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牛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消滅了六國,結束了中國長達五個半世紀的混戰局面。嬴政認為,自己的功業已經超過了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過去最高統治者的稱號“王”與“帝”,都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偉大,于是,他在三皇和五帝中各取一個字,稱自己為皇帝。
就這樣,嬴政成了始皇帝,古往今來的第一位皇帝。在這位至高無上的始皇帝看來,自己的子孫自然將是二世皇帝、三世皇帝,子子孫孫,必然可以一直做一千世、一萬世皇帝了。
這時,六國雖然已經滅亡了,但仍然遺留下很多過去的貴族。這些人中,很多人心里還藏著亡國恨,他們希望有一天能夠為祖宗報仇,重新恢復往日的國家。張良就是這樣的貴族。
張良,表字子房,是六國中韓國的公子,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韓國的相國。史書上記載,張良男生女相,是一位長著女性面容的貴公子。雖然長相柔美,張良的性情卻相當剛強。韓國滅亡后,少年張良散盡家財,到處結交豪俠,希望能夠刺殺秦王,為國家復仇。
秦始皇很喜歡到各地巡視,在他做皇帝的十二年中,有五年時間是巡行在外的。往北,他到達過長城的盡頭——碣石;往南,到過衡山和會稽嶺。每到一處名勝,秦始皇喜歡讓人在山石上刻上歌頌自己的文字。這樣一來,他就覺得自己的功績會和這些山石一起,在時間長河中永垂不朽了。
秦始皇愛巡游,這對刺客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張良結識了一位大力士,據說可以使得動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張良和大力士商量好,準備在秦始皇巡游時刺殺他。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到博浪沙,那是過去的韓國境內,在今天的河南省原陽縣東。韓公子張良帶著大力士正埋伏在道路一旁。
皇帝的車隊在馳道上緩緩地行進著。馳道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后的第二年下令修建的,它分為兩條干線,從首都咸陽出發,一條向東到達燕、齊之地,連通東西,一條向南到達吳、楚之地,縱貫南北。有了馳道,秦始皇就不必分散兵力去駐守原來的六國舊地,他只需要把重兵駐扎在秦國的大本營,若是哪個地方出現了叛亂,帝國的精銳部隊就可以通過馳道,快速趕往平定。
有了馳道這樣的杰作,再加上一些六國貴族早已被遷徙到咸陽嚴加監視,天下應該沒有人想要造反了吧。秦始皇這樣想著,正當他沉醉于千秋萬載、江山永固的美夢時,車外突然傳來一聲巨響,一只大鐵椎仿佛從天外飛來,將自己的副車擊打得粉碎。
秦始皇氣憤極了,這不光是因為他險些喪命,更因為他意識到,天下居然還有想反抗他的人。秦始皇下令,在全國進行大搜捕,務必要將刺客抓獲。
張良見行刺失敗,連忙開始逃亡。他憑著自己的機警,躲過了秦始皇布下的天羅地網,一路潛逃到下邳,也就是今天的江蘇省睢寧縣附近。
張良改名換姓,在下邳住了下來,等待新機會的出現。
這天,張良外出散步。下邳有一座圯橋,張良溜達著,就逛到了圯橋上。此時,圯橋上坐著一位穿著粗布衣服的老人家,這老人見張良路過,就走過來,當著張良的面兒,故意把鞋子弄掉到橋下,跟張良說:“小子,下去幫我把鞋拿上來。”
張良哪受過這個氣,他剛想發作,可看著眼前這弱不禁風的老人,就忍住了脾氣。他走到橋下,撿起鞋子去還給老人。
誰知老人并不伸手去接,他對張良說:“替我把鞋穿上。”說著,老人伸出了腳。
張良愣住了,心想這老頭兒也太沒有禮貌了。可轉念一想,鞋子都費力氣替他拿上來了,局面既然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那就索性為他穿上吧。于是,張良長跪在地,為老人穿上了鞋子。
老人穿好了鞋子,大笑著揚長而去,只留下張良一個人站在原地。張良望著老人離去的背影,心中驚訝極了。他是個見過大世面的公子,眼前這位老人,舉止哪里像個普通的鄉間村夫呢?說不定是一位在此隱居的高人。改天要不要專程去尋訪這神奇的老人呢?張良這樣想著,他緊緊盯著老人的身影,希望能從中得到點兒線索。
老人走出一里多地后,又折返回來,這時張良還傻站在原地呢。老人很高興,對張良說:“你小子很不錯,我可以教你點東西。這樣吧,五天之后,天一亮,我們就在這兒見面。”
張良連忙跪下答應。
五天后,張良起了個大早,匆匆趕到圯橋赴約。老人早早等在圯橋,一見到張良,就對他說:“你這年輕人,跟長者有約,卻比長者到得還遲,我們五天之后再約吧。”說完,老人便轉身離開了。
又過五天,這次,雞一叫,張良就連忙趕到圯橋邊,誰知老人到得還是比他早。老人生氣地對張良說:“那就再等五天吧。”
怎樣才能到得比老人早呢?張良想來想去,決定“料敵機先”,如果在第四天夜里就等在那里,不就無論如何都不會落在老人后面了嗎?于是,到了四天之后的夜里,張良早早地來到圯橋,等在那里。
午夜剛過不久,張良就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朝著自己的方向走來。這次,老人見張良早早地等著自己,很是高興,他掏出一本書,送給張良:“讀熟了這本兵書,你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之后,會有王者興起,那時你的機會就到了。”說罷,便轉身離開了。
這本兵書正是著名的《太公兵法》。張良得了兵書,從此在下邳鄉間潛心研讀。后來,張良做出了怎樣的事業?秦王朝的統治,是不是像始皇帝設想的那樣,歷經二世、三世……千萬世而綿延不絕呢?欲知后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本章成語:
孺子可教:年輕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傳授給他。是一種對年輕人的嘉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