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茂宏
摘 要:“故事化”課堂的構建是符合學生現階段的學習特點的,簡單、形象的故事講述不僅能夠豐富單一的歷史教材資源,也能活躍課堂氣氛,更有助于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調動。所以,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一線歷史教師要做好故事的引用,要借助故事來給課堂增加活力,或設置懸念,或注重細節的補充,或注重情感的養成,進而,使學生在故事化的歷史課堂中找到學習教材歷史的樂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而,為學生終身歷史素養的提升打好基礎。
關鍵詞:故事化;初中歷史;懸念;細節;情感
眾所周知,初中階段的學生邏輯思維不強,如果單一地對教材內容進行認知、學習只會讓學生越來越感受到歷史學習的枯燥,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低,不利于學生綜合歷史素養的提升。所以,教師要借助故事化歷史課堂的構建來打破現狀,提高學生的歷史課堂參與度,當然,這一課堂的構建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知識,提升歷史素養,進而為學生的歷史課堂效率的提高打好基礎。因此,本文就從目前的教學現狀出發,通過故事化課堂的構建來推動學生發展,進而使學生在形象化的課堂中提高學習質量。
一、故事:懸念
懸念的設計是為了調動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也是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的有效方式。但是,我們該如何設置懸念呢?在筆者看來,教師可以借助故事來設置懸念,通過講述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而,使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懸念的推動下自主地學習和探究新的歷史知識。
例如:在聽某老師教學“開元盛世”時,我們都知道這部分知識主要講述的是開元盛世和唐玄宗李隆基的相關內容,所以,該老師上課前先講述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故事,其實這一故事在很多影視劇中都出現過,但是,大部分影視劇展現的唐玄宗都過于片面化,所以,該老師就從這一方面入手,先講故事,然后,向學生拋出了一個問題:唐玄宗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開元盛世和他有關系嗎?這一懸念的拋出立刻調動了很多學生的探究欲,因為這與他們長期受影視劇影響產生的認知是不相符的,所以,故事的講述以及相關問題的提出給課堂制造了懸念,學生也待著這一問題走進了正文內容的學習之中。可見,在這一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比較高,從熟悉到陌生,再到熟悉,學生對唐玄宗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也能更好地理解開元盛世產生的影響。
二、故事:細節
注重課堂細節是為了豐富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更加豐滿。但是,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形式將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中的細節,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呢?在筆者看來,一線歷史教師可以借助故事,通過引入課外故事來補充細節,這樣一來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二來能夠讓課堂更加充實。所以,教師要注重課堂細節,通過恰當的故事補充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基本歷史素養。
例如:在聽某老師對“紅軍不怕遠征難”這節課進行教學時,這節課主要講述的是長征的原因以及長征的意義,這就好比講故事時講述了起因和結果,但沒有講述經過,這是一個不完整的故事,所以,我們就抓住這一細節,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述了長征過程中發生的一些故事,比如:豐碑中的故事、一袋干糧的故事、魂駐小紅橋的故事等,這樣適時地穿插不僅彌補了這個細節,也讓學生對長征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而且,對學生正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歷史課堂畢竟是歷史課堂,我們借助故事教學來進行細節學習,但不能本末倒置,不能將過多的時間放在故事的講述以及分析上,反之,則歷史課更加偏重了語文課,也不利于歷史課程價值的實現。所以,我們要借助故事補充細節,要借助對故事的學習和閱讀來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使學生在素養的培養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三、故事:情感
情感的加深是故事化歷史課堂構建的作用之一,更是歷史課程價值的體現。也就是說,故事化課堂的構建能夠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歷史、感悟歷史,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例如:在某老師教學“科學技術的成就(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也為了讓學生樹立起為祖國科學事業獻身的理想,該老師向學生講述了“女航天員的故事”“天宮二號的故事”等,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這些故事的學習中感受他們身上所傳遞的愛國主義精神,并通過向他們學習來感受中國科技的進步與發展,同時,也為學生基本素養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礎。因此,在培養和提升學生歷史情感中,歷史教師要做好歷史故事的選擇,要讓學生在思考與交流中掌握知識,提升素養。
當然,除了上述的三點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故事教學來幫助學生突破課堂重難點、幫助學生感受歷史的魅力等,總之,一線歷史教師應該注重故事化歷史課堂的構建,要通過巧妙的將其與歷史教學內容結合在一起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進而,使學生在歷史故事的學習、探究中獲得全面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季娟.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8(14):59-60.
[2]趙碧蘭.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高新區,2018(1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