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隱

最近我發現幾乎每個老師上課都喜歡提問,有拿著成績單有針對性地提問成績極好或者極差的同學的;也有隨機抽學號的——“今天3月4日,那就請12號起來回答吧。”剛開始我總是摸不清楚這位老師點名的規律,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統計,我悟出來了!3月4日意味著老師可以點7號、12號、34號……也有“今天學習錢鍾書的課文,姓錢的同學起來說說你對錢鍾書先生了解多少……啊?不知道?你到底是不是老錢家的人啊?”或者“今天講杜甫的詩,姓杜的同學起來回答一下……沒有姓杜的嗎?那就姓李的吧,李白可是杜甫的偶像呢”。還有很多英語老師通用“This line,go on”的開火車式提問……
我初二的語文老師是一個快要退休的老教師,人送外號“楊老太”。你上課開小差也好,睡覺也好,小聲講話也好,只要你回答得出她的問題,她就微笑著叫你坐下,當作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但如果你答不上來,那肯定要遭殃,楊老太會把手中的課本“啪”的一聲扔在講臺上:“什么都不懂,在下面做什么小動作呢?”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如果你不能保證回答得出問題,還是乖乖地聽課吧。
還有,每次老師提問某個同學時,下面一般都會有很多熱心的“志愿者”喊出答案。在我不太確定的時候,我都會糾結到底要不要報出他們提供的答案。畢竟有些同學喜歡坑人,老師讓我回答簡答題,他們竟然說“選C”,安的都是什么心?
所以在聽到別人喊答案的時候,我的心理活動通常就是“你說選B就是B啊?我跟著你說了,那豈不是很沒有面子”,接著是“我一定要想出一個正確的答案亮瞎你們”,然后就是“哎,好像B是對的,要不我說選B吧?可是老師都聽見他們講的了”。最后我深吸一口氣,面對老師期待的目光大聲說:“對不起老師,我不會。”哈哈,我可是要干大事的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我知道有些人臉皮薄,超級不喜歡被老師提問,一站起來就會緊張得什么答案都想不出來。其實并沒有多少人在乎你答對還是答錯了,很多你覺得尷尬丟臉的時刻,別人轉頭笑笑就忘了。仔細想想,你還記得前面的某某某上次摔倒的樣子嗎?你會因為別人答錯了一道題就看不起他嗎?
好吧,這一段純屬我為我自己上課回答問題喜歡胡扯瞎掰一通找的借口。
每次老師說要提問的時候,大家就會在老師掃視的目光中紛紛低下頭。而我總是會在同桌耳邊一直念她的名字,讓她飽受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一直念一直念,結果,我就被老師叫了起來。
上政治課的時候,我不小心抬頭的一瞬間跟老師對視了。老師非常滿意地點了我:“第三排戴眼鏡的女生起來回答一下。”我在所有同學和老師的注視下,默默地摘下了自己的眼鏡,然后用肘部撞同樣戴著眼鏡的同桌:“哎,老師叫你回答問題呢。”
某次閑聊時,一名同學突然說:“我發現語文老師很喜歡提問你。”噫,好像還真是這樣的。
就拿周一來說,我壓根兒就沒聽老師在講什么。看到課本里的《垓下歌》的時候,我就想起劉邦寫的另外一首作品,名字到底是什么,我想了很久都想不起來。我只記得內容是劉邦想立劉如意為太子,卻被呂后等人阻攔。面對戚夫人的哭泣,劉邦用這首帶有楚辭遺風的作品表達了自己的無可奈何和對戚夫人的情誼。
我想著想著就入了神,甚至一路聯想到了戚夫人最后的凄慘死狀……所以說意識流這種東西,真的是一發不可收拾。
直到語文老師說“每個人對劉邦與項羽之間的較量都有不同的看法”,我才從自己的世界里醒過來。我心里陡然升起一種不好的預感,這時前桌還轉過頭不懷好意地朝我眨了眨眼。
語文老師說完這句話,就陷入了沉默,我心里警鈴大作。
“現在我們接著看下一段。”語文老師結束了沉默,我的危機也解除了。我既感到輕松又有點遺憾,真是的,害得我白緊張了半分鐘。
“這篇《垓下歌》寫得太精彩了,把項羽當時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她掃視全班,我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
“這篇課文就講到這里了。”警報解除,我松了一口氣。
“那就請一位同學來評價一下項羽跟劉邦吧。”語文老師忽然看向我,雖然我早就有了準備,但還是被她嚇了一跳。好吧,手起刀落,給我來一個痛快的,不然我遲早得被嚇出心臟病。也許是老師聽見了我心里的渴求,果然點了我。我站起來,把我在心中組織了好幾遍的答案說了出來。我記得當時說的是:“我覺得劉邦勝之不武,項羽輸得坦坦蕩蕩,項羽雖敗猶榮。”天哪,我真是太佩服我自己了,居然能想出這么厲害的答案。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么被提問的總是我?”我最喜歡的數學老師曾叫我背雙曲線的概念,我斷斷續續地背了近10次,老師還是一直說:“錯,重來!”她還會在點名表上找好一會兒,然后叫我的學號讓我上去做題。
歷史老師翔哥在某一次交談中匪夷所思地問我:“這個你不知道?我上課時都強調好幾遍了!”后面還補了一句,“不知道你上課時都在搞什么!”聽到這句話,羞愧之余的我也意識到自己即將遭殃。果不其然,下一節課我就被點名“起來回答一下”。可能是因為我的歷史成績一直都很好,所以期中考試后老師直接在班上說我是第一名。我既羞愧又尷尬,在老師投來的贊許的目光和同學們的掌聲中頻頻擺手,不停地說“不是我,不是我……”
我突然想起我讀五年級時的語文老師,她總說我是她最器重的學生,每一節課必定會提問我。這個問題比較難,就讓我回答一下;別人的回答她不滿意,就讓我補充;甚至有時候當堂完成的作文她都沒有批改,就讓我上去念。
所以,我不禁困惑:為什么被提問的總是我?
我想了很久,想起幼兒園的一件事。每個小朋友都會分到半截玉米,而老師給了我一整個玉米。這對于不愛吃玉米的我無疑是一種折磨,我總是一邊哭一邊拼命地像吞藥丸一樣把玉米咽下去。直到長大后的某一天,我才懂得老師是因為喜歡我,才會給我一整個玉米。
看了這么多關于老師上課提問的情節,你有沒有一種熟悉感呢?畢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