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落落
有些人生來天賦異稟,智商奇高,對于發展某一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總是說,天賦很重要;而另一部分人天資愚鈍,智商平平,但是通過鍥而不舍的努力,也在某個領域取得了不凡的成就,因此也會認為,努力很重要。作為青少年該如何看待天賦異稟和后天努力呢?
天賦異稟使一切事半功倍,是成就大業的前提,是走到一個極高境界的基礎,是良好預測的因素。勤奮只能使事情做得更好,可到達不了極致,但天賦不同。
成功有很多層次,但最成功的一定是擁有絕佳天分并努力的人。天賦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在攀登同一座高峰時,登頂的時間不一樣,登頂的角度不一樣,所費的力氣不一樣。從音樂的這個方面來看,優秀的音樂家如莫扎特、肖邦,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很高的音樂天賦,這是其他人后天怎么努力都不能達到的高度,因此才會有“音樂神童”“鋼琴詩人”之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這句至今無人超越的名句更是反映了李清照在詞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她那令人贊嘆的文筆,敏銳的洞察力都是與生俱來的,只能令那些沒有如此天賦的人望洋興嘆。可見,努力程度決定了一個人能達到的下限,而天賦決定了一個人能達到的上限。
生活中,有些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所以他在學習的過程中,在付出同等努力的情況下,成績要高于那些邏輯思維不如他的學生;有些人的語言能力強,他在學習外語時,會比別人學的更快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這句被慣用的愛迪生名言幾乎使得人們相信努力就可以成功,但是加上這句話的后半句“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才是完整的一個觀點。沒有天分,只靠埋頭努力,是不正確的,應該根據自己的天分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要學會去利用自己的天分,只有發掘了本身的優勢,才會事半功倍。周杰倫有音樂天分,只因他在有天分的基礎上努力,并且堅持下去,才成就了如今在樂壇的地位。
天賦,決定了你應該在哪個領域發展,天賦加上勤奮,決定了你會取得怎樣的高度。因此,天賦比后天努力重要。
天賦固然重要,但是若沒有埋頭苦干的努力,那些看似美好的未來也只能是空中樓閣。“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天賦是無數個“零”,努力才是那個“一”,不努力,空有滿腹經綸,也不能出口成章。天賦相同,勤奮不同,那么天賦就顯示不出重要性了。
蘇聯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天才出自勤奮。”一個人只有不斷努力,刻苦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中國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堅持每天凌晨三點起床學習外語,同時每天去圖書館,沉浸在數學符號的海洋之中;陳景潤同志正是由于這種勤奮,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為著名的數學家。只有勤奮之泉才能澆灌出成功之花,積跬步才以至千里,積小流才以成江海。
可以說,即使有人天資聰慧,不努力,也是白費天資。
據《青年博覽》刊載,少年大學生錢某,12歲就會微積分,被認為神童。進了安徽科技大學,他不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的高中文化補習班,卻只身到圖書館看他的微積分,一個月就聲稱已學完。平時,學生們去上課,他卻在校園里閑逛,成績很快一落千丈。無奈,老師只得讓他休學一年。一年后,開學的第一個學期就故態復萌,他狂妄地認為在大學里學不到什么,經常拿氣槍在校園里“巡獵”,最后學校只得讓他退學。錢某退學后當上了油漆工,從此結束了“神童”的生涯。
“傷仲永”的故事家喻戶曉。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便可以寫下詩四句,還自己提上自己的名字。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都要優秀得多。雖然他天資如此之高,但是缺乏了后天的努力,依然是泯然眾人矣。由此可見,后天的努力是多么重要。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勤奮、上進,才會取得成績。但是勤奮并不等于蠻干,也要講求方法,只有方法適當,才能成功。因此,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都應該勤奮、努力,這樣才會取得好成績!
總結陳詞
勤奮決定你能不能長高,天分決定你最終能長多高。天分是遺傳基因,勤奮是后天營養。天分再高,不努力也終會碌碌無為,虛度余生。只有勤奮加天分,你才可以活出自我。上天的賜予是一種幸運,但如何保持這份幸運還是要看自己。那些覺得有天分的同學,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而那些自認為沒有天分的同學,要學會找準自身的優勢所在,也可以攀登高峰。天資像美麗的寶石,努力像寶石加工技術,兩者必須互相結合,寶石才能成為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