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辰
2018年小楷展作品
繪畫《七里沖》
繪畫《象外》
王克煜認為,在當代書壇曾翔是一個備受爭議的書法家,褒獎者感嘆曾翔身上具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創造力和令人驚奇的多樣性表現手段,而貶抑者則認為曾翔挑戰了傳統書法的優雅底線,視曾翔為當代丑書的代表人物。但是,只有將其置于傳統和現代的大背景下進行綜合考量時,才能品味出其真正的價值與意義。中國書法,有如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黃河,一樣的博大,也如黃河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淌,洶涌澎湃、喧騰不息。曾翔就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他勇于跳進喧騰不息的書法長河,在其中搏擊、游弋……
書法作品1
書法作品2
曾翔畢業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師從王任、劉炳森、沈鵬先生,書藝精于諸體,長于行草,其書以碑行帖,參以二爨,墓志及漢隸之意態。書寫語言厚重古樸,書風靜穆俊朗且多奇趣和散逸。其作品深入傳統,而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飛揚的個性。作品風格在當代書壇可謂特立獨行,融諸體之長而求其通變,給人感覺質樸、率真。
“做人老實厚道,注重德行的修行厚道,本身就要尊重老師。而搞藝術呢,用李可染先生的話就是:用百倍的力量打進去,用兩百倍的力量打出來。藝術創作不能亦步亦趨,照貓畫虎。”曾翔說。
曾翔對傳統的理解較常人更為廣泛和深入,他打破了名家書法和非名家書法、碑學和帖學的界限,以知識背景、閱歷和經驗作為判斷和選擇的基礎,商周金文、秦磚漢瓦、漢晉簡牘、北魏碑刻,只要在視野范圍之內并認為是美的,他都會把它作為取法對象拿來為我所用。
書法作品3
書法作品4
篆刻《不拘泥》
篆刻《開心就好》
篆刻《仁者樂水》
曾翔對傳統的恪守與挖掘還表現在對篆隸書所下的功夫上。在不同的場合,他常說:“當代要想在行草書上有所成就,非得補上篆隸這一課不行。”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篆隸書上下了極大的功夫,體現在其篆隸書作品上,就是線條的中實氣滿,造型的奇崛樸拙。
在曾翔看來,對傳統的所有的學習,最終都要指向創作,如果不能落實到創作上,這種學習是無效的。因此,曾翔對經典的學習目的性很強,往往是只取他所看到的并對自己創作有用的,只取一點,不及其余,而不是以原帖像與不像為目標。這是一種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從《東方畫贊》《靈飛經》到《二爨》,到后來的楊惟楨、金農,到“二王”帖系書法,再到漢隸、金文、簡牘書法,這一路走來,清晰地呈現出曾翔對傳統的發現與升華之旅。
為擺脫漢字既定造型以及書寫慣性對創作的束縛,曾翔還采取了一些極端的反常規的書寫方式,如倒書、反書、左手書甚至盲書。作為書法家的曾翔,他因此受到病垢,而作為藝術家的曾翔,他卻也因此受到激賞。書法界不缺書法家,缺的是藝術家。
書法作品5
書法作品6
著名畫家、評論家魏廣君評價道:“曾翔的本色作品是用筆豪放、硬朗的一路。眸之于其作品、隨神思其游走,你又會透過他畫面所圖之景,所抒之意,感觸到他‘泉石膏肓,煙霞固疾’的心性。咀嚼這些作品,就感到其有高致于林泉間的心境。他以坦白清廓的內心世界,所煥發出的高曠情懷,也當是出乎吾楚人之本性。”
曾翔說:“一個書法家,首先要是一個漢字的設計家。過去老把漢字的書寫局限在書法范圍內。如果把學習書法擴展為‘學習漢字藝術’,把著眼點放在漢字本身的藝術性上,放在漢字造型的美上,可能會更有價值,思路會更開闊,前衛、傳統、古典的界限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說,現代構成是書法現代性的形式標志,而平民化則是現代藝術最典型的精神特征。從這種意義上說,曾翔書法中所體現的平民精神和民間格趣,使他成為先鋒書法藝術陣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書家之一。
印象派畫家高更曾在致斯特林堡的信中說:“文明讓你受苦,野蠻讓我返老還童”,這句話用在曾翔身上倒是十分恰當。與傳統文人創造的經典帖學相比,曾翔的書法無疑是“野蠻”的,有失“優雅”的,但卻是充滿活力的。樸拙、歡愉、天真、快樂,構成了曾翔書法的品質,每次看他的字,似乎能聽到他下筆時爽朗的大笑和發自內心的“好玩”的感嘆。
剛過知天命年齡的曾翔,其藝術正漸入佳境,但中國書法的特性決定了這只是個開始。因此,還有更高的目標等待曾翔去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