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晨棋
周晨棋在醫院為患者服務
假期,有一群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相識于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一起參與社會實踐,我也是其中一位。我工作的主要內容是為病患提供樓層索引、自助機服務和血壓計服務。
第一天,我被分配至五樓的血壓計測量區域,負責幫助病人使用血壓計。有些郁悶的是志愿者的休息座位被一些病人占用,導致我只能長時間站立服務,不過我能理解他們,也算是體會到了病人們站著等候就診時內心的無奈和身體的疲憊,希望未來醫院的環境越來越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二天,我被分配至四樓診室門口的自主機進行服務,我的職責是幫助患者繳費、取號等,而我的主要服務對象便是不熟悉機器操作、年紀較大的老年患者。雖然只是在機器屏幕上點擊,但仍有大量患者無法自主操作,而他們的主要問題是不清楚一些細節,如插卡口在哪等。這些問題對于年輕人來說,不過是多嘗試幾次甚至只是看幾眼就能解決的事,但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卻成了比較費時的問題。當人流量較多的時候,這些小小的問題就成了浪費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們為他們服務,給廣大患者帶去便利讓我覺得很暖心。
接下來幾天,我被分配至大廳的自助機操作區服務,為患者提供自助機上掛號、預約、結算等一系列的操作,雖然都是站著操作,幾天下來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看到患者在我的幫助下,就醫時間有所縮短,一切的苦和累都值得了。
這次的實踐體驗,我的感觸頗多。我體會到了醫院工作者的辛苦,看著他們一刻不停地為患者排憂解難、為患者提供幫助,我體會到了義務勞動者的不易,或許他們的工作很簡單,但也不是可以輕易堅持下去的工作,何況是這種不求回報、單純為了他人的工作。我還體會到了患者的無奈與心酸,排隊一小時,就診十分鐘。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當今社會的一份縮影,其中有辛酸,有疲憊,也有溫暖,一絲一縷,交織編成了這個復雜的世界。而我最大的收獲,或許就是真正意義上近距離接觸了這個復雜的世界,這個交錯的社會。可能這幾天的實踐算不上走入了這個社會,了解了這個世界,但對于我來說,已是難得的經歷。我這只被父母所保護的天真的“雛鳥”,終是開始了自己的探索,不是書本,不是言傳,而是屬于我自己的思考和反思。
在實踐中,我結識了一位來自杭州九中的小姐姐,還接觸了醫院原有的義工,其中有假期打工的高三畢業生,有年過60歲仍自發來義務勞動的老婆婆。在交談過后,我了解到老婆婆已在這所醫院里工作了好幾年,不求回報,不收工資,年復一年,無怨無悔地為院內的患者服務。在這短短的5天里,我已深刻體會到志愿服務的不易。曾經我總是以為擁有這種舍己為人精神的人離我很遠,而實際上,她們就在眼前。或許是曾經的我眼界太狹小,亦或是我不曾用自己的眼睛認真看過這個社會,一直沉浸在他人所報道的社會的陰暗面中,以至于我失去了對善的認知。不論如何,她們帶給我的感覺是少有的——那絲絲的、來自陌生人的溫暖和震撼。
這個世界這么大,這個我這么“無知”,不知又該跌倒多少次,才能真正立足,不過沒關系,我會一點點的、慢慢地融入這個社會,就像這次實踐一樣。我終會找到方向,看見前方的路。
(作者系杭州第二中學)