領愿意捐5000元,祖父只用寫個收條就好了。這5000元真是雪中送炭,立刻被用于辦報。后來再看,這5000元實際上就是中共給的,但是因為民盟的性質,范長江不便言明。
于是《光明報》辦了起來,祖父任社長,請俞頌華擔任總編,請薩空了(后來得知薩空了也是中共地下黨)出任總經理。1941年9月18日在香港刊登成立宣言及十大綱領?!豆饷鲌蟆沸麄鲌猿挚谷眨磳ν讌f,提出實行民主,勵行法治,尊重學術自由與保障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自由等主張。
蔣介石風聞民盟在香港的舉動,立即派人前往加以制止,首先派了一個國民黨海外部部長跟港英當局談,緊接著,孫科又到香港,稱民盟是在搞“第五縱隊”。港英當局答應蔣介石政府對《光明報》予以“特別關照”,因此在審查報紙時,常常刁難。最后,多虧薩空了熟悉香港法律,將成立宣言和十大綱領都以廣告的形式發出,因為廣告不被審查。
關于宣言和綱領還有一件很尷尬的事,就是作為民主政團同盟主席的黃炎培不愿意在宣言和綱領上署名,導致民盟成立的宣言和綱領等重要文件沒有領導人具名。祖父對黃炎培的做法非常不滿,后來黃炎培自愧無法勝任民盟主席的職務,半年他就辭掉,改由張瀾來擔任了。
同時蔣介石還通過其他渠道對祖父施加壓力,勸他回重慶,有話可以當面說。蔣介石甚至讓青幫頭子杜月笙出面,請祖父“喝茶”。據祖父回憶,杜月笙向他展示了一刀削蘋果的“絕技”,并稱愿意親自陪他回重慶去見蔣介石,但是被祖父拒絕。后來杜月笙再約,祖父就不答應了?!豆饷鲌蟆肪褪窃谶@種氛圍下辦的。辦報時日本人也打了過來,先是轟炸,接著香港就淪陷了。據薩空了回憶:有一次碰到轟炸,大家都慌慌張張找地方躲藏,只有祖父神情自若,既不躲也不藏。這讓他們深感意外。
1941年年底香港淪陷后,報社成員只能前往澳門,祖父說是抗日的江湖豪杰吳發仔幫助他們一行人撤出香港的。當時準備了15艘船,同船的還有范長江。這15艘船有14艘被海匪洗劫,只有祖父乘的這一艘沒有,所以祖父一生遇險多次,但確實都是逢兇化吉。此前在1939年去敵后視察的時候,就差點和日軍碰面,他們躲在山洞里,向洞外望去已經看到日軍的軍靴,都已經準備和日本人拼命了,還好日本人沒有進洞。還有一次祖父騎馬,馬失蹄墜落山下,人卻毫發無損。
祖父從香港脫險來到桂林后給兩個兒子寫信,記述了當時的心理狀況,他說:“我乃可以死的,現在則不能死。又今后的中國大局以至建國工作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為之改革。那是不可想象的,萬不會有的事?!彼允沁@種信念支撐著他。
抗戰勝利后,國共達成“雙十協定”,表面波瀾不驚,實則暗潮洶涌。
1946年6月底,民主同盟和各界人士在昆明發起萬人簽名運動,要求和平。雖然民主同盟一再聲稱自己并非暴力團體,只以和平方式爭取民主,反對暗殺和暴動,但南京國民政府卻密令逮捕、暗殺民盟負責人,制造了血腥的“李聞慘案”。當時祖父在南京民盟總部主持日常事務,得知噩耗后,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痛斥:“特務們,你們還有第三顆子彈嗎?我在這里等著它!”他發表了《民盟秘書長的談話》,并說:“我要連喊一百聲‘取消特務!’”
同年10月10日,祖父在上海見到了周恩來。民盟希望共產黨方面能夠回到談判桌上,周恩來對他說,國民黨方面已經開始搞一些摩擦,甚至包圍解放區,共產黨是有底線的。祖父連夜坐車回到南京,想為和談再盡一些力,但下車就從趕來采訪的記者口中得知:國軍已攻下張家口。祖父脫口而出:“一覺醒來,和平死了?!边@話被記者聽到,刊在了第二天的頭版頭條上。
但是祖父還是不放棄從中調停,后來民盟拿出了一個“使雙方的方案都不算”的調停文件,文件簽完字以后,分送國共雙方和美國馬歇爾特使。但沒想到一向溫和恭謙的周恩來看過之后大怒,斥責民盟未遵照雙方約定,沒有與中共打招呼,便提出實質上有偏向國民黨嫌疑的方案。祖父從未見周恩來發如此大的脾氣,趕快撤回這個文件。這件事對祖父打擊很大,他覺得自己作為一介書生游走在政黨間確實不適合,所以后來國共開戰后,他就宣布脫離民盟。
此后,祖父深居簡出,但仍心系天下蒼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3年全國政協常委擴大會上,他因公開批評政府的重工輕農政策,受到不公正批判。從此他遠離政治。
及至“文革”,他被定為“地主資產階級分子”,理所當然地被排在了受批斗之列。1966年8月,一群紅衛兵小將氣勢洶洶地前來“抄家”。祖父立在院中,靜靜看著大量祖傳書籍、字畫、手稿被紅衛兵焚為灰燼。近20年后我問祖父:“‘文革’抄咱們家時,您生氣嗎?”他很淡然地回答:“不生氣?!蔽殷@訝地追問道:“為什么呢?”他平靜地說道:“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跟他們生什么氣?!笔聦嵣?,祖父向來不為一己之私而計較,對這個世界,他的內心更多的是悲憫。
“我的生命就系于責任一念?!彼谕砟晏谷蛔灾^,“我不單純是思想家,我是一個實踐者……我一生是拼命干的”。他甚至感喟“此生有盡愿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他是積極的入世者。但他所有入世的實踐,都是希冀這個世界“一天天往好里去”,其中沒有摻雜絲毫的個人欲念,此種境界,正與佛家的“無我”相暗合,也體現了佛家“濟世度人”的情懷。
佛者,一腔悲愿以持世也。
1988年,祖父梁漱溟去世,享年95歲。他彌留之際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很累,我要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