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關于三農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結晶。近年來,高臺縣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持續加大農業農村投入力度,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創新,全縣農業發展呈現持續向好的態勢。
1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1.1優化供給結構,培育富民產業,鄉村振興基礎更加牢固
立足市場消費需求和農業發展實際,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主導產業和產業結構。蔬菜產業上,以5萬畝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主,輻射帶動全縣發展蔬菜產業17萬畝。制種產業上,建成駱駝城“五化”精品玉米制種基地3萬畝,帶動全縣制種面積穩定在12萬畝以上。草畜產業上,建成規模養殖場(區)303個,發展養殖大戶1.18萬戶,畜禽飼養總量達到341萬頭(只),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65%。特色產業上,培育形成番茄、食用菌、馬鈴薯、中藥材等區域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產出高效的特色產業8萬畝。
1.2強化基礎建設,破除瓶頸制約,鄉村振興短板明顯改善
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17.8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30%,農機總動力達到35.4萬千瓦,機械化水平達到77%,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2.9%,農田林網化率達到93%。建成萬畝以上灌區5個,干支渠襯徹率達到72.5%。
1.3完善經營體系,推行標準化生產,鄉村振興動能日益強勁
全縣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52家,注冊農民專業合作社675家,備案認定家庭農場385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62%。扶持建設恒溫保鮮庫17個,總庫容17.28萬噸。建成標準化示范基地13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點9個,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9.7%。申報注冊“康翠”“祁連傳奇”等特色農產品品牌152個,獲評省級著名商標6個、甘肅名牌4個,全縣“三品一標”農產品達到53個,種植面積占總播面積的67%。
1.4深化農村改革,創新體制機制,鄉村振興活力持續激發
完成136個村、976個社、3.26萬戶、48.26萬畝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頒發《農村土地流轉經營權證書》和《農業設施產權證書》166本,為83家經營主體發放產權融資抵押貸款2.82億元。在19個村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進一步探索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村級資產運營機制,盤活閑置的農村資源資產,推動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1.5注重統籌協調,堅持綜合施策,鄉村振興保障更加有力
健全完善財政支農資金和項目資金整合運行機制,不斷加大“三農”投入。近五年,累計投入財政支農資金3500多萬元,爭取實施涉農項目500余項、10多億元,撬動民間資金30多億元。累計培訓農民4萬人(次),年培訓職業農民220人以上,進一步夯實了鄉村振興發展的政策項目資金人才基礎。
2存在問題
高臺縣農業處于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方式加速轉變的發展階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2.1農民增收難度持續加大
受農業成本“地板”和價格“天花板”雙重擠壓,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縮水,農民增收空間越來越小,難度越來越大。
2.2結構性短板尚未根本解決
農業農村經濟質量不高,持續發展動能不足;農戶土地分散、地類不一、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發展進程緩慢;農產品供過于求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
2.3農企利益聯結不夠緊密
高臺縣農產品加工和運銷企業多為小微企業或農民合作社,產業規模不大、特色不明顯、產業鏈不完整、抗風險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帶動能力不強等問題突出,農企雙方利益都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對策建議
3.1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保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強化產地環境治理,大規模實施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大力推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范,積極開展秸稈、廢舊農膜集中綜合回收利用,探索研究尾菜資源化利用新途徑。加快高效節水、滴管節水基礎設施建設,集成推廣水肥一體化、綠色新品種等技術,唱好節本就是增效旋律。牢固樹立蔬菜興農富民戰略思維,聚全縣之力持續培育,做大做強蔬菜產業,進一步鞏固擴大現有花卉瓜菜制種基地,強化政府引導和政策扶持,推進牛羊產業做大做強,通過厚植區域產業優勢,提升主導產業效益。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加快培育一批品質好、叫得響、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不斷提升高臺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2堅定推進農村改革,激發農村農業發展活力
堅持正確方向、尊重農民意愿,在試點先行、防控風險、嚴守政策底線的基礎上,全面推行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通過農村“三變”改革,盤活農村自然資源、存量資產和人力資本,構建以農民為主體、股權為紐帶,整合農村、政府和社會各種資源要素的產業發展平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生態增值。
3.3培育新型經營主體,著力解決由誰來經營的問題
按照市場帶龍頭、龍頭促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壯大龍頭企業集群,促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大力培育發展家庭農場,鼓勵農戶、家庭農場以土地、技術、資金等要素入股組建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司+”等形式,培育發展一批帶農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定完善鄉土人才引進扶持政府,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隊伍。
3.4加大招商力度與項目落地,發揮好項目支撐作用
搶抓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政策投資機遇,主動捕捉項目信息,精心編制完善項目文本,積極對上爭取各類涉農項目。通過聯誼招商、參展招商、外出招商等多方位、多渠道招商方式,有的放矢組織項目推介招商,捆綁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管理、新工藝設備,增加農業投入,改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條件和環境,全面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農產品競爭力。
(作者單位:734300 ?甘肅省高臺縣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