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洪森
摘 要:語文是學生學習的主要科目之一,其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教學經驗、教材內容與學生特點,不斷思考、不斷摸索,尋求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寫作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意義重大,教師則應當不斷摸索語文教學中的寫作策略,深究其積極意義,幫助學生真正地提升自身能力。現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寫作策略知識;積極意義
新課程改革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更加強調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寫作教學方法,將寫作策略知識逐漸教授給學生,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所獲益。現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策略知識運用的積極意義做如下探析。
一、寫作策略知識的運用,不斷提升小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對于小學語文寫作的教學往往是教授給學生具體方法,然后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范文,學生依照范文進行寫作。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沒有相應的寫作素材積累。因此,即使教師教授給學生方法,學生也無法下筆急速成文。相反,對于寫作基礎較為薄弱的小學生,教師為其提供相應的寫作策略知識,學生則在教師的引導下留心生活中相應的事物,既積累了寫作素材,同時又不斷提升了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能力。在這樣的寫作策略知識運用的教學前提下,學生便不會覺得筆下文字空洞,不會無從下手,相反會逐漸地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使其喜愛上語文寫作,并為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奠定夯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愛你在心口要開》時,這一單元寫作教學的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通過描述生活中與父母的一件事來感受父母濃濃的愛意,同時使學生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那么,這便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從而使學生感受父母的養育之恩,使學生的筆下熠熠生輝。
二、寫作策略知識的運用,不斷提升小學生的閱讀量
傳統教學模式下,即使教師教授給學生固定的寫作方法與技巧,為學生提供幾篇相關寫作范文,但是學生的“腹中”沒有知識,仍然無法創作出有實際意義的作品。相反,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運用,使學生不斷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激發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學生便自然而然地去尋找相關的內容。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素材,學生主動去閱讀、去探索,日積月累,便使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得到提升。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對于小學生而言同樣適用,只有小學生不斷閱讀,不斷積累知識,才能不斷開闊自身的眼界,才能使學生真正地愛上寫作,真正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童年趣事》時,雖然學生與父親之間的趣事很多,但是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述。那么,這便需要教師去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因此,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例文,通過閱讀,學生學習小作者的表達技巧。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回憶自身與父親之間的趣事。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引導學生與相關例文來對比,看一下小作者與自身之間的聯系與區別。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將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樂事展現出來。
三、寫作策略知識的運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所謂寫作,是指下筆者根據自身學識與觀點,將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書寫下來。學生寫作的過程,也是自身與書面對話的過程,倘若學生可以將自身的想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那么,久而久之,學生便可以在寫作的基礎下,將自身的觀點與同學進行溝通。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便可以在語文寫作策略知識的運用下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我的班主任》這一寫作時,相信每個學生對于班主任的看法均不一樣。那么,教師在學生讀范文之前,使學生去以小組的形式交流討論,這樣一來,學生各抒己見,通過種種事件描述自身看法。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再進行寫作,則既有寫的內容,又能夠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
新課程改革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師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當不斷反思當下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摒棄應試教育下寫作教學中的弊端,將寫作策略知識有效運用在語文寫作教學中,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不斷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學有所獲,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教師應當有效做好學生學習的領路人,使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不斷激發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與綜合素養,做一個關注生活細微之處的學者。
參考文獻:
[1]楊曉娟.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3).
[2]牛存德.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J].課外語文,2017(5).
[3]何啟洪.關于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
[4]宋常青.寫作策略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狀況的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