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虹,王麗燕,李勝兵
(1.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 檢驗科,浙江 嘉善 314100;2.嘉興市第二醫院 檢驗科,浙江 嘉興 31400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 感染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病。大量研究證實,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的致病因素,并被WHO列為第一致癌原[1-2]。因而早期篩查并發現Hp感染,從而采取有效的治療及根除措施,對預防其感染導致的消化道疾病及癌變具有重大意義[3]。導致Hp感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個體非病理性主客觀因素對Hp感染的影響尚不清楚。本文觀察健康體檢人群Hp感染情況,分析Hp感染與相關疾病和非病理因素的關系,以探討導致其感染的影響因素。
1.1 對象 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4月在嘉興市第二人民醫院和嘉善縣第一人民醫院的健康體檢人員2860例,均進行Hp和胃鏡檢查;其中男性1272例(占44.5%),女性1588例(占55.5%),年齡21~71歲,平均35.8±21.5歲。
1.2 方法
1.2.1 Hp抗體檢測 體檢人員均于早晨空腹采集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Hp尿素酶抗體檢測試劑盒(北京康美天鴻公司)測定Hp抗體。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2.2 呼氣試驗 體檢者空腹對準試管吹氣,迅速蓋好試管膠蓋,作為基線呼氣樣本。溫開水漱口后口服1粒13C-尿素膠囊,為保證13C-尿素在胃內均勻分布,囑被檢查者平臥后翻身。30 min后再次收集呼氣樣本。使用ZC-202 型13C 質譜儀測定服13C-尿素前后呼氣樣本。結果采用歐洲標準,DOB≥5 為Hp陽性。13C-尿素及質譜儀由合肥眾成生物工程設備公司提供。
1.2.3 影響因素及胃十二指腸疾病調查 自行編制問卷調查體檢人員吸煙、飲酒、熬夜、工作性質等情況。判斷標準:吸煙指數大于30者(每天吸煙支數×吸煙年數)為吸煙者[4];飲酒量折算成乙醇量(1drink≈28g乙醇)[5],本研究以每月飲酒>3drink為飲酒者;每周至少3天23點以后睡覺為熬夜者;從事行政管理以及辦公室工作或者技術人員等為非體力勞動者。同時根據胃鏡檢查結果紀錄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病情況。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應用SPSS 13.0軟件,兩個或多個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Hp感染情況及臨床狀況分析 2860例中Hp抗體檢測陽性780例(27.27%),呼氣試驗陽性273例(9.5%)。所有體檢者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檢出538例(18.8%),其中呼氣試驗陽性者243例(89.0%),包括單純急慢性胃炎34例,單純胃潰瘍74例,單純十二指腸潰瘍85例,合并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50例;呼氣試驗陰性者295例,發生率為11.4%,顯著低于呼氣試驗陽性組(χ2=17.66,P<0.001),包括單純急慢性胃炎123例,單純胃潰瘍38例,單純十二指腸潰瘍49例,合并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85例。呼氣試驗陽性組單純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均顯著高于而單純胃炎發生率顯著低于陰性組(χ2=14.51,7.22,21.35;P<0.01)。
2.2 Hp感染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有飲酒、抽煙或熬夜習慣者1365例,其中男性1005例(79.01%),女性360例(22.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有兩種及以上行為習慣者719例(52.67%),一種習慣者646例(47.33%)。1176名非體力勞動者有以上生活習慣723例(61.48%),1684例體力勞動者有以上生活習慣642例(38.1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以上行為習慣者在各年齡段中所占比例為:20~29歲413例(70.36%),30~39歲394例(63.14%),40~49歲308例(40.96%),≥50歲250例(27.87%)。<40歲年齡段有飲酒、抽煙或熬夜習慣的比例顯著高于≥40歲年齡段(P<0.05)。進一步結果顯示,飲酒、抽煙、熬夜、男性、非體力勞動及年齡<40歲者aHp和呼氣試驗(+)率分別比不飲酒、不抽煙、不熬夜、女性、體力工作及年齡≥40歲者高(均P<0.01)。與無飲酒、抽煙或熬夜組比較,有一種以上習慣的兩組aHp(+)率和呼氣試驗(+)率均顯著升高(均P<0.01)。4個年齡段中,隨年齡增加,aHp和呼氣試驗(+)率均呈顯著降低趨勢(P<0.01),≥40歲組aHp和呼氣試驗(+)率均低于<40歲組(P<0.01)。見表1。

表1 生活方式相關因素及對Hp感染的影響
注:組內比較,*P<0.01,△P<0.05;與<40歲組比較,▲P<0.01。
2.3 Hp感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飲酒、吸煙、熬夜、男性、非體力勞動、年齡<40歲作為Hp感染的危險因素均具有較高的OR值(P<0.05)。見表2。

表2 影響因素與Hp感染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顯示,Hp感染可引起胃和十二指腸粘膜炎癥改變,細胞更新加快,使其抵抗外界損傷的能力下降,導致細胞癌變的機會增加,Hp能突破胃壁完整的保護屏障,在胃黏膜表面定植,破壞胃上皮細胞等結構,產生各種炎癥細胞及介質,并引起強烈的炎性反應,導致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1,2,6];因此,Hp感染是重要的胃癌啟動因子、胃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6-7]。Hp感染是全球性健康問題。目前,隨著臨床和實驗室對Hp認識的深入以及測定人群范圍的擴大,Hp感染具有較高的檢出率,據報道在自然人群中達到50%以上[8]。Hp抗體檢測是調查大范圍人群Hp感染和流行病學調查的篩查試驗,而13 C-尿素呼氣試驗則是檢測Hp感染的金標準[9]。本次調查發現,Hp抗體的陽性率為27.3%,呼氣試驗陽性率為9.54%,構成比為35.0%,表明大多數人為既往感染,調查期間實際感染者比例較低;而本文中Hp感染率與不同學者報道[10-11]差異較大,可能與人群構成、地區和生活習慣等差異以及樣本數量有關系。調查中,呼氣試驗陽性者中胃、十二指腸炎癥或潰瘍的總發生率為89.0%,遠高于呼氣試驗陰性者11.4%的發生率;從疾病的構成情況看,呼氣試驗陽性者單純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率明顯高于陰性者,而單純胃炎的比例則明顯更低。以上結果表明,Hp感染可能是導致被調查者胃、十二指腸炎癥或潰瘍的重要因素,而胃、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Hp感染的關系更為密切,這與眾多研究結果符合。
多數研究表明,Hp感染的人是唯一傳染源,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糞-口,口-口和胃鏡途徑[8];因此遠離傳染源或切斷傳播途徑是防治Hp感染的根本措施。然而,對于Hp傳染源的識別實際上無法做到,而現實中有很多主、客觀因素可能成為Hp感染的危險因素,從而給Hp感染防控帶來困難。吸煙、飲酒和熬夜對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12-14];而工作性質的差異勢必導致前述因素性質和頻率的改變,從而影響機體的抗感染能力。因此,本研究將吸煙、飲酒、熬夜及工作性質等情況作為主要影響因素納入。既往研究顯示,Hp感染與吸煙和飲酒有一定關系[11]。本調查中,飲酒者、抽煙者、熬夜者、男性、非體力勞動者和年齡<40歲者中,其Hp抗體和呼氣試驗陽性率均顯著升高。一個很重要的發現是,在體檢者具備飲酒、吸煙或熬夜等1~3種因素下,呼氣試驗陽性率顯著增高。分析這些影響因素還發現男性者、非體力勞動者或者年齡較小者其飲酒、抽煙或熬夜的比例分別顯著高于女性者、體力勞動者或者年齡較大者。以上結果表明抽煙、喝酒、熬夜、男性、非體力勞動以及較低年齡的被調查者可能是引起Hp感染的重要原因,而這些人群可能成為Hp感染的高發人群。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抽煙、喝酒、熬夜、男性、非體力勞動是Hp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以40歲作為界限,年齡降低也是Hp感染的危險因素。因此,本研究認為,年齡較小者或者男性相對于年齡較大者或女性,多數人可能更多喜好或者更多機會接觸家庭之外的應酬、聚會等;而非體力勞動者也可能因工作壓力大、加班以及有相對較高的收入等因素,可能參與應酬、聚會的機會也增大,一般來說,在飲酒的同時可使抽煙的機會和抽煙的劑量增加。基于上述多種原因,這些人群接觸Hp傳染源和傳播途徑的機會大增;同時喝酒、抽煙、熬夜機會增加,生活不規律等更可能導致機體受到影響、免疫功能降低,從而使感染Hp的風險增大,嚴重者甚至出現胃十二指腸炎癥或潰瘍。鑒于此,對于年齡較小的非體力勞動的男性群體,減少飲酒、抽煙和熬夜的頻率,可能有利于降低Hp感染的風險。
因此,對于本地區有飲酒、吸煙、熬夜習慣以及從事非體力勞動、年齡較小的男性人群,可能更應注意加強Hp感染檢測,以達到早發現、早干預的目的,有助于減少Hp所致的相關疾病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