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慶賀
摘 要:體育學科以鍛煉身體為主,旨在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跑步作為人體的最基本的活動之一,也是小學生在日常生活和體育鍛煉中最常見的一種活動項目。發展學生跑步的動作能力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內容。作為一名小學體育教師,為了能讓學生上好跑步課,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嘗試。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跑步教學;積極性
一、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目的,提高跑步的積極性
在體育教學中,要想培養學生的跑步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跑步的目的。利用小學生對教師的充分信任,體育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跑步的好處,長期跑步能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哪些優勢,讓學生明白通過跑步可以鍛煉身體,使得自己的身體更強、更健康,還能鍛煉自己的意志。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毅力的人,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會去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還應該讓學生通過故事、視頻等方式給學生講解跑步的好處,在學生心目中,讓學生理解跑步的動作要領和跑步健身的理論基礎,讓學生知道跑步對身體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來激發學生對跑步的興趣。
二、教師運用表揚鼓勵的手段增強學生跑步的自信心
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動,大部分喜歡別人贊美自己,尤其是教師的表揚。教師一個肯定的眼神和表揚,都能給學生帶來鼓勵,讓學生感覺心里很溫暖。在小學生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明確跑步的益處和重要性,然后對課堂教學中表現積極、主動的學生給予表揚。學生根據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學生一次主動的展示或者幫助教師做一點教學準備,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之后,他們也會變得心情比較好。一種特殊的榮譽感和信任感,可以贏得學生羨慕的眼光。哪怕是學生任何優點或者一點點進步,教師都要給予肯定的鼓勵,以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使得學生的潛能得到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心理告訴我們,對小學生成功的鼓勵,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大腦。因此,學生在課上的表現,只要達到了要求就要及時給予鼓勵,使得他們感到這就是成功,從而獲得成功的秘訣,來增強他們跑步的自信心。
三、教師要組織小組活動形式,培養樂于合群的性格
個性就是性格。人的個性跟周圍環境和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良好的性格對于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小學階段是性格的形成期,我們教師應該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讓學生樂于交往和培養廣泛興趣,樂于與人相處。在體育分組中,教師經常會發現個別學生不愿意參加活動,有時候只是坐在一旁看,或者四處走走,教師要及時詢問其原因。大致了解之后,再針對學生的孤僻性格,想法改變。教師要親自參與,讓不合群的學生一起參加小組活動,讓這些學生都參與進來,并指導小組活動方案,詢問每個小組的活動情況,對于表現好的小組要及時給予表揚,既讓不合群的學生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又使得班級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也增強了班級的和諧,使得師生關系更加融洽。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和體育鍛煉氛圍,也為學生學習體育的其他項目打下了良好基礎。
四、教師讓跑步形式多樣化,讓跑步充滿樂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喜歡探索。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的特點和運動能力,把小學生跑步教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并在形式上做一些改動,把單一乏味的跑步變成有趣的游戲,以娛樂的形式進行,這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跑步興趣。帶領學生用娛樂的形式去完成項目。當學生沉浸在角色的歡樂之中時,教師要及時引導到教材本身的教學中來,使得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鍛煉身體。例如:在進行百米賽跑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根據跑步動作的需要,最先達到終點為得勝者,失敗者教師要最后進行統計,要給大家表演節目,以娛樂的形式展開,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聽到信號之后,每組的兩位同學開始跑,誰先達到終點就成為勝利者。在進行你追我趕和多輪比賽之后,統計好失敗的人數,然后讓他們依次為同學們表揚節目,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既鍛煉了身體,又獲得了快樂。讓學生在快樂中跑步,在快樂中奔跑。
總之,低年級小學生的跑步教育教學,要徹底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注重正確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明確鍛煉目的的基礎上,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教師對教學內容精心設計,使得學生學有所獲。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跑步練習,才能培養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興趣,也能增強學生的體質。
參考文獻:
[1]毛家明.如何正確理解與運用自主學習[J].中國學校體育,2006(9).
[2]羅靜奎.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毛振宇.體育教學改革新視野[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