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亞寧
摘 要:以文學教育為主的語文教育過程中,了解文藝理論有關知識對語文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擬從文藝理論對語文教育理念、策略和境界的意義三個方面較全面深入地探究文藝學與語文教育的前沿問題。
關鍵詞:文藝理論;語文教育;前沿問題
語文是以文學教育為主的人文教育學科,所有文學教育都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要素,而要教好文學,不能光停留在膚淺的照抄照搬別人關于文學的分析鑒賞結果中,語文教師自身要掌握文學的本質及其規律,掌握文學的觀念乃至理論。如此,才能教好
語文。
一、文藝理論對語文教育理念的意義
1.正確認識文學本質和規律
對文學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和研究,比較典型的觀點有四種:即世界中心說之模仿與異在、再現與超越,作家中心說之表現與逃避,文本中心說之結構與解構,以及讀者中心說之闡釋與反闡釋等。上述觀點在揭示了文學的本質和規律的同時也具有片面性。因而,語文教育尤其文學教育,要打破上述理論的藩籬,融會貫通,注入生命體驗,在審美愉悅中達到生命的解放,這才是正確認識文學理論本質和規律對語文教育的真正意義。
2.理解文學理論概念和掌握文學史知識
語文教育一定要重視文學教育,既重視文本賞析,又要重視文學史的認識。文學理論在提供文學研究甚或語文教育的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論方面的貢獻有目共睹。文學史在梳理文學發展線索方面的貢獻同樣如此。語文教育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文學理論和文學史,但也不能以文學理論和文學史取代文學文本。語文教育中尤其是文學教育始終要以文本教學為核心。引導學生自己用心感悟文本,永遠是語文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的核心任務。
3.正確看待文學經典
無論何時,語文教育都必須堅守以經典文本教學為突破口的大門,在幾千年社會文化發展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典文本十分豐富。就拿我國來講,諸如諸子百家散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四大名著”、現當代優秀散文等。浩如煙海的經典文本,要求教師必須做好精選工作,這是對教師一個很高的能力要求。對古代的經典著作,還要選好相關注釋著作,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回歸傳統,深入經典,以養心性。
4.注重誦讀等教學方法
誦讀記憶是語文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古代從童蒙教育開始,就非常重視這一點。語文教育中的誦讀,有助于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加深對文本內涵的理解。當然語文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誦讀這一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學的熱情,進而提升學生熱愛生命、感悟生命價值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人格,超越生命的境界,進而繼承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經典文化。
5.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
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聲音、圖像和視頻等都已成為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因此語文教育要與時俱進,巧妙運用多媒體手段,拓寬學生信息獲取的多元化渠道,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提高學生信息獲取效率,最大限度充實課堂內容。當然,過分依賴網絡和多媒體技術,一定程度上會抹殺了教師對優質教育資源深入挖掘和整合的能力,也會使學生在眼花繚亂中不能沉靜下來研讀經典,從而導致師生認知思想的平面化、淺表化。
二、文藝理論對語文教育策略的意義
1.文學創作論與作文教學
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最主要的環節。當然,作文教學作為文學創作活動,必須符合文學創作的一般規律。語文教師應該熟悉文學創作規律。關于文學創作,一般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以觀察準備素材為主的物理階段、以醞釀構思為主的心理階段和以寫作傳達為主的藝術表達階段。這三個階段通過藝術的靈感和技巧的訓練完成。語文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善于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捕捉藝術的靈感,然后有效指導學生將積累的信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加工創造,以作文形式呈現。
2.文學文本論與文本教學
語文教育中,文本教學是核心,而要真正達到對文本的深入全面理解,首先必須立足于文學文本的結構層次,即由分析語言的特點,到分析形象的特點,再到分析思想的內涵,由表及里,由淺入深。而實際上很多語文教師在文本教學中先分析思想內涵,再分析藝術特點,恰恰顛倒、違背了文本教學規律。其次要重視文學文本的敘事和抒情傳統。其三要關照文學文本的體裁特點和民族表征。比如小說與詩歌,敘事與抒情,中國詩歌篇幅短小精悍、意蘊豐富,外國小說宏大敘事、邏輯嚴密。再如中國古典小說將敘事、詩、詞、曲、賦融為一體等。語文教師要對這些規律熟練掌握,方能科學施教。
3.文學閱讀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作文教學的許多問題,也可以歸根于閱讀教學。然而,真正建立在文藝學或美學理論基礎上的閱讀教學,并未引起語文教育者的重視。從人的審美感知規律而言,閱讀教學可以有三個過程,一是初步認知階段,所獲得的認知僅是一般意義上的經驗。二是在初步感知經驗基礎上的再創造,對初步感知經驗當中的淺表化、片面化認知進行剔除,對閱讀信息進行加工。三是在前兩步認知和否定階段基礎上的再創造階段,是灌注了生命體悟,達到物我同一、無所之念的階段。因此,文學閱讀的最終目的并不是對文本的意蘊闡釋,而是在反觀文本中達到人性的解放。
三、文藝理論對語文教育境界的意義
北大哲學教授葉朗先生有個著名的美學命題,即“美在意象”。借過來說明文學與語文的教育境界是很恰當的。說到底,文學的意義就在于創造一種意境,意境不僅是一種意蘊,更是一種生命的氣場,而意境的營造很大程度上靠意象而生。因此,語文教育尤其是文學教育要追求動之以情的境界,這也是文學文本作為以情感人的藝術特征決定的。不但要動之以情,更要曉之以理。語文教育中文學文本在給人以美的情境時,還要帶給人以生命的啟悟,理性地認知生命,最終要達到以智慧啟迪生命的境界。語文教育中要達到這個境界,語文教育者正確合理的引導至關重要。
注:此論文為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GS[2018]GHB078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